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5年华罗庚写信请愿,毛主席得知后沉默不语,颤抖写下25字批示
迪丽瓦拉
2025-09-17 02:02:24
0

1975年国庆节过后不久,毛主席收到了华罗庚的一封长信,信中透露了华罗庚的个人感情与思考。此时,毛主席已是82岁高龄,听完秘书朗读信件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颤抖的双手写下简短而深刻的批示,吩咐专人立刻将批示送到华罗庚手中。

华罗庚此时正在医院里躺了六个星期。几周前,他还在大兴安岭带领团队指导当地的采伐工作,突如其来的昏倒将他送进了医院。经过诊断,医生发现他患上了心肌梗塞。虽然病痛折磨着他,但华罗庚清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笔写信给毛主席。这封信不仅传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也反映出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敬意。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华罗庚感动不已,感叹道:“毛主席没有忘记我!”

华罗庚的一生充满了传奇。1910年,他出生在江苏金坛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尽管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他还是有机会接受教育,但他从小并不热衷于学习,尤其在数学上,他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底层。初中的华罗庚成绩依然没有明显改善,直到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关键人物——王维克老师。

王维克发现华罗庚天性散漫,但心地善良,并非坏孩子。于是他开始耐心地教导华罗庚,启发他思考人生的意义,逐渐改变了华罗庚的态度。在老师的影响下,华罗庚开始变得勤奋好学,并为争取老师的认可而努力,特别是在数学领域,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王维克对他的数学才能深感惊讶,并鼓励他说:“只要你专注于数学研究,未来一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然而,由于家庭贫困,华罗庚无法继续接受正规教育,被迫遵从父亲的安排前往上海读职业学校。然而,他在学业上屡屡遇到困境,最终因家境原因未能完成学业,不得不辍学。华罗庚在辍学后,通过一位恩师的帮助找到了一份中学会计的工作。尽管工作繁重,他却未曾放弃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的所有课程,特别是集中精力钻研数学。

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天赋,华罗庚在科学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成功驳斥了当时知名教育家苏家驹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在数学界引起了轰动,华罗庚因此进入了科研的视野,并获得了清华大学的机会。清华大学的教授熊庆来对华罗庚的才华大为钦佩,毫不犹豫地安排他进入数学系担任助理,这为华罗庚的学术生涯开辟了新的天地。

不久后,华罗庚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国外的学术环境中,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数学理论,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赞誉。在他留学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这一消息传到海外,让华罗庚倍感激动,他意识到“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于是,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阻力。

华罗庚回国后,投入到了数学研究的工作中。在美国,他享受着独立研究的氛围,而回到祖国后,他感受到国内许多方面的不足。然而,他始终认为,一切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有发展意愿。为了弥补国内与国际的差距,华罗庚提出了设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建议,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

毛主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华罗庚,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952年,清华大学举办文艺演出,华罗庚因事务耽搁,进场时演出已开始。黑暗中,他听到了毛主席的呼唤:“华罗庚,在这里坐!”他顺着声音走去,看到毛主席亲切地向他招手,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敬意。

毛主席在谈到国家发展时提到,需要更多的科学人才,并鼓励华罗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华罗庚的心中,他决心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并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然而,早年的华罗庚在理论上略显偏颇,这使得他与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冲突,令他感到焦虑和迷茫。

直到他阅读了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华罗庚决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上工农结合的道路。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华罗庚主动深入工厂和矿山,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到1964年,他已经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数学原理,为工农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罗庚越来越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成为第一个通过数学提高生产效率的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5年,华罗庚因过度劳累险些患上心肌梗塞。清醒后的第一件事,他便写信给毛主席,表示:“我想继续深入到群众中,继续进行考察,推广双法。您伟大的思想指引我,无论死在北京还是丘壑,都无所谓。”华罗庚所提到的“双法”即优选法和统筹法,这两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毛主席收到信后,内心十分悲伤,他亲自写下批示,劝华罗庚多休息,等完全康复后再行动。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华罗庚深感失落,但他誓言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即使只剩一口气,也要坚持奋斗。

在毛主席逝世后的九年中,华罗庚依然坚定地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事业而奋斗。1982年,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华罗庚再次因心脏病住院。1985年,在一次学术报告中,他突发疾病倒在讲台上,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的事业。

华罗庚一生勤奋不懈,最终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他的名字也在中国科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发表了约200篇论文,出版了10本专著,其中8本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华氏定理”至今被誉为三角和领域的重要贡献。

毛主席曾说:“在我们社会中,不能仅凭出身背景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卑贱。有时候,那些出身平凡的人反而展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华罗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对华罗庚表示了敬意,也向全社会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不应以貌取人,每个人的努力和潜力都应得到尊重。华罗庚无疑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与毛主席的交往,成为了两位伟人智慧与力量的碰撞,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郭汝瑰,曾是国民党内部最具影响力的红色特工之一,担任过国防部作战厅厅长。他所提供的重要情报为我军在解...
原创 参...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前线硝烟四起,炮火声不绝于耳,但指挥部却像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大院中。指挥官焦...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烈火焚城,铁... 1812年9月14日傍晚,莫斯科城在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中等待着命运。当拿破仑·波拿巴的“大军”如潮水...
原创 姑... 在清朝,婚姻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联姻和家族门第的考量。皇帝挑选后宫、宗室王公为家...
13世纪的法国移民到君士坦丁堡... 殖民者从西方带来了亲属,在东方为自己和子女结成婚姻联盟,并重新调整了他们的生活。 由 Erica J...
原创 伐... 受演义小说影响,许多人认为诸葛亮坚决反对刘备伐吴的决定。然而,翻阅三国的史料,甚至包括裴松之在《三国...
原创 秦... 公元266年,张善作为一位太守,收到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一只用黄金精心打造的金雁。这只金雁的制作...
原创 罗... 1934年11月27日,北风呼啸,带来了冬日的刺骨寒意。在这寒冷的天气中,长征主力部队抵达了湘江上游...
原创 晚... 在晚清时代,财富与权力常常交织出错综复杂的社会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传奇,莫过于一位当时的首富。...
原创 是... 秦始皇在一次出游途中突然去世,李斯和赵高借机篡改了他的遗诏,非但赐死了原本应继位的长子扶苏,反而让次...
中国历史上的“五姓七族”,你的... 在五代以前,门阀、家族盛行,这些权倾一时的顶级豪门甚至有时还能左右皇帝,凌驾于皇权之上。历史上的顶级...
原创 新... 在《新三国志曹操传》这款游戏里,装备试炼一共有四类玩法,每种都会限定兵种参与,玩家得提前安排好五人小...
汉宣帝刘病已将西汉推向巅峰,超...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专... 文|李金睿 编辑|t 《——·前言·——》 许多人一定都看过那部颇具趣味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原创 特... 法国人口学家埃马纽埃尔·托德因在1976年准确预言了苏联的解体而声名远扬。当时他的观点被许多人视为荒...
青海发现4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 6月23日,记者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日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孤军浴血守...   新华社上海6月24日电 题:孤军浴血守四行 “八百壮士”远名扬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上海苏...
原创 我... 他凭借一手精湛的书法和一个独特的名字,成为了状元,而那个理应名列状元的学子,却因名字的缘故暂时屈居第...
对话绵阳历史类666分考生任珂... 6月25日下午,四川高考成绩公布,来自绵阳东辰学校的历史类考生任珂影获得666分的成绩。其中,语文1...
原创 明... 阅读前的邀请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能方便您随时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