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梦华录》中,都展现了敲登闻鼓告状这一传统。在这两个故事中,明兰得以安然无恙,而赵盼儿却差点命悬一线,这是为什么呢?
敲登闻鼓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出现旨在帮助那些心中冤屈的人向皇帝倾诉,以求得皇帝为他们伸张正义。进入宋朝后,敲登闻鼓作为一种诉讼方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起初,百姓们通过这个方式来处理一些小偷小摸的案件,但随着官府对此新鲜感的消退,逐渐开始完善登闻鼓的诉讼相关规定。
敲登闻鼓的行为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发生在皇宫的门口,所处理的案件多是重大的且涉及名流的申诉;而第二种则是在检院的大门口,主要涉及民事案件或是平民百姓的刑事诉讼,申诉者大多是普通老百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在何处敲登闻鼓,若申诉的案件不在官员们的熟知范围内,申冤的人便可能会遭受严厉的惩罚。
1- 明兰敲登闻鼓
明兰在皇宫门口敲响了登闻鼓,她所申诉的案件涉及顾廷烨和康王两家,案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官家对此案心中有数,再加上盛明兰是官宦人家的晚辈,并且拥有诰命夫人的身份,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尊重和体面!
2- 赵盼儿敲登闻鼓
与明兰相比,赵盼儿在检院门口敲响了登闻鼓。她并无显赫的身份,也不是诰命夫人,曾经更是个乐户出身,与检院官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疏远,检院的人对她的人品并不信任。因此,检院的执法者只能按照当时的规章制度对待赵盼儿。尽管这一过程显得相当残酷,但在那时,由于断案技术水平的限制,官员们往往认为,只有经受了残酷审问而执意要申冤的人,其清白才会稍显可信。
更何况,彼时的医疗条件十分薄弱,许多人在遭受严酷的体罚后,甚至会当场丧命。因此,赵盼儿为了追求公道,显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付出了惨痛的血的代价。
编后语
尽管明兰和赵盼儿同样选择了敲登闻鼓诉冤,但是明兰作为宫中的常客,获得了一定的庇护,而赵盼儿作为乐户出身,却因出身底微而遭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身份地位的差异对个体命运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