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军游击队不愿改编,四次杀害上级来人,解放后评定为烈士
迪丽瓦拉
2025-09-17 20:01:38
0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每段的长度和总字数变化不会太大。

---

作者:武陟东旭

“政委,我们到底杀不杀关英?”裴月山低声问道,眼中闪烁着一丝犹豫与坚决。

“当然要杀!但关英很狡猾,我们必须设计引诱他上山,才能下手!”杨文翰沉声回答。

1938年4月的一个寂静夜晚,江西磨盘山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的营地里,战士们早已进入梦乡,四周一片静谧。可司令员裴月山和政委杨文翰却难以入眠,他们正密谋着一个极为严肃的计划——要除掉他们的顶头上司、原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

他们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手中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表明关英已经叛变。必须铲除这个“叛徒”,以保全队伍的纯洁与安全。

裴月山和杨文翰同为皖浙赣根据地的干部。红军主力长征后,关英决策将苏区留守部队与游击队分散部署,在江西一带展开游击战。他直接领导着红军独立团和直属游击大队,辗转于弋阳磨盘山、贵溪三县岭之间,与蒋军激烈周旋,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术。杨文翰和裴月山也都在这支队伍中奋战。

杨文翰出身江西横峰,裴月山则是江西贵溪人。1936年初,关英率机关和独立团开辟婺源鄣公山一带新根据地,临行时,他嘱托杨文翰和裴月山留守原地,继续坚守武装斗争的火种。

杨文翰肩负起组建赣东北游击大队的重任,带领这支队伍在磨盘山周边展开游击战。说实话,环境异常恶劣。主力红军远赴北方长征,留守的主力也已撤离,游击大队仅余200余人,士气低落,且孤立无援。杨文翰本是宣传部长,书生出身,缺乏军事经验,但他没有退缩,勇敢挑起重担,不仅顽强保存了革命火种,还在困境中带领队伍逐渐壮大。裴月山也非军事出身,1937年5月才被任命为司令员。到1937年底,游击队人数已增至五百余人。

两人忠诚无比,对叛徒痛恨入骨,誓要铲除关英这个“叛徒”。

那么,关英为何被视为叛徒?根本原因是他曾试图劝说他们下山,接受蒋军的改编。

你可能会疑惑,关英作为高级干部,为什么会做出背叛行为?乍听之下确实如此,但只要我们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便能理解其中复杂的情势。

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暂停内战,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方协议规定,红军必须改编,北方红军成为八路军,南方武装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10月,新四军的改编已开始推进。

然而,杨文翰这支游击队,在新四军组建几个月后依旧未接受改编,主要原因不在上级,而是因为队伍内部有着无法突破的思想障碍。

首先,红军主力北上后,留守南方的部队与中央失去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上级指令。加上蒋军对南方游击队严密封锁,信息闭塞。西安事变的发生、蒋氏停止内战及双方谈判组建统一战线的消息,基本未传到他们耳中。

他们只知道蒋军恨红军如仇,誓要消灭他们。

这时,忽然有人宣称红军已与蒋军握手言和,红军转变为新四军,听命于蒋介石。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180度的大转弯,令人难以接受。

因此,新四军改编进展坎坷,波折不断,甚至充满危险。

比如1937年10月底,陈毅到湘赣省委驻地甘子山游击队传达通知时,竟被湘赣边游击队政委谭余保拘禁,差点被当作叛徒处决。幸亏陈毅冷静应对,耐心解释,才化解危机。谭余保转变态度后,带队下山接受改编。

类似情况屡见不鲜。1937年12月,湘鄂赣军区红16师政委明安楼和省苏维埃部长林海清去通知赣北游击队领导人刘为泗时,也被误认为叛徒,惨遭枪决。

而杨文翰的反应则更为激烈,他竟然枪杀了前来通知改编的同志。

严格来说,在此之前,杨文翰已先后处决了三批与关英类似的“叛徒”。

第一批是1937年9月,皖赣特委书记李春望率4人奉命到磨盘山通知杨文翰接受改编,却被误认叛徒,遭枪杀。

1937年11月,区委书记邹某带5人再度上山,亦遭射杀。

一个月后,丁山区委书记余明兴传达指令,也未能幸免。

杨文翰如此极端反应,部分原因是曾经遭受血的教训。

抗日合作初期,蒋军心怀疑虑,奉行“北方合作,南方围剿”的策略。

1937年2月,蒋军派人上山告诉杨文翰:“委员长有指示,我们双方不再为敌,要携手抗日。北方红军都已接受改编,准备下山,我们会资助路费,护送你们北上抗敌。”

杨文翰信以为真,表示同意,但有人担心其中有诈,建议先派小股部队试探。

结果那小股队伍半路遭遇伏击,无一幸免。

这血的教训令杨文翰彻底警醒,坚决不再相信蒋军的花言巧语。

因此,尽管其他部队陆续接受改编,赣东北游击大队却始终拒绝下山。

尽管杨文翰犯下枪杀通知同志的错误,但上级并未放弃,决定再次派人前往劝说。

1938年5月,原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从南昌出发,第四次前往磨盘山。

关英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

尽管前几次派遣的同志都遭遇不测,他仍相信杨文翰和裴月山是自己的下属,能够被说服。

他认为,即便二人暂时不愿下山,也不会轻易对自己下杀手,自己的生命安全至少有保障。

组织也评估此次任务成功率较高,生命危险不大,才在前三批同志遇害后仍派关英前往。

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长期游击战的恶劣环境,加之曾被蒋军欺骗的经历,已深刻改变了杨文翰的思想和性格,使得这次行动充满风险。

事实上,杨文翰他们对关英仍然怀有敬意,但综合多方面信息后,确信关英已背叛。

首先,关英所率独立团在1937年2月陷入重围,几乎全军覆没,关英和两名警卫侥幸逃脱。事实上,关英当时因病不在前线,才逃过一劫。

其次,关英逃脱后与警卫员在江西玉山县开设油坊,实则用来掩护身份并打探组织动态。关英是江苏无锡人,说着家乡话,怕暴露身份,才设此掩护。后来他将油坊变卖,回归组织。

杨文翰据此认定,关英已彻底蜕变。

还有,关英途中遇到一位熟人,这人正是蒋军控制下的县长。县长礼遇关英,视其为合作伙伴,不仅赠送一匹马,还安排一位老乡作向导。关英也召开答谢会,强调双方一家亲、携手抗日。

这一切都被杨文翰的眼线暗中掌握。

得知真相,杨文翰怒不可遏,断定关英已背叛。

恰巧关英来信,邀请杨文翰山脚下见面。

这便是开篇那幕:裴月山和杨文翰策划如何诱使关英上山。

为何要引诱?因为关英到达山脚后并不急于上山。考虑到之前三批同志被当作叛徒杀害,他谨慎万分。

他打算先邀请杨文翰下山面谈,才决定下一步。

裴月山和杨文翰坚持让关英上山,否则不谈。

关英经过反复思索,决定上山。理由一是认为二人是老部下,不会对自己不利;二是他的使命是劝说他们接受改编,若为安全放弃,难以向组织交代。

谁料途中,游击队员竟没收了他警卫员的枪械,让关英怒火中烧。

但为大局,他压制怒气,向两人讲述当前形势,并传达上级指示。

他严肃地说:“文翰,接受改编刻不容缓,你和月山几天内带队下山,我们一同到南昌行营领取军装和武器。”

听到此言,杨文翰更加警觉:“离开队伍绝不可能,我们不信老蒋。”

关英极力克制情绪问:“那你说,要怎样你才会下山?”

杨文翰坚定回应:“除非我们的大部队也来了,否则别想让我下山。”

关英怒斥:“文翰,你这是胡闹,是土匪行为!这样后果很严重,明白吗?”

杨文翰失去理智,拍案怒吼:“你果然叛变,来诱降我们,做白日梦吧!”

话音刚落,他喊:“来人!”

早已埋伏的游击队员们冲进屋内,枪声响起,关英及两名警卫、一名当地交通员全部被击毙。

这位久经考验的老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倒在了同志的枪口下,年仅28岁。

未接受改编的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户”,蒋军肆无忌惮地围剿,而我方无力抗议。

1943年4月,在蒋军多次重击下,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全军覆没,杨文翰和裴月山也英勇牺牲。

虽然因历史误解而遇害,他们始终忠诚不渝——既未投降敌人,也未危害百姓。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被追认为烈士,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这样改写你觉得怎么样?如果需要更细致或调整风格,随时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 --- 大家好,今...
原创 美... 在美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有一个州,它的人均GDP在50个州中垫底,但却孕育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原创 为...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细节,段落长度也差不多。 --- @过江隆? 昨天...
原创 武... 一、武则天晚年的难题 公元698年,75岁的武则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她该选自己的...
原创 历...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但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李...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文章的每段内容保持原意,增加细节并进行改写,同时整体字数尽量保持接近。以下...
原创 同...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梦华录》中,都展现了敲登闻鼓告状这一传统。在这两个故事中,明兰得...
原创 它...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和段落结构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改写,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总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日... 好的,我来将这篇文章进行改写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和语义会尽量保持一致,但会适当增加一些情节和背景...
原创 南... 元嘉十三年(436年),年仅30岁的宋文帝刘义隆感到病重。由于病情愈发严重,他下达了一道圣旨,召回当...
原创 李... 谈到李治,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贡献。毕竟,与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的伟大帝王;以...
原创 明... 当然,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的语义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自然: --- 阅兵...
原创 临... 1912年1月1日,改革派人士在南京庄严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清朝的末日钟声也随之响起,象征着这个曾...
原创 赵... 在探讨赵构为何提前退位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南宋宰相权力庞大的背景。历史上,许多皇帝为了防止宰相专权,...
原创 这... 历史上,皇帝的谥号一直是个严谨且充满象征意义的制度。通常,除了开国皇帝多以“太祖”或“高祖”作为谥号...
原创 西... 这段故事要从西晋那个短暂而复杂的时期说起,当时出现过一位极具才干的谋士,他不仅才华出众,还是名门望族...
原创 志... 好的,我会将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有的情感和重点,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沈树根,山东人...
原创 与... 当然可以!我帮你把文章内容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几天前,朋友提起王...
原创 昔... 摘要:曾经的苏联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而其主要出口对象正是冷战时期的对手——西欧国家。为了应对日益...
原创 知...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河南巩县(今巩义)知县接到了一道紧急的上谕,告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圣驾即将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