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盛世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曾位居全球之首。即使到了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仍占据世界GDP的33%。这种巨大的经济影响力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全球拥有超过50万居民的大城市共有十个,而中国便占据了其中的六个,这表明了清朝在城市发展和人口聚集方面的卓越成就。这样的城市化过程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疆域拓展方面,清朝的领土比明朝大幅度扩大,面积超过了其前身超过一倍。这一时期,清朝确立了现代中国的基本国土版图。首先,在东北地区,清军通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正式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阔地区皆为中国永久领土。
而在北部和西部,清朝成功击败了噶尔丹的分裂势力,并平定了乌鲁木齐地区的大小和卓叛乱。为了进一步巩固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清政府在蒙古设立了盟、旗,并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伊犁将军,逐步将“喀尔喀蒙古地区”和“准格尔汗国”纳入中央的统治之下。
在西南方面,清朝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并设立驻藏大臣,确立了金瓶挚签制度。这个制度通过挚签选拔达赖与班禅的转世灵童,并需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从而确保了对西藏的有效治理。此外,清政府还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法律上明确并落实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权。
东南地区的统治同样引人注目,清朝出兵台湾,击败了割据一方的郑氏后裔,并设立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通过这些举措,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西至葱岭(帕米尔高原),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延伸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如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西南直抵喜马拉雅山。
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相较于明代及以前,清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更为严密,而非松散。清代强调“中外一家”的理念,撇开了以往“华夷之辨”的陈旧观念,扩大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认知和统治范围。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所言:“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之业,中国就不会拥有现今的版图,更无从谈起现代的统一。那个时期的不统一将导致中国如一盘散沙,尤其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更会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纷纷起来反抗,而这样的抵抗根基正是康乾盛世所奠定的。”
因此,尽管晚清时期经历了诸多屈辱,清朝在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贡献依然不可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