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为什么需要打更人,不会吵到人睡觉吗?古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迪丽瓦拉
2025-09-20 04:31:37
0

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每当梆子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打更人提着灯笼掠过坊门,便会惊起栖息在屋檐下的寒鸦。这个古老的夜间报时制度,已经持续了千年,不仅仅是对时间的刻画,也深深融入了古代城市的安全体系。这一机制看似简单,却隐藏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那么,古代的“打更人”究竟为何存在?他们的工作不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吗?其实,背后蕴含的是古人惊人的智慧与对城市安全的深刻洞察。

打更人,作为古代中国独有的夜间职业,主要负责报时、防火、防盗以及治安巡逻等职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鸡人”——古人通过观察鸡鸣来判断时间,逐渐发展为后来持梆和锣巡夜的更夫。打更人常常通过“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等警示语提醒居民安全,同时采用不同节奏的敲击声(如五更制、三远三近技法)传递时间与安全信息。

打更人通常由两人组成,一人提灯笼持梆,另一人敲锣,穿行于街道巷弄之间。他们不仅精通使用滴漏、燃香等原始计时工具,还需要在没有固定休息的情况下全天候工作,全年无休。除了报时外,打更人还肩负着巡查火情(通过登高观察并敲击紧急警报)、盘查可疑人员(检查夜行牌)以及维护街道秩序(调解纠纷)等任务。

历史上,打更人常由官府招募,或民间自发组织,费用来源则是住户的集资、商铺的打赏以及在特殊时期由官府补贴。这个制度已经延续近两千年,直到1938年广州禁宵令发布后,才逐渐被现代的钟表与警察制度所取代。

汉代《史记》记载:“京师置候官五百家,夜击鼓三百声。”这一记载揭示了最早期打更制度的军事性质。被称为“金吾”的夜间巡逻者,手持铜锣铁梆,穿行在街巷之间。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定时报时,还需要防范盗贼和火灾的发生。梆子的声音就如同当时的警报系统,通过不同的节奏向居民传递安全信息。

进入隋唐时期,随着坊市制度的完善,打更体系逐渐发展成了专业化的夜间管理体系。唐代《唐会要》记载:“每坊有巡夜人,持梆子以警不虞。”更夫们不仅仅是守夜人,他们更是城市秩序的守护者。每个更次的时间内,他们用特定次数的梆声来报时,同时还要巡查街巷,防止夜行的违规者。宋代开封府的“五更制”更是古代夜间管理的经典之作。五更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段约为现代的两个小时。更夫们不仅要准时敲梆报时,还需要在交替五更时更换灯笼燃料,确保夜间照明不灭。这样的制度化管理,让汴京城的治安得到了有效保障,犯罪率显著下降。

打更人不仅仅是报时的工具,他们的“发声艺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唐代《酉阳杂俎》记载,更夫使用的梆子材质各异:戌时用木梆,亥时换铜梆,子时则用铁梆。这些材质的变化带来了不同的音色,既方便百姓分辨时辰,又能帮助更夫在不同街区形成声波定位系统。在音量控制方面,古人还发展出了“三远三近”的敲击技巧。当更夫站在十字路口时,会用最大的音量敲击三次,以确保三条街道的居民都能听见;而在小巷中,他则轻轻敲击,以免打扰休息的人们。

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声策略,展现了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细腻理解。当然,在特殊时期,保持静默守候同样重要。明代《大明律例》规定:“更夫失更杖八十,纵火烛者流三千里。”因此,更夫在工作时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停止敲梆并用暗号传递危险信号。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策略,既满足了报时的需求,又能在紧急时刻迅速响应。

打更人的灯笼设计也充满了独到的智慧。宋代《梦粱录》记载的“鱼油灯笼”,采用了双层玻璃罩和防风罩的结构,能够在风雨中保持明亮。灯笼底部悬挂的铜铃不仅是装饰,还是一种警报装置,突发情况时能够发出清脆的铃声。灯笼和梆子的相互配合,形成了完整的夜间照明和警报系统。

唐代的长安城还设有“烛台”制度,每条街巷都会设置固定位置的长明灯,保证城市的夜间可见度。更夫每次经过时会拨亮这些灯烛,以确认街道的安全。这种接力式的照明方式,确保了城市在黑夜中的每个角落都能得到照亮。

古代文人笔下的夜生活往往与更声交织在一起。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写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一情景正发生在五更将尽之时。当更夫敲响最后一轮梆声时,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进入了梦乡。人们等着新的一天的到来,等待着下一轮更声的响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打更制度逐渐消失,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持续千年的夜间管理体系,不仅展现了古人应对黑暗威胁的智慧,也为现代城市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每当我们再次聆听那穿越时空的梆子声,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脉络,体会到人类在征服黑暗中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
原创 常... 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闪电河畔,坐落着一座古城遗址。这座古城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意义非凡。...
原创 朱... 小舅子做的这一选择,确实是非常明智的。虽然高官厚禄常常让人心生向往,但比起权力和财富,自己的生命和安...
原创 曾... 众所周知,在古代,文官中最重要的职位就是宰相,能够坐上宰相之位,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天要讲的...
原创 古...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母系氏族时期,河南商丘一带有一位名叫简狄的女子。有一天,她在河边洗澡时,吃了一...
原创 吉... 我国有几个“省市同头”的省,省名首字和省会首字相同。比如广东省广州市、贵州省贵阳市、福建省福州市、海...
原创 孙... 古籍里的历史 清军 提到明末的农民军,大家的印象通常是他们充满破坏性,像是农民军焚烧凤阳,李自...
镜观·回响|巴风蜀韵承古脉 千...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明 在历史长河中 与中原文明不断交...
原创 中... 孙立人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二级上将,曾在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时担任第38师的师长。孙立人的战绩非常显赫,在...
原创 我...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全球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古老文明。我们每一个朝代都有详尽的史书记载...
原创 明... 朱元璋出生在贫困家庭,日常生活中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读书了。按理来说,他本应与做官无缘,但最终他却...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
原创 清... 古代的文化与今天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礼仪方面。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礼仪其实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许...
原创 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许多研究历史的人眼中,是一个忘恩负义、残暴冷酷的君主。这个看法的来源,主要是...
原创 清... 许多人都特别喜欢看古装剧,尤其是那些充满宫廷斗争的剧集。剧中的情节跌宕起伏,观众的情绪也常常随着剧情...
原创 见...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兵丁冲撞) 嘉庆二十一年,成都。 ...
原创 三... 沉睡了三千年,三星堆遗址的重新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三星堆出土的神秘文物,包括青铜面具、金杖、青铜神...
历史上的今天 | 德国数学家哥...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1690年3月18日-1764年11月20日)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哥尼斯堡(现...
原创 日... 日本不敢惹美俄,却敢一再的挑衅中国,原因很简单,因为美俄从来不惯着他,而中国从古至今就对日本太过宽松...
平民也能称霸三国!三谋低门槛体... 在如今的游戏市场里,很多平民玩家都被“肝氪”游戏折磨得苦不堪言,想好好玩个游戏,不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