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老蒋手下的“十大逃跑将军”无疑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因为可入选的人实在太多了:刘峙、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韩复榘、孙元良、李弥、余程万……每个人的“逃跑技艺”都堪称一绝。说实话,老蒋居然能够活到八十多岁,靠的正是这些个“长腿将军”的精妙演技,能从战场上一跑了之,还能继续升官发财。回想一下那些在战败后立马跑得像风一样快的人,他们总是能抢功劳、找机会甩锅给那些被俘的将领,然后继续在老蒋那里安稳地升职加薪。像张灵甫、黄百韬这类被围困死掉的败将,老蒋最多叹两声,夸几句,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灵甫和黄百韬的死,已经不再重要。无论是自杀还是被击毙,都已经无关紧要。今天我们要聊的,却是那位最后晋升为蒋军“一级上将”的胡琏:这位将领的命运,堪称传奇。胡琏至少经历过四次生死考验,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甚至在张灵甫临终时,还曾亲自误导他死不瞑目;而在黄维被俘前,胡琏也曾口头承诺会照顾黄维的家属,结果却失信于人,让黄维的妻子来找他索要抚恤金时,他直接把人赶了出去。
就这样一个食言而肥、见死不救的家伙,却神奇地活到了七十岁,经历了无数的炮火洗礼,身边的同僚死伤惨重,唯独他安然无恙。就连一颗定时炸弹,竟然也因为延迟三秒而没有炸死他。这种逃脱命运的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胡琏和张灵甫、李弥、林伟俦、文强等“名将”同为黄埔四期的学员,战场上的表现可谓各具特色。胡琏在我方眼中被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而他自己逃脱到海岛时的同行们则一致认为他“福大命大”。事实上,胡琏的狡猾和战场经验,可以说是他屡次逃脱死劫的关键。
记得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是整编七十四师的师长,而胡琏则指挥着整编十一师,两者都拥有相当于一个军的规模,且装备几乎全是美式武器。虽然如此,张灵甫显然不如胡琏机智。张灵甫因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结果被困在孟良崮。此时他急忙向胡琏求救:“伯玉(胡琏字)老弟,我恐怕不行了,若不快点,你来收尸吧!”新泰到孟良崮不过一百公里,机械化部队行军半天就能到,但胡琏却在通讯中承诺:“灵甫兄,我已拼命赶来,只要你再坚持四天,我就能到!”
张灵甫信以为真,认为胡琏一定会来救援,然而,尽管胡琏信誓旦旦,但他并未动身,最终张灵甫在烈日下坚持了三天,最后被敌军包围,死于非命。尽管胡琏在电话中承诺救援,实际上他却早已做好了自保的准备。正当张灵甫被困时,胡琏却在沂蒙山区南麻地区筑起了坚固防线,准备长期坚守。这种准备显然比张灵甫的“孤注一掷”更为高效。
胡琏通过精心布置的防线,抵挡了华野的猛烈攻势。虽然整编十一师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但胡琏却奇迹般地成功逃脱了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雨水不断,敌军始终无法突破他的防线。直到援军的到来,胡琏才成功脱困。此战令黄百韬愤怒至极,他气愤地大骂:“什么常胜将军?要不是天公作美,连日大雨,胡琏早就和张灵甫一样成了战场的弃尸!”
然而,胡琏的逃生并未就此止步。在淮海战役时,胡琏和黄维一同逃亡。当时胡琏向黄维保证,只要能脱身,一定会照顾黄维的家属。可当黄维的妻子找他索要抚恤金时,胡琏却冷酷无情地把她赶走。在逃亡过程中,黄维的坦克半路故障,而胡琏则趁机顺利逃脱,误打误撞地成功穿越了敌军的封锁。
最令人惊讶的是,胡琏竟然在1967年遭遇了越南特工的定时炸弹。那时,胡琏已是驻南越的大使,而越共游击队潜伏在他的办公室中,安放了炸弹。爆炸时,胡琏刚好临时改变了会议地点,炸弹晚了三秒爆炸,使他侥幸逃脱。如果爆炸发生得稍微提前,胡琏很可能丧命在此。
胡琏四次逃生,前三次皆因他的机智与经验,而最后一次完全是运气成分。比他资历更深、能力更强的蒋军将领,要么死于战场,要么被俘,而只有像胡琏、李弥这样的“幸运儿”,能屡次从生死线走回来。你觉得,胡琏在这些逃跑将军中,逃跑技巧能排第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