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子哥想当特工没人敢答应,周恩来亲自拍板,事后才知此举太高明
迪丽瓦拉
2025-09-17 20:31:50
0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同时在内容上做了适当丰富和细节补充,总字数变化不大:

---

1928年春,上海正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下。那时年仅30岁的周恩来,收到了一份来自陈赓的报告。报告中,陈赓以中央特科情报部门负责人身份,向周恩来请求一个重要决定:是否要接纳一名名叫杨登瀛的广州年轻人,加入我党的特工队伍?

坦白说,这份报告有些不同寻常。

首先,自1927年11月中央特科成立以来,陈赓便一直担任情报科(二科)科长,负责培养和管理大量特工。通常情况下,招募新特工不需要一一向周恩来请示,陈赓完全有权限自行决定。

其次,这位杨登瀛并非陈赓直接发现的“新人”,而是由我们一线情报骨干陈养山发现并推荐的。

熟悉我党情报系统的人,应该对“陈养山”这个名字不陌生。他长期潜伏于敌统区,是中央特科的中坚力量。以他的身份,发展几个下线特工根本无需上报周恩来。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份吸收新人的报告最终还是送到了周恩来手上呢?原因很简单:陈养山和陈赓对杨登瀛都心存疑虑,难以做出独立决定。

不久后,陈赓收到了周恩来的回信:

“隐蔽战线需要这样的内线,我决定留下他,必要时由陈赓单独联络并掌控。”

这是周恩来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谨慎决定,日后人们自然会理解其高明之处。

眼下最紧急的是,陈赓必须立即与杨登瀛接触,安排潜伏事宜。

从陈赓、陈养山与周恩来的态度中,我们不难推断,杨登瀛并非普通特工。

杨登瀛于1893年出生在广东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受过良好教育。18岁那年,他被家中送往日本留学,进入知名的早稻田大学深造。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卓越的学识,使得毕业后的杨登瀛在上海迅速成为社会精英。他通晓日语,曾为多家日本通讯社撰写稿件,对日本政治、经济及文化了如指掌。

年轻的杨登瀛有一大特点:极强的社交能力。

一方面,他与爱国青年紧密往来,积极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因此结识了不少共产党人,包括活跃在上海的陈养山;

另一方面,由于有老乡在国军任职,他与国军高层如陈立夫等人关系密切。同时,他也频繁接触上海滩的帮派势力。

综上,那个时代的上海,杨登瀛是个极其“吃得开”的人物,游走于各种酒会和社交场合,与各方势力周旋。他的交友原则简单明了:朋友越多,路子越广,结交无害。

然而,这种微妙的社交平衡,很快被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打破。消息传来,激起了杨登瀛极大的愤怒,他多次公开谴责这场政变。

事态已不可逆转,杨登瀛必须做出选择:是站在陈养山等共产党朋友一边,还是投靠国民党?经过慎重考虑后,他找到陈养山,郑重地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愿意暗中支持你们。”

陈养山与杨登瀛接触多时,自然明白他的诚意,随即将情况上报给陈赓,最终由周恩来亲自批准。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为何接纳杨登瀛如此谨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混迹上海多年、与国军高层密切相连,且生活奢靡的公子哥,要把他和红色特工联系起来,确实十分困难。

但最终周恩来还是同意了,因为在当时中央特科系统中,像杨登瀛这样能够广泛接触社会各界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于是,1928年5月,上海霞飞路一间咖啡厅内,陈赓与杨登瀛见面了。

当时,年仅25岁的陈赓,化名王庸,活跃于上海地下工作。杨登瀛心知肚明,见到了王庸,便是与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层的直接联系。

这注定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谈,对双方来说都是如此。

细谈中,杨登瀛毫无保留,坦陈了自己与国军高层的复杂关系,并诚恳希望陈赓理解,这些联系都是“四一二”政变之前形成的。

陈赓对杨登瀛的坦诚十分认可,他吩咐杨登瀛要继续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淞沪警备司令部、以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巡捕房保持紧密联系,以备不时之需。

为表达对他的支持,陈赓还承诺每月给予300大洋的活动经费,并在工作上提供各种协助,只要他有需要。

在当时中央特科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每月300大洋可谓一笔不小的资金,显示出陈赓对杨登瀛的高度期待。

与陈赓见面后,杨登瀛迅速成为一把锋利的利剑,刺入敌人的心脏。他的情报工作大多直接向陈赓汇报。

许多人或许会觉得,像杨登瀛这样社交老手,做特工应当轻松。但这样想显然低估了白色恐怖时期敌人的残酷和凶狠。事实上,那几年是我党地下骨干损失最惨重的时期。

刚开始做特工的杨登瀛,深知敌人之毒辣,因而心生忐忑。他曾向陈赓坦言自己的困境:“我不知如何赢得敌人信任,若敌人要我提供‘剿共’成果,我却无从交差,该怎么办?”

对此,陈赓安慰他:“放心,今后会不断提供给你我们的文件、传单和机关刊物,供你向国民党交差。此外,我们还特意制造了‘会议刚结束’的假象,准备相关文件,让你带敌人查验,虽无法抓人,但能证明你确实在做事。”

更重要的是,陈赓为杨登瀛安排了一名保镖和一位女秘书,切实增强他的安全保障。

这无疑是给杨登瀛吃下了“定心丸”,身边有亲信相伴,关键时刻能大大降低风险。

这位保镖名叫连德生,是陈赓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也是经验丰富的情报老将。浙江人,早年逃难上海,参加工人起义后加入我党,1925年曾赴莫斯科系统学习。

派连德生护卫杨登瀛,一方面因其魁梧身材和强壮体格,十分符合保镖形象;另一方面,他胆识过人、熟悉上海环境,且历经多次大场面,沉着冷静。

女秘书则是安娥——后来成为著名剧作家田汉妻子的她,也是我党早期爱国文艺女青年代表。出身书香门第,20岁时入党,曾与连德生一样赴苏联学习,1929年回国后加入中央特科,成为陈赓麾下一员得力干将。

连德生与安娥的双重支持,让杨登瀛的特工生涯如虎添翼。他在敌营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1930年以后,杨登瀛被徐恩曾任命为国军驻上海特派员。陈立夫曾亲自送上蒋介石签署的委任状,以示重视。

之后,杨登瀛的新情报无需亲自递送,只需交给连德生和安娥,便能最快送达陈赓手中。陈赓回忆这段时光时自豪地说:“当时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务机关,实际上被我们掌控。”

凭这句话,足以想象杨登瀛、连德生和安娥这条情报线的强大。

从1928年潜伏至1931年暴露,杨登瀛的潜伏时间虽不长,却数次立下大功。因篇幅所限,仅举两例,以见其重要性。

第一件事是剿灭叛徒白鑫。

1929年8月,中央农委书记彭湃赴上海开会。24日下午,会议在沪西一幢小楼内举行。周恩来本拟参加,因故未能赴会。会议刚开始不久,敌人便将楼房包围,彭湃等多名同志被捕。

事件发生后,周恩来痛心疾首,召陈赓商讨对策:

一是会议保密,必有内奸出卖,必须铲除此人以防再祸;

二是尽全力营救被捕同志。

二人一致认为,除非让杨登瀛出马,否则难有突破。

依靠杨登瀛的敌营关系,查明内奸并不难。没多久,叛徒白鑫的名字浮出水面。

白鑫毕业于黄埔军校,曾是彭湃秘书。政变后,他越发胆怯,萌生投敌念头,主动与国民党情报头目范争波联络,出卖了彭湃等人的会议地点。

确认白鑫叛变后,周恩来指示展开营救,但因敌我悬殊,尽管杨登瀛提供了押解路线,营救最终失败。8月30日,彭湃等人在龙华英勇牺牲。

英雄虽逝,叛徒不可容忍。周恩来遂下令陈赓开展对白鑫的清剿行动。

白鑫明知危险,隐匿不敢出头。陈赓多次搜寻未果,最终凭杨登瀛与潜伏医生柯麟提供的线索,锁定白鑫位置与行踪。

1929年11月11日,白鑫在霞飞路一公馆门口准备前往南京邀功时,被三名中央特科队员开枪击毙。敌人反应不及,锄奸队已安全撤离。

清除白鑫不仅为彭湃等人报仇,也防止了更大损失。杨登瀛提供的关键情报立下汗马功劳。

杨登瀛的第二大功绩,是保护了周恩来。

周恩来一生多次经历险境,1930年上海这次危机尤为惊险,多亏杨登瀛提供情报,才未酿成大祸。

1930年,周恩来收到昔日“弟子”黄第洪来信,称从苏联留学归来,寻求工作安排。

黄第洪出自黄埔军校,早年与周恩来相识。基于这层师徒情分,周恩来起初未拒绝黄第洪提出的在邮电局旁见面请求。

然而,杨登瀛迅速传来紧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通常人们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蜀汉得人和。在刘备时期,蜀汉的确人才济济,武有五虎上将,文有卧龙...
原创 狗... 亲爱的你: 我叫狗剩,是东汉末年一个佃农。此刻,我病卧在茅草屋中,感觉生命正一点点从这具枯瘦的身体里...
中国4位鹰派人物,有人扬言灭掉... 一提起 “鹰派”,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美国那种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可中国的 “鹰派” 从来不是这路数。 他...
原创 袁... 袁术为何敢于自称帝王?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麾下拥有五位十分出色的猛将,其中有一位更是堪称无...
原创 曹... 曹操用一个小计策试探司马懿,轻易发现了司马懿心中的野心。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
原创 曲... 从某种角度来看,孙策的成功标志着庶民对汉末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胜利。他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击败了由士族阶...
原创 当... 前言: 华佗被尊称为“医圣”,因其出色的医术和独特的手术方法为后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原创 “... 西周灭商后,建立了封建制度,将宗室子弟、异姓功臣以及圣贤后裔封为诸侯王,形成了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
原创 永... 公元1402年,刚刚登基的朱棣展开了对建文帝朝臣的大规模屠杀,尤其是以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为代表的文...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其杰出的文治武功与丰功伟业而被世人铭记。然而,这位帝王的早逝,却成为了一...
原创 朱... 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英明而勇敢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朱元璋。朱元璋治理着一个庞大的帝国,然而与其他许多皇...
驻藏大臣制度: 清代治理西藏的...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市场星报) 在拉萨八廓街大昭寺北侧,一座看似普通的藏式建筑门前屹立着两只石狮...
原创 廖...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是一位全程参与了八年抗战的国民党中将。他身上既有书生的气质,又有战将的胆略,长期...
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长沙开幕 一... 中新网长沙11月21日电 (邓霞 贺靖婷)“东方微笑——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21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
原创 1... 两宫回銮又称“慈禧和光绪从西安返京”,指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结束庚子逃亡,...
“最干净的,最危险”:赵构为何... 《绍兴十二年》 夏坚勇 著 官家的心事 (节选) 官家这些日子有些纠结,到年底了,宫里宫外都在忙着准...
我在美国生活了5年 2025、11、21日 题目:我在美国生活了5年 作者:佚名 五年。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算长,但足够...
原创 1...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1...
原创 历...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漫长的岁月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尤其是那些名将,他们无论是在扩展疆域,还...
原创 张... 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雄关漫道》,讲的是红军的红二、六军团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