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病逝前曾点燃49盏灯,表面上为续命,实际暗含两大毒计
迪丽瓦拉
2025-09-17 19:03:10
0

在三国演义的历史中,许多谋士人才辈出,其中陆逊、凤雏、周瑜、司马懿等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若要评选最顶尖的那一位,毫无疑问,“卧龙”诸葛亮必定位列第一。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承了刘备未竟的遗愿,多次发动北伐,竭尽全力实现刘备一统天下的梦想。为了这个目标,诸葛亮几乎将蜀汉的未来作为赌注,一次次冒险,不惜一切代价。

当诸葛亮展开最后一次北伐时,已知自己时日无多,内心充满了急迫和决心。为了延续生命,他甚至点燃了49盏灯,试图用这种方式延长自己的生命。

然而,这种“续命”的做法表面看似为生命争取时间,实则隐含着两个极为深远的计谋。那么,诸葛亮究竟有什么深思熟虑的目的?他的两个计策究竟是什么?

诸葛亮出生于东汉末年的战乱时期,家乡琅琊,幼年时便遭遇家庭变故,三岁时失母,九岁时丧父。尽管如此,诸葛亮自幼便聪慧过人,博学多才,熟知诸子百家思想,并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能力。少年时期,他随叔父诸葛玄赴荆州投靠刘表。此时,曹操与袁绍的战争正如火如荼,曹操为了复仇,率领大军攻向徐州,战火纷飞,百姓疾苦。诸葛亮目睹这一切,心中愈加痛惜曹操的所作所为。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选择隐居在隆中,避开战乱。

刘备依附荆州时,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终于得到了他为刘备出谋划策的“隆中对”战略。诸葛亮建议刘备占据荆州与益州,并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这个建议初看似乎空谈,然而细究之下,诸葛亮的策略却与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董卓乱政后群雄并起,曹操和孙权逐渐成为两大巨头。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构想可分为三部分:立基、固本、平天下。他建议刘备首先占领荆州,再图益州,最后攻取中原。这一策略,充分考虑了地理形势,展现了极为深刻的军事智慧。

从历史上看,许多大一统时期的军事家都采用过类似的战略。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与蜀地相隔的汉中地区,成为了防守的天然屏障,蜀汉若能牢牢把控这一地区,便能确保国家安全。与此同时,关中的土地肥沃,且东向是重要的战略通道——河西走廊,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矿产,这使得关中成为兵家必争的核心地带。

与曹操不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深受秦汉经验的影响。他不急于扩张,而是选择稳扎稳打,先图稳定后再逐步进取。即使在诸葛亮主政后,蜀汉的北伐战略依旧秉承这一思路:不仅要争夺土地,还要避免被魏国吞并。

刘备称帝后,蜀汉的困境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关羽失荆州后,蜀汉的局势变得更加岌岌可危。诸葛亮则继续推动北伐,试图通过屡次征战来扭转局势。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尽管蜀吴联盟暂时稳定,但荆襄之地的战略地位始终受制于曹魏和孙权的夹击,给蜀汉带来不少困扰。

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陷入了动荡。诸葛亮带领蜀汉重新巩固了国内局势,尤其是通过与东吴的联盟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后方,确保了北伐的实施。

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继续履行对刘备的承诺,开始精心筹备北伐。他整顿吏治,严明政令,提出“务农殖谷”的政策,发展农业以保障粮草储备。在国内稳定的基础上,诸葛亮决定北上,开始了他人生中几次北伐的壮丽征程。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通过出奇制胜的策略,成功收复了三个郡,但由于马谡的失误,导致街亭失守,蜀军被迫撤回。这次失败并没有让诸葛亮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北伐的决心。

第二次北伐发生在冬季,诸葛亮再度选择陈仓故道进攻,虽然碰到强烈抵抗,但由于粮草不足,最终不得不撤退。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再次指挥大军,从武都和阴平展开进攻,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但由于粮草不足,这次行动也未能达成最终目的。

在接下来的北伐中,诸葛亮不断创新,尤其在第四次北伐时,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用于运输粮草。尽管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依旧因后勤问题未能彻底击败魏军。

然而,最后一次北伐的决心和策略,成为了诸葛亮一生中的重要时刻。这一次,他亲自带领大军出征,经过斜谷,最终与司马懿形成对峙。在艰难的战斗中,诸葛亮的健康每况愈下,最终因积劳成疾去世。

在临终之前,诸葛亮点燃了49盏灯,宣称这是为延命所用。这一举动实际上藏有两个深远的计谋。表面上,他似乎是在求生,然而这一切其实是为了迷惑敌人,特别是司马懿。诸葛亮巧妙地用灯阵迷惑敌人,让司马懿无法判断蜀军的真实意图,同时也是为了检测军中是否有叛徒。

魏延的失误恰巧促成了诸葛亮的计策成功——虽然魏延意外熄灭了灯,但他早已被诸葛亮视为未来的威胁。诸葛亮料到魏延将来会叛乱,因此在临终前安排了魏延的最终结局。魏延果然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因野心过大与将领杨仪发生冲突,最终被斩杀。

与此同时,司马懿虽然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但他仍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无法确定诸葛亮是否会再次使用奇谋。即使得知蜀军已撤退,司马懿在追击过程中也曾因假人阵而错失良机,最终不得不放弃追击。

从诸葛亮的一生来看,无论是出山、北伐,还是最终的“点灯续命”,都体现了他超凡的智慧和深远的谋略。他的一生不仅是对蜀汉的忠诚,更是对未来局势的精准预判与策划。他早已为自己的死后做足准备,确保即使自己离世,蜀汉的根基依旧稳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原因很简单,刘邦封王的主要对象是他的政治盟友,而封侯的则大多是他的臣子。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
原创 为... 近期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局势悄然升温。引发这一波紧张的直接原因,正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
原创 三... 1939年初,皖东大地寒风凛冽。42岁的罗炳辉望着眼前几千名新四军战士,眉头拧成了疙瘩——每个战士身...
美化日本侵略者?高市惹恼马来西... 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年10月下旬赴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原创 天... 在天京发生的内讧,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杨秀清被杀后,东王府的势力被彻底铲除,紧接着韦昌辉也被...
长安里的文物|唐景云钟 长安里的文物 今天,邀您欣赏 唐景云钟 景云钟是唐代的青铜钟,因铸造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而得名。...
原创 古... 在古代,军队的指挥和传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随着战争的不断演变,排兵布阵逐渐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原创 黄... 大将粟裕被誉为无冕之帅,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成就,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领袖。无论是在战略眼光还是...
原创 晚... 末代皇帝溥仪的感情生活中,妻妾成群,但他却有一位深深爱着他多年的女人,她就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
原创 若... 康熙时期,皇宫中的许多皇子都拥有非凡的才华和潜力。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和后来的雍正帝外,还...
原创 蜀... 通常人们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蜀汉得人和。在刘备时期,蜀汉的确人才济济,武有五虎上将,文有卧龙...
原创 狗... 亲爱的你: 我叫狗剩,是东汉末年一个佃农。此刻,我病卧在茅草屋中,感觉生命正一点点从这具枯瘦的身体里...
中国4位鹰派人物,有人扬言灭掉... 一提起 “鹰派”,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美国那种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可中国的 “鹰派” 从来不是这路数。 他...
原创 袁... 袁术为何敢于自称帝王?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麾下拥有五位十分出色的猛将,其中有一位更是堪称无...
原创 曹... 曹操用一个小计策试探司马懿,轻易发现了司马懿心中的野心。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
原创 曲... 从某种角度来看,孙策的成功标志着庶民对汉末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胜利。他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击败了由士族阶...
原创 当... 前言: 华佗被尊称为“医圣”,因其出色的医术和独特的手术方法为后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原创 “... 西周灭商后,建立了封建制度,将宗室子弟、异姓功臣以及圣贤后裔封为诸侯王,形成了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
原创 永... 公元1402年,刚刚登基的朱棣展开了对建文帝朝臣的大规模屠杀,尤其是以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为代表的文...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其杰出的文治武功与丰功伟业而被世人铭记。然而,这位帝王的早逝,却成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