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亚樵刺蒋,刺客孙凤鸣死得多悲壮?浑身被扎上百针孔,其妻更惨
迪丽瓦拉
2025-09-17 20:01:49
0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的开幕式简短而庄重,随后与会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们移步至会场外拍摄集体照,以便留下这历史性的一刻。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回会场之时,一声尖锐的枪响突然打破了会议的宁静。只见一名记者高举左轮手枪,一边大喊“打倒卖国贼”,一边对准汪精卫连续开了三枪。

现场顿时陷入了混乱,汪精卫的保卫人员迅速反应,立刻拔枪还击。经过短暂的激烈交火,刺客被迅速制服,且在现场就被抓获。此时,整个会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复杂。刺杀汪精卫的这位记者究竟是谁?他的行动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背景与时局

1935年,日军为了进一步扩展其在中国的侵略进程,从5月起便在华北地区频繁制造冲突,制造出一系列的战争事件。华北事变不断激化了中日之间的矛盾,而国民政府的消极态度则让民众愈加愤怒不满。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分裂严重,关于如何应对日本的政策争论不断升温,特别是要求汪精卫下台的声音愈加响亮。

为了统一国民党内部的政策,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意在为后续的全国代表大会做准备。会议流程中,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便按惯例外出合影留念。此时,蒋介石的身影却始终未曾出现。汪精卫立即前往蒋介石所在房间,邀请其参加合影。但蒋介石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此邀请。就在蒋介石缺席的情况下,汪精卫却遭遇了刺杀。

疑云重重

汪精卫遭刺杀的事件一经发生,便引发了广泛的猜测与讨论。由于蒋介石与汪精卫长期以来存在政治上的分歧,许多人开始怀疑蒋介石可能是幕后黑手。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痛哭流涕,怒问蒋介石为何如此狠心,置汪精卫于死地。为了洗清自己身上的嫌疑,蒋介石立刻命令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刺客孙凤鸣的身份揭晓

在一片混乱中,刺客不慎留下了自己的记者证,成为了揭示其身份的重要线索。证件显示,这位刺客名为孙凤鸣,隶属于晨光通讯社。除此之外,证件中并未透露更多有用信息。进一步调查显示,孙凤鸣在行刺之前,曾吞下过量鸦片烟泡,可能是因为毒性作用使得他在行刺时未能精确命中要害,仅击中了汪精卫的肋骨、手臂及额骨缝。与此同时,孙凤鸣因毒发被卫士击中胸部和肺部,伤势严重,情况堪忧。

蒋介石指派医生为孙凤鸣注射强心针,希望能够让他清醒过来,以便提供更多线索。然而,孙凤鸣始终口齿不清,除了含糊地说出“指使我的是良心”外,始终未透露任何有效的情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审讯,孙凤鸣终于不支过度失血,最终死于伤势。

调查深入,晨光通讯社被卷入

孙凤鸣的死并未结束这场风波。蒋介石将视线转向了晨光通讯社,并下令对其进行彻底调查。不久后,通讯社的工作人员纷纷被逮捕,其中,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也被抓捕并遭受了严刑逼供。尽管多次提审,崔正瑶依旧坚守沉默。在一次前往审讯室途中,崔正瑶毅然选择自尽,英勇牺牲。

经过对崔正瑶的审讯,军统得知晨光通讯社的幕后负责人是华克之。蒋介石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华克之与王亚樵的关系更是让蒋介石感到心头一紧。王亚樵,正是那个多次企图刺杀蒋介石的“老朋友”,他的存在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蒋介石的心中。

王亚樵的刺杀计划

王亚樵与蒋介石有着深厚的恩怨。早在1927年,王亚樵便多次策划刺杀蒋介石,虽然始终未能成功。但他并未因此气馁,一直在策划新的刺杀行动。1931年,王亚樵曾试图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子文,但因误伤宋子文的秘书而未能得手。此后,王亚樵的计划虽未遂,但他的坚持与行动力,让蒋介石始终无法放心。

由于王亚樵的多次刺杀尝试,蒋介石对其深感忌惮,防范严密。为了策划新一轮的刺杀行动,王亚樵联络了华克之等人,决定以通讯社的身份接近蒋介石。最终,在华克之的协调下,晨光通讯社在南京顺利开办,孙凤鸣便以记者身份进入了国民党内部,搜集相关情报。

刺杀未遂与随后的追捕

1934年,孙凤鸣曾试图在国民党四中五届全会上行刺蒋介石,然而由于时机未到,他未能成功。而到1935年,孙凤鸣在确定了新的刺杀计划后,终于混入了四届六中全会的现场。然而,蒋介石依然缺席,孙凤鸣此时心中充满了失望与焦虑。为了不让自己空手而归,他决定将目标转向汪精卫。最终,汪精卫虽然受伤,但并未当场死去,而孙凤鸣则被当场抓获。

王亚樵的悲剧结局

汪精卫遭刺杀后,蒋介石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对背后主谋的追查。经过一系列调查,最终王亚樵被锁定为刺杀事件的幕后主使者。王亚樵最终在逃亡中选择投奔共产党。然而,在戴笠的精心追捕下,王亚樵在1936年被捕,并被残忍处决。

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刺杀事件,最终揭示了王亚樵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刺客”的悲剧命运。即便他多次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蒋介石的刺杀计划,始终未曾改变自己的复仇信念。而在那个充满黑暗与动荡的年代,许多志士如王亚樵一样,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向黑夜挑战,寻求光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崇祯二年(1629 年),扬州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七岁的刘淑跪在刑场边缘,看着父亲刘铎被锦衣卫押上...
原创 看... 暑期创作大赛中,黄维曾引用花蕊夫人《述国亡诗》中的诗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 十四万人...
原创 原... 阅读历史的人都明白,汉高祖刘邦通过斩白蛇的勇敢行动,揭开了大汉王朝的辉煌序幕。《史记·高祖本纪》中详...
原创 一... 宝应元年(762年),唐朝两位帝王相继去世,一位是开创开元盛世、却因安史之乱而陷入困境的唐玄宗李隆基...
原创 毛...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更方便地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收获更多不同的阅读体验,...
原创 刘... 刘备在与东吴的决战中失利,身受重伤,命悬一线,陷入了病危的状态,倒在了白帝城。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刘备...
为什么说朱元璋运气爆棚 朱元璋,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他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逆天改命”的史诗。我们常常赞叹他的雄才大略,他...
探访国台办力荐的“大禹故里”北...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王祥龙 刘彦君 伍勇 大禹,中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以天下为公,领导...
原创 你... 匈奴,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外族的民族,给中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威胁,其勇猛程度令人侧目。西汉时期的名...
原创 曹... 聪明过人的杨德祖,家族世代承袭官职荣光。他笔下书法如龙蛇飞舞,胸怀如绵帛般细腻深远。言谈间能震惊四座...
原创 历... “今人未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话传递的情感悠远深邃。历史长河浩瀚无边,任何时代的每一个人...
原创 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联合国军的军犬在朝鲜半岛肆意横行,其暴力行为甚至超过了联合国军本身。更令...
原创 太... 公元 713 年七月,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太平公主蜷缩在山寺的角落,发丝凌乱,眼神空洞。她怎么...
原创 大...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句话从古至今,几乎成为了无数读书人的人生理想。能够在科举中一举成名,金...
原创 为... 汉初时期,刘邦在封建诸侯时,齐国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那么齐国的强大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齐国...
暑期非洲动物大迁徙之旅:肯尼亚... Africa “为什么 要到非洲? 没有 具体的答案, 只有 强烈的直觉。 如果不去, 怕是会 终身...
宋丽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北京日报记者 孙云柯 这几天,宋丽荣借着家里装修的机会,把父亲生前的老物件又翻出来整理了一遍。《马克...
原创 朱... 朱元璋在用餐时突然发现菜肴中夹杂了一根头发,他立即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吩咐侍卫将厨子捉来,准备亲手斩...
原创 别... 美国,作为二战后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一度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长期以来都被冠以“世界警...
原创 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幼子朱楠则是在洪武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