时间来到1976年,周总理的病情日益加重,时常陷入昏迷状态。然而,只要稍微清醒,他依然坚持接见一些重要的人士。
例如,1月2日中午,周总理苏醒后,对身边的人断断续续地说:“找wu……wu……wu……”
此时的他已难以吐出完整的句子,只能发出模糊不清的音节,大家便急忙思考有哪些姓“吴”的人,以便确认周总理的意思。
尽管大家提出了好几个姓“吴”的名字,周总理却都没有点头,神情中显得焦虑万分。终于,他勉强说出了几个字:“钓鱼台的。”
这一下,目标变得清晰起来:钓鱼台国宾馆工作的姓“吴”的人,应该就是邬吉成了。大家赶紧向周总理确认,他才缓缓点头表示认可。
那么,这位邬吉成究竟是谁?周总理为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要见他呢?
邬吉成于1927年出生在山西神池县,11岁时便参加了八路军。因头脑灵活且身手敏捷,很快被安排到警卫部门,负责保护中央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留在中央警卫团,曾任副团长,长期负责保护毛主席。从1970年起,他被调派到江青身边进行安全警卫,因为江青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周总理提到“钓鱼台”,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确对象。
于是,周总理的卫士长张树迎马上打电话给钓鱼台,通知邬吉成赶来,说总理有事要见他。
邬吉成接到电话后,立刻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迅速赶往305医院。
可是,当他抵达时,张树迎告诉他,总理刚刚又陷入昏迷,让他先在值班室等待。
邬吉成只得在值班室守候,直到傍晚,周总理终于醒来。有人通知他,总理正在接受医生检查,让他准备一下,很快过去。
然而,不久后又传来消息,总理再次昏迷,无法确定何时醒来,建议他先回去,待总理醒来再叫他。
邬吉成没有离开,他十分了解周总理的性格,明白此时被召必有要事,决定守在医院不肯错过。于是,他就在走廊里踱步打发时间,等待总理苏醒。
一直等到第二天清晨6点多,邓颖超出来看到邬吉成仍未离去,便劝他说:“你等了这么久,先回去休息吧,总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
邬吉成心情沉重,却提出了一个请求,想再看一眼总理,邓颖超同意了。
于是,邬吉成走到病房门口,远远望见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郑重敬了一个军礼,随后默默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邬吉成一直等待周总理的再次召唤,但始终没有消息。直到1月8日上午,噩耗传来: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那一刻,邬吉成的心猛然沉重,几乎站立不稳。
周总理去世后,邬吉成被任命为安全负责人之一,负责周总理遗体火化和追悼会的安全保障工作。
邬吉成后来回忆:“当总理遗体从医院运送到八宝山火化时,我和警卫处另一副处长武健华同乘一辆车紧跟灵车,亲眼见证了沿途群众自发组成的十里送别队伍。虽然大家悲痛万分,但秩序井然,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感情,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追悼会期间,汪东兴曾告知邬吉成,毛主席可能会出席,嘱咐他提前在人民大会堂做好准备,安排毛主席的休息地点。
不过,毛主席当时身体状况已极差,双腿无法行走,尽管许多人盼望他出席追悼会,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那么,周总理为何在生命垂危时特意召见邬吉成呢?
无人知晓真正原因,但邬吉成曾推测:“总理为何在弥留之际要见我?他要交代什么重要事情?我多么希望完成他的最后嘱托!我当时负责钓鱼台的警卫工作,而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等都住那里,我认为总理要交代的事很可能与‘上海帮’有关。总理临终时召我去,是对我这个警卫员的极大信任。”
至于这个猜测是否准确,已无从考证。
(资料来源:《走近毛泽东》《周恩来的最后十年》《红墙警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