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诛隆科多,从调虎离山到杀金庸祖上,帝王权谋可谓登峰造极!
迪丽瓦拉
2025-09-17 17:33:00
0

《——【·前言·】——》

雍正刚登基时,靠的是隆科多宣读遗诏、稳住大局。

可短短六年,昔日拥立之功被彻底清算,权臣沦为阶下囚。一边是太保被囚死狱中,一边是金庸祖上查嗣庭死于文字狱。雍正这场调虎离山、翻手为云的操作,才是帝王权谋的顶峰!

拥立之功,权柄加身,谁能制衡?

康熙六十一年冬,帝王病重,皇储未定。朝堂之上风声鹤唳,宫廷之中暗流涌动。九子夺嫡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各皇子之间明争暗斗,危机四伏。

此时的隆科多,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知站岗执戟的步军统领。他是康熙皇帝生母佟佳氏的亲侄,是康熙的外甥,在京师权势极盛,掌握着京营兵权、宫门戒严、军机传达等核心要务。

他虽未明言支持哪一位皇子,但长期亲近四阿哥胤禛,暗中结盟早已成形。

康熙驾崩前夕,病重昏迷,遗诏迟迟未定。十二月二十日凌晨,隆科多以“祖制应急”之名率兵入宫,在太子未复、诸王未至之际,迅速将康熙遗体移入西暖阁,同时封锁南书房,将疑似废立遗诏公之于众。

诏书宣称:康熙皇帝“钦定”皇四子胤禛为继承人,封为太子即皇帝,国号“雍正”。

这一刻,九子夺嫡的终局已定。而隆科多,则成为新皇帝手中的头号功臣。

雍正登基伊始,天下未定,人心浮动。他极需一位既有威望又掌实权的大臣来稳定朝局、震慑反对势力。

隆科多正好担任此任。他被封为“太保”,同时兼任吏部尚书、领班军机大臣,几乎是皇帝之外第二号人物。

更关键的是,隆科多握有八旗驻京兵权,禁军调动无须奏请皇帝,甚至宫门开闭、奏章递送,皆出自其掌控。他是名义上的臣,却拥有“事实上的皇权缓冲带”。

在许多清宫旧档中可见:雍正初年几乎每一道圣旨都要先由隆科多“密览”,重要奏折需他“预批”,重大人事调整也多先经其推荐。他一手遮天,威震朝野。

而隆科多也深知此局之利。他自恃拥立之功,加紧扩张势力,在朝中安插心腹,封赏家族亲信。他的侄子岳兴阿被任命为世袭一等公爵,门下门生接连升迁,有的甚至跨级提拔。京城坊间开始流传:“雍正是皇上,隆大人却是摄政王。”

有人说,雍正对隆科多“恩宠有加”。但真正懂权力的人都知道,这份恩宠背后,藏着一口慢慢挖掘的陷阱。

暗流涌动,帝心翻转,权谋初显

雍正不是一个容易被恩情绑架的君主。他早年封为亲王时,就因谨慎内敛、深思细谋著称。对他而言,夺位之功是债,但权力威胁是账。还债可以延后,但清账必须尽早。

隆科多对雍正的威胁,不在于他是否谋逆,而在于他已经成为朝野之间的“权力第二中心”。只要这个人还在,雍正就不能称为“唯一的权威”。

而任何一个想牢固帝位的皇帝,都不可能允许这种存在长久下去。

雍正开始部署削权。他的第一步,是“制度改革”。

他设立军机处,表面上由隆科多主持,但实质上安排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等心腹分权。

从此,所有军政奏报必须绕过隆府直接入军机,不再依赖隆科多个人传递。奏折由军机处统一传阅、转批,隆科多再也无法独揽中枢情报。

第二步,是“外围清洗”。雍正逐步调离隆科多家族与门生的实职。有的被外放,有的因“体弱”辞官,有的因“越级任命”被弹劾。这些人虽然未遭大罪,却再也无力回京。他还特别指示内务府清查隆家财产,以“整肃风纪”为名,削弱其经济根基。

第三步,是“声东击西”。雍正命隆科多多次出京,赴热河陪驾、巡视边军、祭扫皇陵。每次出行,表面隆重,实则监控严密。在京期间,他则安排心腹轮流入值禁卫,逐渐取代隆氏党羽。

隆科多开始警觉。他察觉自己已不再受皇上重用,多次请辞,称“年迈体衰、不堪大任”。雍正却不允,反复安抚:“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朝堂不可一刻无卿。”这类话听起来温和,实则是“削你不杀你,让你慢慢耗尽”。

同时,雍正命人秘密记录隆科多的一举一动。任何门客出入、书信往来、京外活动,全由“侍卫处”备案。

对于隆府宾客的“请安谈事”,他更令都察院特别巡视,试图找出其结党私谋的证据。

1726年,一份秘密奏折送至雍正案头。内称隆科多“在家私聚宾朋,妄议朝政”,又列出“41条过失”,包括专权自用、贪污公款、纵容亲信、出言不逊、企图操控人事……这不是检举,而是信号。

雍正知道时机已到。他按下心中那枚早就准备好的“清除键”,准备在权力棋盘上打出决定性一招——彻底清算隆科多。

罪成囚徒,调虎离山的收网之术

1727年春,雍正帝再无任何犹豫。他下令秘密召开御前会议,张廷玉、鄂尔泰、年羹尧等心腹悉数列席。案头堆满了“隆科多不法事迹”的文书,从官员检举、御史弹劾,到内务府抄录的家产清单,四十一条罪名一一列出,皆为“实锤”。

表面上,雍正依然维持对隆科多的“恩遇”。一边安排他暂时在畅春园“养病”,一边削去他所有职务。诏书用词极其讲究——“命隆科多暂退,体察自身”;实则软禁于园中,无人探视,寸步不离侍卫监控。

这便是“调虎离山”的极致操作:不砍头、不昭告、不示众,却将一个权臣彻底“摘掉”。比起刀斧加身,这种“无声清除”更具威慑。

雍正的目标不仅是惩戒,更在于杀鸡儆猴。他要让朝中所有人都看见:即便你曾拥立过皇帝、权重一时,一旦逾越界线,命运照样翻盘。

与此同时,隆科多的家族也遭清算。他的侄子岳兴阿被剥夺爵位、家产充公,门生旧部多人被逐出朝廷。朝中再无“隆党”二字,乾纲独断,雍正的绝对权力从此确立。

隆科多本人没有再发出一句话。身陷禁园的他,至死未被审讯、未被定罪,却也未曾释放。他的名字,从此在朝堂档案中被盖上了“不可谈论”的红戳。

他最后的命运,一如雍正所策划的权谋结局:无声消失,连骨灰都无法惊扰帝王之威。

查嗣庭案,杀意未歇,血溅书卷

雍正收拾完军权,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官集团。他深知,武臣可以用削、用杀;但文臣则需用“敲山震虎”的方式,让整个士林不敢越雷池一步。

目标瞄准的是查嗣庭——礼部侍郎、著名书法家、清正学者,也是金庸的高祖。

1728年,查嗣庭主持朝廷会试,出题之时,引用了《诗经》中“维止”二字。按常理,这是标准用典,可放在雍正朝,这两个字却恰好与“雍正”之名暗合。

“维”音近“胤禛”本名,“止”字又含“终止”之意。有御史上书,指其题意“影射皇帝将止”,恶意讥讽。

雍正震怒。他本就对查嗣庭早有警惕,此人文采斐然、门生众多,且崇尚理学,主张君臣共治,屡在奏折中婉言劝谏帝王节制。

这一句“维止”,便成了压倒性的借口。

查嗣庭当即被捕,审讯时反复声明“引经据典,绝无讥讽”。但雍正毫不理会,早已下旨:定为“大不敬”,押入天牢。

数月后,查嗣庭在牢中服毒身亡,时年五十六岁。其子孙削籍,家产查抄,族人多年不得入仕。一个清正士族,就这样被定性为“文字犯”,消散于朝堂风雨。

这场“文字狱”不是孤例,却是雍正时代最具标志性的一例。

与隆科多案并观,它揭示了雍正的权力哲学:无论武臣或文士,只要威胁皇权,便不可留。杀不在于行为,而在于动机;定罪不靠律法,而取决于君心。

这场皇权与才智的较量,虽以皇帝胜出告终,却也种下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对专制体制的深刻怀疑。

雍正登基不过六载,便将拥立功臣隆科多削权至死,将朝中文士查嗣庭逼入绝境。调虎离山、设局诱杀、文字狱钳口……这不是单纯的权斗,而是冷峻、理性、极致运用权谋之术的君王自保。

在他的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屠杀,也没有血流成河的宫廷政变。有的只是一步步递进的削权术,一道道巧妙布局的圣旨,一张张永不翻案的死罪账单。

这,就是雍正。这,就是清帝王权的锋刃。

从此,皇帝只有一个。权力,唯他独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原因很简单,刘邦封王的主要对象是他的政治盟友,而封侯的则大多是他的臣子。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
原创 为... 近期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局势悄然升温。引发这一波紧张的直接原因,正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
原创 三... 1939年初,皖东大地寒风凛冽。42岁的罗炳辉望着眼前几千名新四军战士,眉头拧成了疙瘩——每个战士身...
美化日本侵略者?高市惹恼马来西... 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年10月下旬赴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原创 天... 在天京发生的内讧,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杨秀清被杀后,东王府的势力被彻底铲除,紧接着韦昌辉也被...
长安里的文物|唐景云钟 长安里的文物 今天,邀您欣赏 唐景云钟 景云钟是唐代的青铜钟,因铸造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而得名。...
原创 古... 在古代,军队的指挥和传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随着战争的不断演变,排兵布阵逐渐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原创 黄... 大将粟裕被誉为无冕之帅,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成就,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领袖。无论是在战略眼光还是...
原创 晚... 末代皇帝溥仪的感情生活中,妻妾成群,但他却有一位深深爱着他多年的女人,她就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
原创 若... 康熙时期,皇宫中的许多皇子都拥有非凡的才华和潜力。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和后来的雍正帝外,还...
原创 蜀... 通常人们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蜀汉得人和。在刘备时期,蜀汉的确人才济济,武有五虎上将,文有卧龙...
原创 狗... 亲爱的你: 我叫狗剩,是东汉末年一个佃农。此刻,我病卧在茅草屋中,感觉生命正一点点从这具枯瘦的身体里...
中国4位鹰派人物,有人扬言灭掉... 一提起 “鹰派”,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美国那种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可中国的 “鹰派” 从来不是这路数。 他...
原创 袁... 袁术为何敢于自称帝王?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麾下拥有五位十分出色的猛将,其中有一位更是堪称无...
原创 曹... 曹操用一个小计策试探司马懿,轻易发现了司马懿心中的野心。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
原创 曲... 从某种角度来看,孙策的成功标志着庶民对汉末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胜利。他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击败了由士族阶...
原创 当... 前言: 华佗被尊称为“医圣”,因其出色的医术和独特的手术方法为后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原创 “... 西周灭商后,建立了封建制度,将宗室子弟、异姓功臣以及圣贤后裔封为诸侯王,形成了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
原创 永... 公元1402年,刚刚登基的朱棣展开了对建文帝朝臣的大规模屠杀,尤其是以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为代表的文...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其杰出的文治武功与丰功伟业而被世人铭记。然而,这位帝王的早逝,却成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