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古代,文官中最重要的职位就是宰相,能够坐上宰相之位,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天要讲的这位宰相,虽然升迁之路顺利,但最终却成为一场惊天叛乱的导火索,结局异常悲惨。他就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杨国忠。
杨国忠,本名杨钊,年轻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顿,而且他还非常嗜酒和赌博。直到三十多岁,他才似乎有所觉悟,决定投身军旅。由于表现出色,他被任命为都尉。如果他只是在这个位置上待着,可能一辈子也就只能做个普通的县令。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一个大转机——他有一个妹妹,就是后来的杨贵妃。公元745年,杨贵妃被唐玄宗封为贵妃,荣宠至极,一时风头无两。杨贵妃的宠幸也为杨钊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突然间,杨钊的仕途开始一路顺风顺水。
杨贵妃的宠爱有多深呢?唐玄宗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所有的一切都由她左右。而杨钊,因为是杨贵妃的亲哥哥,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恩宠。唐玄宗亲自赐给他一个名字——杨国忠,表明了自己的特别青睐。此时的宰相李林甫为了讨好杨贵妃,也不断拉拢杨钊,力图在杨贵妃面前获得更多的影响力。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推动下,杨国忠的官职越来越高,最终在李林甫死后,他顺利地成为了宰相。
然而,杨国忠虽然职位高升,但他的本性却始终未改。他天生好赌,尽管身居高位,却常常财务拮据。每当提拔文官时,他往往任人唯亲,只提拔与自己有私交的人。一旦有空缺的职位,他便优先安插自己的亲信。这些手下为了报答杨国忠的提拔之恩,也成了他敛财的工具。杨国忠的这些行为,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直接影响了朝政的清明与江山的安稳。
尽管杨国忠的名字颇有正面含义,但他对百姓的疾苦从未有过真正的关注。公元753年,陕西中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遭受重创,百姓生活困苦,食不果腹。唐玄宗十分担心这次灾难会影响到农业的收成,于是杨国忠命人从其他地方调来一些看似优质的庄稼,假装呈献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到后,误以为灾情并不严重,放心了许多。此后,地方官员每次上报灾情时,杨国忠总是通过威胁手段压制,导致许多地方官员不敢如实上报灾情,甚至隐瞒实情。
公元755年,杨国忠的种种恶行终于到了显露的时刻,朝廷和民间对他的评价已经人人皆知。安禄山趁机以“清除杨国忠、恢复朝纲”的名义发动了叛乱,实际上他是企图篡夺帝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叛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唐朝,叛军一路进军,直逼长安。公元756年,唐玄宗在叛军的压力下选择放弃长安,带着一部分人逃往西北。途中,他们经过马嵬坡时,朝廷内的官员普遍认为,正是杨国忠的所作所为才导致了这场灾难性的叛乱。于是,一些士兵在这个时刻,联合起来把杨国忠活生生地砍死。
杨国忠,就这样在一片血腥和愤怒中死于非命,成为了唐朝历史上一个悲惨的例子。曾经的权倾一时的宰相,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