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总管下设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另外尚有四大总管,也即并州总管、扬州总管、益州总管、荆州总管,以此拱卫天下。那么,问题来说,四大总管的担任者分别是谁呢?
一、并州总管杨广
杨广天性聪敏,容貌英俊,文采出众。开皇元年(581年),杨广被册立为晋王,并且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值得注意的是,杨广担任并州总管的时候,时年十三岁。当然,这也是因为并州总管承担着防御北方的重任,也即麾下握有重兵,杨坚不放心让其他武将担任这一官职。
在担任并州总管后,杨广还参与平定南陈之战。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坚册立其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皇帝位。杨广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并迁都洛阳,每月役使民工二百万人,日夜不停地施工,民工不堪忍受,有十分之四五悲惨死去。装运尸体的车辆,往来不绝。
同时,杨广对外频繁发动战争,三征高句丽致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百姓难以生存。杨广奢侈无度,残暴无比,他的所作所为已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崩溃灭亡。
最后,杨广在江都醉生梦死,日夜都沉浸在声色酒宴之中。大业十四年(618年),杨广巡幸江都时,被宇文化及等人弑杀。
二、扬州总管杨俊
杨俊(571年-600年),隋文帝杨坚第三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开皇元年(581年),杨俊受封秦王,任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加任右武卫大将军,历任秦州总管、山南道行台尚书令。和杨广一样,杨俊也是在隋朝建立之初就担任秦州总管。
开皇八年(588年),杨俊任山南道行军元帅,率水陆军十余万屯驻汉口,招降陈将周罗睺,参与隋灭陈之战。隋朝一统天下后,杨俊任扬州总管、并州总管,也即此时的杨广已经不再担任并州总管了。
杨俊曾主持建造水殿等奢华建筑,因奢侈违制、放债敛财遭文帝查处,牵连百余人。值得注意的是,王妃崔氏因不满其好女色,下毒致使杨俊病重。所以,开皇十七年(597年),杨俊被召回京师罢免官职 。开皇二十年(600年),杨俊病逝于秦邸,谥号“孝”,隋文帝焚其奢物并下令薄葬。换而言之,杨俊是不得父亲杨坚喜爱的皇子。
三、益州总管杨秀
杨秀(?-618年),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父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开皇元年(581年),杨秀被封为越王。不久,杨坚任命杨秀为柱国、益州刺史、益州总管,改封为蜀王。作为益州总管,杨秀统管巴蜀境内二十四州的大小事务。
开皇十二年(592年),杨秀被召回京师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担任内史令,同时兼任右领军大将军,不久后杨坚又命杨秀出镇蜀地。后来,太子杨勇被罢黜,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杨广命杨素搜集杨秀的罪状,向杨坚密进谗言,也即杨秀成为杨广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在杨广的诬陷下,杨坚下诏把杨秀贬作平民,软禁于内侍省。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杨秀仍被禁锢着。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杨广,准备拥立杨秀为皇帝,遭到群臣的反对,宇文化及于是诛杀了杨秀和他的七个儿子。
四、荆州总管韦世康
韦世康是北魏司空韦旭之孙、逍遥公韦夐之子。韦世康出身关中士族京兆韦氏,自幼深沉明敏,富有才华。初仕西魏,北周建立后,历任小典祀下大夫、沔、硖二州刺史。后历任上开府、司会中大夫、绛州刺史,深受左丞相杨坚信任。
隋朝建立后,韦世康历任礼、吏二部尚书,进爵上庸郡公,出任隋朝四大总管之一的荆州总管。执掌荆州期间,韦世康颇有成绩,也即受人赞誉。开皇十七年八月丁卯(597年10月9日),韦世康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七岁。韦世康去世后,杨坚追赠其大将军,谥号为文,这可以说是“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