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子哥想当特工没人敢答应,周恩来亲自拍板,事后才知此举太高明
迪丽瓦拉
2025-09-17 20:31:50
0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同时在内容上做了适当丰富和细节补充,总字数变化不大:

---

1928年春,上海正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下。那时年仅30岁的周恩来,收到了一份来自陈赓的报告。报告中,陈赓以中央特科情报部门负责人身份,向周恩来请求一个重要决定:是否要接纳一名名叫杨登瀛的广州年轻人,加入我党的特工队伍?

坦白说,这份报告有些不同寻常。

首先,自1927年11月中央特科成立以来,陈赓便一直担任情报科(二科)科长,负责培养和管理大量特工。通常情况下,招募新特工不需要一一向周恩来请示,陈赓完全有权限自行决定。

其次,这位杨登瀛并非陈赓直接发现的“新人”,而是由我们一线情报骨干陈养山发现并推荐的。

熟悉我党情报系统的人,应该对“陈养山”这个名字不陌生。他长期潜伏于敌统区,是中央特科的中坚力量。以他的身份,发展几个下线特工根本无需上报周恩来。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份吸收新人的报告最终还是送到了周恩来手上呢?原因很简单:陈养山和陈赓对杨登瀛都心存疑虑,难以做出独立决定。

不久后,陈赓收到了周恩来的回信:

“隐蔽战线需要这样的内线,我决定留下他,必要时由陈赓单独联络并掌控。”

这是周恩来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谨慎决定,日后人们自然会理解其高明之处。

眼下最紧急的是,陈赓必须立即与杨登瀛接触,安排潜伏事宜。

从陈赓、陈养山与周恩来的态度中,我们不难推断,杨登瀛并非普通特工。

杨登瀛于1893年出生在广东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受过良好教育。18岁那年,他被家中送往日本留学,进入知名的早稻田大学深造。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卓越的学识,使得毕业后的杨登瀛在上海迅速成为社会精英。他通晓日语,曾为多家日本通讯社撰写稿件,对日本政治、经济及文化了如指掌。

年轻的杨登瀛有一大特点:极强的社交能力。

一方面,他与爱国青年紧密往来,积极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因此结识了不少共产党人,包括活跃在上海的陈养山;

另一方面,由于有老乡在国军任职,他与国军高层如陈立夫等人关系密切。同时,他也频繁接触上海滩的帮派势力。

综上,那个时代的上海,杨登瀛是个极其“吃得开”的人物,游走于各种酒会和社交场合,与各方势力周旋。他的交友原则简单明了:朋友越多,路子越广,结交无害。

然而,这种微妙的社交平衡,很快被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打破。消息传来,激起了杨登瀛极大的愤怒,他多次公开谴责这场政变。

事态已不可逆转,杨登瀛必须做出选择:是站在陈养山等共产党朋友一边,还是投靠国民党?经过慎重考虑后,他找到陈养山,郑重地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愿意暗中支持你们。”

陈养山与杨登瀛接触多时,自然明白他的诚意,随即将情况上报给陈赓,最终由周恩来亲自批准。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为何接纳杨登瀛如此谨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混迹上海多年、与国军高层密切相连,且生活奢靡的公子哥,要把他和红色特工联系起来,确实十分困难。

但最终周恩来还是同意了,因为在当时中央特科系统中,像杨登瀛这样能够广泛接触社会各界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于是,1928年5月,上海霞飞路一间咖啡厅内,陈赓与杨登瀛见面了。

当时,年仅25岁的陈赓,化名王庸,活跃于上海地下工作。杨登瀛心知肚明,见到了王庸,便是与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层的直接联系。

这注定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谈,对双方来说都是如此。

细谈中,杨登瀛毫无保留,坦陈了自己与国军高层的复杂关系,并诚恳希望陈赓理解,这些联系都是“四一二”政变之前形成的。

陈赓对杨登瀛的坦诚十分认可,他吩咐杨登瀛要继续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淞沪警备司令部、以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巡捕房保持紧密联系,以备不时之需。

为表达对他的支持,陈赓还承诺每月给予300大洋的活动经费,并在工作上提供各种协助,只要他有需要。

在当时中央特科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每月300大洋可谓一笔不小的资金,显示出陈赓对杨登瀛的高度期待。

与陈赓见面后,杨登瀛迅速成为一把锋利的利剑,刺入敌人的心脏。他的情报工作大多直接向陈赓汇报。

许多人或许会觉得,像杨登瀛这样社交老手,做特工应当轻松。但这样想显然低估了白色恐怖时期敌人的残酷和凶狠。事实上,那几年是我党地下骨干损失最惨重的时期。

刚开始做特工的杨登瀛,深知敌人之毒辣,因而心生忐忑。他曾向陈赓坦言自己的困境:“我不知如何赢得敌人信任,若敌人要我提供‘剿共’成果,我却无从交差,该怎么办?”

对此,陈赓安慰他:“放心,今后会不断提供给你我们的文件、传单和机关刊物,供你向国民党交差。此外,我们还特意制造了‘会议刚结束’的假象,准备相关文件,让你带敌人查验,虽无法抓人,但能证明你确实在做事。”

更重要的是,陈赓为杨登瀛安排了一名保镖和一位女秘书,切实增强他的安全保障。

这无疑是给杨登瀛吃下了“定心丸”,身边有亲信相伴,关键时刻能大大降低风险。

这位保镖名叫连德生,是陈赓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也是经验丰富的情报老将。浙江人,早年逃难上海,参加工人起义后加入我党,1925年曾赴莫斯科系统学习。

派连德生护卫杨登瀛,一方面因其魁梧身材和强壮体格,十分符合保镖形象;另一方面,他胆识过人、熟悉上海环境,且历经多次大场面,沉着冷静。

女秘书则是安娥——后来成为著名剧作家田汉妻子的她,也是我党早期爱国文艺女青年代表。出身书香门第,20岁时入党,曾与连德生一样赴苏联学习,1929年回国后加入中央特科,成为陈赓麾下一员得力干将。

连德生与安娥的双重支持,让杨登瀛的特工生涯如虎添翼。他在敌营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1930年以后,杨登瀛被徐恩曾任命为国军驻上海特派员。陈立夫曾亲自送上蒋介石签署的委任状,以示重视。

之后,杨登瀛的新情报无需亲自递送,只需交给连德生和安娥,便能最快送达陈赓手中。陈赓回忆这段时光时自豪地说:“当时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务机关,实际上被我们掌控。”

凭这句话,足以想象杨登瀛、连德生和安娥这条情报线的强大。

从1928年潜伏至1931年暴露,杨登瀛的潜伏时间虽不长,却数次立下大功。因篇幅所限,仅举两例,以见其重要性。

第一件事是剿灭叛徒白鑫。

1929年8月,中央农委书记彭湃赴上海开会。24日下午,会议在沪西一幢小楼内举行。周恩来本拟参加,因故未能赴会。会议刚开始不久,敌人便将楼房包围,彭湃等多名同志被捕。

事件发生后,周恩来痛心疾首,召陈赓商讨对策:

一是会议保密,必有内奸出卖,必须铲除此人以防再祸;

二是尽全力营救被捕同志。

二人一致认为,除非让杨登瀛出马,否则难有突破。

依靠杨登瀛的敌营关系,查明内奸并不难。没多久,叛徒白鑫的名字浮出水面。

白鑫毕业于黄埔军校,曾是彭湃秘书。政变后,他越发胆怯,萌生投敌念头,主动与国民党情报头目范争波联络,出卖了彭湃等人的会议地点。

确认白鑫叛变后,周恩来指示展开营救,但因敌我悬殊,尽管杨登瀛提供了押解路线,营救最终失败。8月30日,彭湃等人在龙华英勇牺牲。

英雄虽逝,叛徒不可容忍。周恩来遂下令陈赓开展对白鑫的清剿行动。

白鑫明知危险,隐匿不敢出头。陈赓多次搜寻未果,最终凭杨登瀛与潜伏医生柯麟提供的线索,锁定白鑫位置与行踪。

1929年11月11日,白鑫在霞飞路一公馆门口准备前往南京邀功时,被三名中央特科队员开枪击毙。敌人反应不及,锄奸队已安全撤离。

清除白鑫不仅为彭湃等人报仇,也防止了更大损失。杨登瀛提供的关键情报立下汗马功劳。

杨登瀛的第二大功绩,是保护了周恩来。

周恩来一生多次经历险境,1930年上海这次危机尤为惊险,多亏杨登瀛提供情报,才未酿成大祸。

1930年,周恩来收到昔日“弟子”黄第洪来信,称从苏联留学归来,寻求工作安排。

黄第洪出自黄埔军校,早年与周恩来相识。基于这层师徒情分,周恩来起初未拒绝黄第洪提出的在邮电局旁见面请求。

然而,杨登瀛迅速传来紧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当... 在古代医学史上,东汉末年的华佗无疑是其中一位享有盛誉的神医。他凭借数十年的辛勤钻研和实践,掌握了诸多...
原创 历... 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周武王的联军如潮水般涌来。商纣王帝辛站在鹿台上,望着燃烧的宫殿,将最后...
原创 孙... 读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魏、蜀、吴三国中,孙权是最晚称帝的一个。那么,为什么孙权迟迟不敢称帝?最...
原创 陈...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
延吉冷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冰... 延吉冷面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朝鲜族饮食文化的璀璨明珠。其独特之处在于冰碴翻滚的冷汤中,巧妙融合了...
原创 他... “必须等到组织对我做出最后的结论,我才能下葬!”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王秉璋的心头,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
房山石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国家档案局公布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房山石经成功入选。当天,房山石经...
春秋战国时期高古玉人物俑:凝固... # 春秋战国时期高古玉人物俑:凝固时光的人文密码 在高古玉的神秘天地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玉人物俑,是跨...
原创 从... 嘉靖十年,明世宗下令隆平侯张玮携节前往潞安府(今山西长治市),为灵川郡王朱胤栘册封沈王,标志着朱胤栘...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不仅是一位有着深厚战略眼光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从一个贫苦的布衣...
原创 从... 关于清代进士选官与授官的议题,历来有不少御史和史学者撰写过相关的文章,然而,最近我在整理一些历史文献...
原创 晚... 晚清新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备现代化特征的军队,主要汲取了德国和日本在新军编制上的制度和实践经验。在...
原创 唐... 好的,我将按照你的要求,逐段对文章内容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当丰富细节,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原创 蒋... 晚年退居台湾的蒋介石,曾在他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自己一生的动荡与痛苦。在这些文字中,有一段尤其引人注目...
原创 日...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字数保持在原文左右。 ...
原创 汉... 说起汉献帝刘协,大家都知道他命运坎坷,大半辈子都在当傀儡皇帝,被各方势力摆弄。很多人以为,他最恨的人...
原创 满...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且字数变化不大,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 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是...
原创 诸... 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期间,曾多次发起北伐,总共进行过五次,其中第三次北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这五...
近百位文物考古学者为北疆文化品... 呼和浩特6月28日电 (记者 张玮)28日,“阴山北疆历史文化研究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学术研讨...
原创 吴... 聂姓在北宋时期约有九万宗亲,在宋朝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27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聂姓逐渐发展壮大,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