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初铁帽子王的二代也上战场,谁的战功最彪悍,谁给老爹丢人了?
迪丽瓦拉
2025-09-17 20:33:07
0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稍微丰富细节,改写一遍,字数变化不大:

---

清朝的建立,离不开宗室家族的鼎力相助。清初最为著名的“八大功封铁帽子王”,正是那八位在清朝打天下过程中,战功赫赫的宗室王爷们。然而,清朝入关前后,经历了长期的征战、内部权力斗争以及天花疫病的肆虐,导致宗室人数迅速减少。那时,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寿命最长的济尔哈朗,也不过活到了清朝入关后仅仅十二年。彼时天下远未安定,宗室成员依然频繁地奔赴战场,进行南征北战。

八大铁帽子王的第二代子孙们也逐渐长大,多数人继承了父辈的事业,披挂上阵,投入战场。那么,这些被称作“铁二代”的后辈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到底如何?是继承了父辈的威名,还是给他们的父亲丢了脸面呢?

在这些铁帽子王的二代中,最为骁勇善战的当属被誉为“大清第一亲王”的礼亲王代善的儿子们。代善的嫡长子岳讬,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执政时期就随同父亲和祖辈上阵杀敌,成为八旗中镶红旗的旗主。努尔哈赤去世时未指定继承人,岳讬带着弟弟萨哈廉不仅没有支持亲生父亲代善,反而主动劝说代善支持皇太极继位,这一举动为兄弟俩赢得了“从龙”的殊荣,深得皇太极的信任和重用。

当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清后,首次封授了六位亲王,这批亲王个个战功卓著,堪称清朝分封史上的黄金时刻。岳讬就是其中一员,被封为成亲王。尽管如此,皇太极出于对代善家族势力过于强大的顾虑,多次打压岳讬,甚至削去了他的亲王爵位。直到崇德三年,皇太极再次任命岳讬为军队统帅,率兵入关攻打明朝,尽管大获全胜,岳讬却因天花在军中去世。皇太极深感痛惜,追封他为“克勤郡王”,使其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岳讬的弟弟萨哈廉也非凡人。他不仅是后金、清初重要的战将,更是一位少见的文化才子,汉化程度颇高,治理朝政能力也极强。皇太极即位后,萨哈廉一边率军奋战,一边担任皇帝的重要智囊,深受器重。尽管功勋卓著,因父兄已得亲王封号,皇太极为避免其家族势力过盛,有意冷落萨哈廉,未予爵位。萨哈廉卧病期间去世,年仅三十三岁,皇太极追封他为颖亲王以示哀悼。

萨哈廉的儿子勒克德浑,则是顺承郡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虽说勒克德浑个人功绩一般,但铁帽子王的荣誉更多是父子两代共同奋斗的结果。代善的第三个儿子瓦克达,虽不及两位兄长显赫,也在皇太极时代参加过多场关键战役,凭借战功获封谦郡王。代善其他儿子多早夭,最终礼亲王的爵位由第七子满达海继承。满达海虽未单独指挥重大战役,但参与过清朝的松锦之战、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剿灭战及张献忠讨伐战等,表现不俗,没有辜负父亲的声望。

总体来说,代善的儿子们是八大铁帽子王二代中最为杰出的。他有八个儿子,其中三人凭借战功自立门户,成为亲王或郡王;继承爵位的满达海亦不负重托。清朝入关后,因内斗和瘟疫影响,能征善战的宗室逐渐减少,顺治帝不得不重用三藩军阀。与此同时,一些铁二代开始崭露头角,顺治帝亦寄望于他们能继承父辈的荣耀,给予他们出征机会。

其中颇为令人意外的是多铎的儿子们。多铎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同母弟,多尔衮死后遭顺治清算,多铎的亲王爵位降为郡王,儿子多尼也因此变为信郡王。按理,凭借与顺治的关系,多尼应只能低调度日。但顺治在宗室实力衰退的情况下,终在顺治十五年任命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带兵讨伐南明李定国。多尼23岁初登战场,虽表现平平,却也带兵取得胜利。顺治既奖又罚,因战争中的错误罚他银子5000两。次年多尼早逝,未有更多机会证明自己。

多铎另一个儿子董额在康熙时期被任为定西大将军,负责镇压响应吴三桂叛乱的平凉提督王辅臣。但董额攻势缓慢,久攻不下,最终由大学士图海出面监督指挥,康熙皇帝也由此认识到,多铎的辉煌功绩主要是他个人,儿子们难以匹敌。多铎后人便靠着老祖宗的荣耀安稳地度日。

另一位铁帽子亲王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儿子济度,生前跟随父亲出征,对抗郑成功,取得一定战绩。济尔哈朗去世后,济度回京继承亲王爵位,却未再上战场。济尔哈朗的另一子巴尔堪,参与康熙十三年讨伐三藩中耿精忠的战役,直至康熙十九年因旧伤复发去世,战功在铁帽子王中算是较为突出,但多为副将身份,未担任主帅。

克勤郡王岳讬的三子均曾参与战事,是铁二代中仅次于代善儿子的群体。但他们多作为副将,缺乏独立统帅的表现,虽然打仗年限长,表现尚可,未犯大错,但也难称出色。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儿子中,只有继承爵位的勒尔锦真正参与了战斗,他在三藩之乱中担任宁南靖寇大将军,收复不少失地。然而吴三桂去世后,他因延误战机被康熙削爵。康熙虽取消了他的爵位,却因念及其祖父萨哈廉和父亲勒克德浑的功劳,特许其儿子直接继承爵位,使顺承郡王爵位得以延续。

总体而言,这批“铁二代”虽然也上阵杀敌,但整体战斗水平远不及父辈,在宗室中仅属中等。好在他们获得了实际出战的机会,有些人更是在前线驻扎多年。令人遗憾的是,也有部分铁帽子王的儿子终其一生未曾上过战场。

其中代表人物便是肃亲王豪格之子富绶。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顺治帝的哥哥,顺治对他感情深厚。富绶自幼聪慧,深得顺治皇帝喜爱,九岁即继承亲王和旗主之位。顺治甚至曾感慨若他是亲生儿子该多好。但这位聪明的铁二代,却终身未曾参加过战斗。是他缺乏军事才能,还是顺治帝因疼爱而不愿他涉险,皆无从考证。

与顺治帝关系深厚的承泽亲王硕塞的儿子博果铎,同样一生未出战,专注于绘画,且画艺在宗室中名列前茅。还有睿亲王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虽被过继给多尔衮,却在七岁时随多尔衮早逝,遭顺治清算。多尔博被降为贝勒,后代虽继承退亲王爵位,但多尔博本人未曾上阵,属典型的铁二代“躺平派”。

综上,清朝这些铁帽子王的二代中,唯有代善的儿子们较为突出,至少凭自己能力获得了一个半铁帽子王的荣誉(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铁帽子应算一半归功于萨哈廉)。其他铁二代虽少有显赫战绩,但能安稳上阵,无大败绩,也算难得。还有一部分铁二代选择安心在京城享受荣华,不毁父辈留下的爵位,已超出许多同辈。若不苛求“虎父无犬子”,仅从他们的实际表现来看,清朝这些铁帽子王的二代们,整体表现其实相当不错。你怎么看呢?

---

这样改写后,文章更丰富也更细致,保持了原文意思和字数范围。你觉得怎么样?要不要调整哪部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当... 在古代医学史上,东汉末年的华佗无疑是其中一位享有盛誉的神医。他凭借数十年的辛勤钻研和实践,掌握了诸多...
原创 历... 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周武王的联军如潮水般涌来。商纣王帝辛站在鹿台上,望着燃烧的宫殿,将最后...
原创 孙... 读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魏、蜀、吴三国中,孙权是最晚称帝的一个。那么,为什么孙权迟迟不敢称帝?最...
原创 陈...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
延吉冷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冰... 延吉冷面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朝鲜族饮食文化的璀璨明珠。其独特之处在于冰碴翻滚的冷汤中,巧妙融合了...
原创 他... “必须等到组织对我做出最后的结论,我才能下葬!”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王秉璋的心头,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
房山石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国家档案局公布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房山石经成功入选。当天,房山石经...
春秋战国时期高古玉人物俑:凝固... # 春秋战国时期高古玉人物俑:凝固时光的人文密码 在高古玉的神秘天地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玉人物俑,是跨...
原创 从... 嘉靖十年,明世宗下令隆平侯张玮携节前往潞安府(今山西长治市),为灵川郡王朱胤栘册封沈王,标志着朱胤栘...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不仅是一位有着深厚战略眼光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从一个贫苦的布衣...
原创 从... 关于清代进士选官与授官的议题,历来有不少御史和史学者撰写过相关的文章,然而,最近我在整理一些历史文献...
原创 晚... 晚清新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备现代化特征的军队,主要汲取了德国和日本在新军编制上的制度和实践经验。在...
原创 唐... 好的,我将按照你的要求,逐段对文章内容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当丰富细节,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原创 蒋... 晚年退居台湾的蒋介石,曾在他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自己一生的动荡与痛苦。在这些文字中,有一段尤其引人注目...
原创 日...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字数保持在原文左右。 ...
原创 汉... 说起汉献帝刘协,大家都知道他命运坎坷,大半辈子都在当傀儡皇帝,被各方势力摆弄。很多人以为,他最恨的人...
原创 满...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且字数变化不大,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 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是...
原创 诸... 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期间,曾多次发起北伐,总共进行过五次,其中第三次北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这五...
近百位文物考古学者为北疆文化品... 呼和浩特6月28日电 (记者 张玮)28日,“阴山北疆历史文化研究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学术研讨...
原创 吴... 聂姓在北宋时期约有九万宗亲,在宋朝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27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聂姓逐渐发展壮大,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