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雅尔塔协定”对苏联是致命的,只是斯大林不知道
迪丽瓦拉
2025-09-18 13:32:05
0

二战时期,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大盟国的领导人曾在开罗召开会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蒋介石也被邀请参与其中?难道他们真的如此关注中国的抗日战场吗?其实,邀请蒋介石出席会议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强烈要求。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此持冷漠态度,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则更为不情愿,只有在答应了“协助缅甸抗日”的条件下,他才勉强同意。然而,罗斯福之所以坚持让蒋介石参会,既是考虑到太平洋战场的需要,也有着更深远的战略考量:他希望为苏联设下一个不易察觉的“陷阱”。

历史证明,苏联最终的解体与罗斯福当时的战略构想息息相关,罗斯福早已预见到这一切的发生。

当二战爆发后,英国被德国希特勒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完全陷入困境。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请求美国加入战争,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相当高涨,罗斯福也因此以各种理由推迟做出决策。面对国内强烈的反对声音,罗斯福只能拖延,丘吉尔不得不在1941年8月,亲自乘坐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赶赴纽芬兰的阿金夏海湾,与罗斯福会面,最终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西洋宪章》。

《大西洋宪章》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美国在大西洋的主导地位,意味着美国开始在大西洋事务中占据话语权,从而改变了美国国内对参战的态度。然而,尽管美国政府在参战问题上做出了相应调整,民间的反战情绪依然强烈,罗斯福始终无法果断决策。

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炸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局势。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瞬间消失,全体民众一致呼吁参战,政府也宣布加入战斗,尽管此时已经有很多人质疑,美国是否早就预知了日本的袭击,并故意让其发生,为参战提供借口。

那时,苏联和德国在东线鏖战,英国则被困在海岛之上,只有少数人像戴高乐一样在北非顽强抵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参战,使其迅速成为盟国的领导者。为了协调各国的军事行动,盟军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1943年和1945年分别有四次关键性会议。

1943年,最为重要的会议包括11月22日至26日的开罗会议和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德黑兰会议;而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举行了雅尔塔会议,7月17日至8月2日则举行了波茨坦会议。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已不在场,由杜鲁门接替,丘吉尔也在会议中途接到消息,失去了英国首相的位置,由艾德礼接任。

开罗会议上,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是唯一的与会者,斯大林因正在与德军交战未能出席。会议结束后,三国签署了《开罗宣言》,尽管丘吉尔对会议并不感兴趣,他并未关心中国在战后如何安置。斯大林当时正在东线与德国作战,因此对宣言的内容也未表示反对。

会后,罗斯福和丘吉尔飞赴德黑兰与斯大林会面,蒋介石未能参加。此次会议的重点是讨论如何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战后欧洲的处理问题。罗斯福提出希望苏联能够在远东展开对日作战,以减轻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压力,而斯大林则表示愿意在欧洲战场结束后半年左右对日开战。然而,斯大林提出的要求中,有一条明显对中国不利——他要求大连成为“自由港”,以便苏军在战后能够控制大连等地。

对于斯大林的要求,罗斯福和丘吉尔未作明确回应。尽管如此,罗斯福心中早已做出隐性妥协,暗中同意了苏联的东北要求,实际上为后来的苏联扩张埋下了伏笔。这一“战略陷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

到了1945年,二战的胜利在即,战后世界秩序和各国利益分配成为当务之急。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上,罗斯福已深受病痛困扰,而斯大林则意气风发。最终,三国达成协议:苏联将迅速对日本宣战,美国同意苏联获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并承认苏联对大连、旅顺的控制以及对东北铁路的优先权。

然而,罗斯福签署了这些协议后不久便去世,波茨坦会议由杜鲁门接替召开。此时,苏联的对日参战意愿已经减弱,特别是在罗斯福去世后,斯大林更是对远东战场漠不关心。苏联当时最关心的,是在东欧的扩张,并尽量排挤美国与英国在德国的影响力。

在此时,杜鲁门在波茨坦会议上透露了美国成功进行原子弹实验的消息。斯大林迅速意识到,如果美国投放原子弹,日本很可能会立即投降。因此,在会议期间,斯大林立刻指示苏军进攻东北,争取尽可能多地获得雅尔塔协议中承诺的利益。

此后,苏联红军迅速进入东北,击败了关东军,并向南推进至旅顺。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苏军甚至拒绝了关东军的投降,一路追击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进入解放战争阶段时,斯大林依旧对中国国内局势冷眼旁观,他并不在乎哪方会取得最终胜利,但他关心的是苏联能否掌控东北以及辽东半岛,是否能够进入大连港口。这时,罗斯福当初所设下的“陷阱”开始显现作用。苏联对东北的占有欲,使得中国与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最终,新中国的建立和中苏关系的恶化,成为了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转折。

1950年,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为国家争取利益,最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爆发,苏联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出击,苏联没有向朝鲜派兵,而是保持了相对的冷静。此举进一步加剧了中苏之间的裂痕,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日益恶化。

中苏交恶的根本原因在于沙皇时期的贪婪以及“雅尔塔协议”的不公,而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罗斯福在几次“巨头会议”中的不果断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