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秦国将领章邯带领着秦国最后的主力军队,在钜鹿遭遇项羽的致命一击,最终大败而归,秦国的主力几乎被消灭殆尽。钜鹿之战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因素让项羽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历史上的关键人物?
关于这场决定性战役,史书记载了两段极具画面感的文字:
“当时,楚兵威压群雄。各诸侯国的军队驻守在钜鹿周围,却无人敢轻易出动。等到楚军与秦军激战时,诸侯将领们都只能站在城墙上远远观望。楚军士兵战力惊人,几乎是一个能抵十个,楚军的喊声震天动地,所有观看的诸侯军都感到极度的恐惧。”
“随着秦军败退,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亲自进入大营。当他走到辕门前时,所有的将领都低头膝行,没人敢抬头与他对视。”
这两段文字透露了什么信息?
第一段:项羽在钜鹿的表现堪称猛烈,战局激烈得让在场的诸侯军都愣住了,他们完全没想到项羽的战斗力如此强悍,无法自持。
第二段:在钜鹿大捷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们都低头爬行着向前靠近,没人敢直视项羽的眼睛,足见他们对项羽的敬畏和恐惧。
令人震惊的是,当时项羽仅仅24岁。
钜鹿之战前,陈胜与吴广在蕲县发动起义,兵分两路,一路从函谷关、一条从武关直扑咸阳。秦将章邯迅速集结秦军,迫使起义军在渑池与荥阳惨败。
与此同时,项梁与项羽、刘邦分别从会稽和沛县起兵,其他六国的贵族纷纷响应,揭竿而起,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反秦风暴。
毫无疑问,陈胜吴广的起义为秦国境内点燃了熊熊烈火,六国旧贵族借势而起,秦国的统治岌岌可危。
然而,在这场动荡中,项梁在定陶被章邯打得溃不成军,其他的诸侯军在面对章邯迅速出击的压力时,纷纷感到心理上的极大压力。面对秦军这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精锐部队,诸侯们都不禁感到畏惧。
由于章邯的猛攻,诸侯国暂时停下了北上进攻的步伐,转而选择驻守一地,而章邯趁机攻入赵国,围困邯郸。赵国主力无奈退守钜鹿,此时,项羽挺身而出,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举动。
项羽毅然决定亲自带领江东子弟北上解救赵国,背负起了这段历史的沉重责任。
项羽首先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兵马渡过黄河,直扑秦军的后路,成功切断了王离的粮道。这一举动取得了初步胜利,项羽深感满意,随即带领主力大军过黄河,直至漳河,一举破釜沉舟,令每个士兵只携带三日口粮,誓死一战,士气空前高涨。
项羽的主力军顺利渡河后,成功围困了秦将王离和涉间的攻城部队。章邯见局势危急,果断调兵展开反击,双方激烈对抗了九轮。秦将苏角在战斗中阵亡,章邯被迫撤退至棘原。此时,远远围观的诸侯军队终于开始参与到这场决定性战役中,钜鹿的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钜鹿之战最终以秦将涉间自焚、王离投降项羽而告终。虽然章邯在这场战斗中大败,但他仍然在棘原驻扎了二十万兵力。
公元前207年,六月。
项羽为了逼迫章邯彻底投降,决定采取更强硬的战略。项羽以大军压阵,全面围堵章邯的二十万主力,迫使其最终臣服:
· 蒲将军率领突袭部队,堵截秦军的退路,切断敌军后路。
· 项羽亲自指挥主力部队,从正面发起进攻,全面施压。
就在这时,刚从咸阳回到棘原的司马欣将钜鹿战役的战报呈递给章邯。章邯急于掩盖自己失败的消息,赵高当时正在权力斗争中不愿让秦二世知道真相,因此拒绝会见司马欣。章邯此时的处境已是极其危险:内有赵高的暗算,外有项羽的强大压力,心力交瘁。
最终,章邯决定果断撤退,将主力大军南撤,项羽立刻追击,最终在两次激烈战斗后彻底击溃章邯的残余力量。至此,章邯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选择向项羽投降。
钜鹿之战至此结束!秦国的王朝,亦在这一刻迎来了宿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