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井冈山的叛徒扬言:“不跟老子走,就不客气”,毛主席却平静回应:“我看你没那个胆量”
大家好,欢迎来到“讲史论教”公众号!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个发生在毛主席早期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1927年11月中旬,为了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决定派遣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茶陵发起进攻。这个任务由前敌委员会委员、第一团政治部主任宛希先负责。在出发之前,毛主席特别叮嘱第一团团长陈皓,指示他在攻占茶陵后要带领群众开展革命工作,建立红色政权,扩大革命的边界。
陈皓不仅仅是个普通军官,他的背景相当深厚,曾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和王尔琢、袁崇全以及张子清是同学。他在井冈山上属于那种少数的正规军出身的军事人才,因此当时大家都支持他担任第一团团长。可惜的是,陈皓并非一个忠诚的革命者,而是一个投机分子。他加入革命队伍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革命理想,而是为了获得权力和高位。井冈山生活艰苦,没有盐、没有衣物,战争缺少武器弹药,而茶陵则是一块富庶之地,拥有充足的资源和财富,陈皓内心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能占领茶陵,他就能过上优裕的生活。
果不其然,第一团很快就攻占了茶陵县城,但陈皓却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开展群众工作和建立革命政权。相反,他背着宛希先,与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庄剑等人暗中搞了一个名为“人民委员会”的组织,甚至还任命了一个县长。这些人开始沉迷于享乐,过上了奢侈的生活,完全不关心部队和当地人民的困苦。
宛希先得知此事后,立刻向毛主席报告了陈皓的叛乱行为。毛主席大为震怒,指示宛希先和县工会主席谭震林等人,要迅速取消陈皓的“人民委员会”,并建立湘赣边界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同时任命谭震林为县工农兵政府的主席。
然而,紧接着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了近20个连的兵力,准备进攻茶陵。宛希先冷静指挥,组织防御,同时向毛主席报告了战况。毛主席立即派遣张子清率部赶来增援。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宛希先和张子清等人认为如果继续坚守茶陵不利,决定撤退回井冈山。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皓的真面目暴露了。他与国民党军阀早有勾结,原本打算将茶陵的700多名工农革命军引诱到湘南,投降国民党。为了阻止撤退,他偷偷拆毁了茶陵东门的浮桥,企图切断红军的撤退路线,并强迫部队向南进军,威胁宛希先:“不跟老子走,老子不客气。”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毛主席的声音突然传来:“我看你没有这个胆量!”陈皓和他的叛徒们被这一声大喝震住了,而宛希先和张子清则松了一口气,满怀欣喜地呼喊:“毛委员,你来得正好!”原来,毛主席在接到紧急报告后,带着毛泽覃等几名干部和一个班的战士,顶着寒风急行赶到茶陵,并在湖口与部队会合。
毛主席听完宛希先的汇报,立即公开了陈皓一伙与国民党军阀勾结的证据,揭发他们的叛国行为。毛主席当场下令逮捕陈皓、徐庶、韩庄剑等人,并带领部队返回井冈山。
12月29日,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县砻市召开了大会,审判了陈皓一伙的叛徒。毛主席详细列举了他们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惊的是,陈皓等人并没有丝毫悔改之心,反而嚣张地辱骂毛主席和红军将士。毛主席气愤地说:“这些人是革命的败类,是人民的罪人,必须严惩!”他亲自下令将这几名叛徒处决,并特意在他们的尸体上盖上了工农革命军的军旗,表示对他们曾为革命做出的贡献的一种尊重。
这就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的一段小故事。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毛主席的革命精神,还能看到他在处理复杂局面时的果断与智慧。他不仅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与远见卓识,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识破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分子和叛徒,并毫不犹豫地进行清除。同时,毛主席对曾经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人员也能给予应有的尊重与同情,这展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这样的伟大领袖,中国革命才得以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不断取得胜利,最终实现了伟大的胜利。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故事,欢迎点赞、分享或收藏。如果能够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更多的朋友们,或者在微信群、朋友圈里分享这篇文章,我们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