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党史对项英评价更客观了:贡献巨大被赞铁人
迪丽瓦拉
2025-09-18 14:03:02
0

近年来,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项英在新四军期间的工作日益得到了全面展现,对项英的评价也逐渐趋于客观和全面。他曾与新四军的其他领导人一起,指导部队屡次打破日军的“扫荡”进攻,因此被人称为“铁人”。要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项英,成为党史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入探讨新四军时期革命历史的关键所在。

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项英早在1920年便投身于工人运动,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年少时,项英在武昌的纺织厂做工,和大多数普通工人一样,饱受工头的压榨和待遇的不公。工资微薄,工作艰辛,但他并未被困境所压倒。虽然身世贫寒,项英在15岁便进入工厂开始工作,却从未放弃学习。在艰难的工作之余,他坚持读书,床头堆满了《劳动周刊》等进步性书籍,每日翻阅、思考,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并非天生注定要受压迫,工人应该团结起来,争取应得的权益,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一思想渐渐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1920年,项英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成功地发动了一场罢工,这也是他首次投入到工人运动的斗争中,并且从一个受压迫的工人转变为真正的革命力量。在这场罢工中,他对工人运动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1921年8月,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标志着党对工人运动的正式介入与指导。同年,项英被派往武汉江岸,负责筹建工人俱乐部,并在1921年12月成功成立了江岸工人俱乐部。

1922年,项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加入不仅是对自己革命信念的坚定,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一大步。在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项英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无论是在京汉铁路大罢工,还是在“五卅运动”中,他都展现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在京汉铁路罢工中,项英与林祥谦、陈潭秋等同志共同领导2万余名工人,成功瘫痪了总里程达1200公里的铁路。面对军阀的血腥镇压,项英冲锋在前,率领工人纠察队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被捕的工人。尽管此后他被列为通缉对象,项英依旧不畏危险,坚守在工作岗位,直到接到组织的转移通知。

1923年4月,项英与毛泽东在长沙火车站首次相遇。两人凭借着约定的标识物——红油纸伞和破布长衫认出了彼此。虽然没有过多言语的激动,但两人随后一起前往湖南自修大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在湖南自修大学,他们一起吃了简单的饭菜,分享了各自对工人运动的思考。毛泽东谈到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要联合革命民主派和非革命民主派,共同对抗军阀和帝国主义。项英认真听着毛泽东的分析,心中不禁感到深深的触动。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项英的革命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1924年,他被安排到沪西平民学校担任教师,并一边宣传马列主义思想,一边组织工人力量。沪西的工人群众很快被组织起来,掀起了沪西日商纱厂大罢工和“五卅运动”的高潮。1926年5月,项英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大革命失败后,项英转移至上海,继续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从事革命工作。

1928年6月,项英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他逐渐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变成了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1930年10月,项英与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人共同组建了苏区中央局,负责指导全国各苏维埃区域的工作。1934年,中央政府面临严重的形势,不得不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在这个关键时刻,项英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央分局书记,负责保卫中央苏区。

随着红军主力的撤离,项英肩负起了最后的掩护任务,决定留下来为红军主力争取时间。中央苏区的形势异常严峻,近3万名红军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武器装备简陋,甚至大部分人没有枪,只能依靠刀、梭镖等原始武器抵抗敌人。面对敌人强大的军事压力,项英首先稳定了人心,并下达了两道命令,要求全体人员无条件服从,保证红军主力能够安全转移。

项英还采用了“迷惑战术”,通过正常办公,向敌人隐瞒红军主力的撤离信息,成功拖延了敌人的追击,蒋介石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意识到红军已全部撤离。国民党军随即发起了对中央苏区的全面清剿,但项英和他领导的部队依然顽强抵抗,进行游击战争,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直到中央政府的电报到达,项英才带领部队分散突围。

项英与他的游击队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年的艰苦斗争,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党内领导人如瞿秋白、何叔衡等英勇牺牲。由于敌人的封锁,项英和战士们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常常食不果腹,吃野菜、竹笋,甚至烧马蜂窝充饥。在这种困境下,项英依旧不忘教育身边的战士:“即便只剩下一个人,我们也要坚强活下去,游击队的旗帜不能倒。”

然而,尽管敌人采取了极其严酷的封锁手段,项英和游击队仍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无论敌人如何封锁,曾经得到过游击队帮助的群众总是设法为游击队提供食物和情报。项英感慨地说:“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早就饿死了。”这一切让项英深感人民群众与革命队伍之间紧密的血肉联系。

1941年3月14日,项英不幸遭遇了叛徒刘厚总的暗杀。刘厚总在夜深人静时悄然向项英等人开枪,将他们残忍杀害,并搜刮了他们的贵重物品。项英的死亡震动了整个革命队伍,尽管如此,他的英名和革命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

1954年秋,项英的遗骨终于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以南一公里半处得到了安葬。在1991年,湖北青龙山森林公园为项英树立了一座铜像,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亲自为项英题词,表达对这位英勇烈士的深切敬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