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陈胜吴广最经典的语录:
“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老年人的评价是:志存高远,理想远大。为的是推翻秦王朝的暴政,为的是穷苦百姓翻身得解放。
年轻人的评价是:为自己当官发财罢了,什么为了穷苦百姓翻身得解放,让百姓替他打仗罢了。什么推翻秦王朝,一个王朝换一个王朝而已。
再看看陈胜吴广最经典的三段故事: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为了号召人们参与起义,陈胜吴广使用了三个小计谋。
第一:派人躲在寺庙里,有的人装狐狸叫,有的人喊“陈胜王”。
第二:自己写“陈胜王”三字并藏于鱼腹中,然后自己人拿市场去卖,自己人市场中买下来,自己人当着众人的面剖开鱼腹,最后装着莫名其妙的样子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第三:打起扶苏的旗号。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因为与弟弟胡亥争夺皇位继承权,被弟弟赶出朝廷。
对上述故事,老年人的评价是,智慧超众,机智过人。年轻人的评价是,坑蒙拐骗。
最后看看陈胜吴广的结局。
陈胜吴广起义一个多月后,打下了三座县城,接着,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并自立为王。起义三个月后,吴广被自己部下杀死。六个月后,陈胜被自己车夫杀死。
对上述结局,老年人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揭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年轻人的评价是:悲惨的结局。
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首先,老年人是在学校读书时了解陈胜吴广的,而学校教材的教学要求是全国统一规定的,规定要求必须以歌颂为主,不歌颂就零分。
另外,现有学校教材没有陈胜吴广的篇目,年轻人了解陈胜吴广是自己从史记等相关资料中读到的。
一句话,这其中的区别在于有被引导与没有被引导。
进而言之,引导正确,得出的答案是正确的。引导错误,得出的答案就是荒谬的。当然,这取决于引导人,也取决于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