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母系氏族时期,河南商丘一带有一位名叫简狄的女子。有一天,她在河边洗澡时,吃了一颗燕子所孵的蛋,之后她怀孕并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契,成为商部落的始祖。于是便有了“天生玄鸟,降而生商”这一说法。
商部落经过几代人繁衍,到夏朝末年,夏朝的君王沉迷鬼神之事,荒废了朝政,导致民间怨声四起。而商部落趁机发展农业、畜牧业,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逐渐成为夏朝最强大的诸侯国。商汤继承商侯之位后,夏朝的统治者变成了夏桀,夏桀宠信佞臣,骄奢淫逸,暴虐无道,导致百姓和各个诸侯国对他充满了愤怒。商汤看准时机,开始积攒粮草,训练兵马,准备消灭夏朝。
当时商国的土地面积不过七十里,虽然财富丰厚,但在军事力量上与夏王朝差距甚大。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图,商汤开始蚕食周边的小国。第一个被商汤灭掉的是邻国葛国。为了进一步了解夏朝的弱点,商汤派遣谋臣伊尹在夏朝潜伏了三年,掌握了夏朝的地理、贡品、军队等重要情报。等到伊尹带着信息回来后,商汤觉得时机已到,准备出兵。
就在这时,夏朝正面临百年未遇的大旱,夏桀却依然加重对百姓的压迫,百姓怨声载道,愤怒之情达到了顶点。商汤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时机,召开了诸侯大会,一举发起了对夏桀的讨伐。此时,距夏朝最近的缗国先发制人,向夏桀发动了进攻,夏桀派遣大军前去讨伐,但却没有成功。商汤趁机出兵,迅速对夏朝发起进攻,但却未能立刻成功。夏桀大怒,将商汤抓获并囚禁在夏台。
接下来,伊尹设法营救商汤,他通过送去珍宝和美女,打动了贪财好色的夏桀。看到商国的“诚意”后,夏桀终于释放了商汤。商汤回到国内后,迅速集结力量,再次出兵,最终成功消灭了夏朝,夏桀战败被流放,最终死于流放生涯。
在史学界,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虽然这一点有争议,但本文不做讨论),夏朝的灭亡也打破了王朝的正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继承夏朝的权力呢?
显然,商汤有意继承君主之位,但他也心生顾虑,因为当时各诸侯国都曾是夏朝的臣子,若突然改朝换代,可能会引发其他诸侯国的讨伐。根据《庄子》和《智囊全集》等史料的记载,商汤想出了一个险恶的计谋,这个计谋不仅阴险,而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阴谋之一:他将卞随和务光两位德高望重的隐士推到前台。
《吕氏春秋》记载,卞随和务光是夏朝末年非常有名的隐士,他们不愿参与朝政,但却是众人敬仰的智者。商汤起兵伐夏之前,特地去找这两人商讨,恳求他们给出意见,但他们坚持认为自己不该干预此事,拒绝了商汤的请求。商汤不甘心,便让他们推荐人才,但他们依然拒绝回应,这让商汤心中不悦。
商汤在打败夏桀后,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是为了私欲而发动战争,所以他故意散布消息,表示自己打算推举卞随为新的君主。卞随得知后,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商汤,并说道:“如果我当了君主,天下人一定会认为我贪心且没有道德。”他说完这话后,便到一个名叫“洞水”的地方投水自尽。
商汤接着找到了务光,表示自己能力不足,德行不及务光,恳请务光担任天下之主。务光听后大为震惊,公开表示:“废掉君主并非义举,杀人也非仁德;利用别人困难,享受其中的利益,非廉洁之举。我从不接受不义之事,不在不道德的社会中做官。况且,若尊重我,我实在不忍再看到这种事情。”随即,务光投水自尽。
商汤的这个计谋十分阴险巧妙,他先后将卞随和务光推上了君主的位置,不仅轻易地逼死了这两位德高望重且可能威胁自己的人,还通过这种手段向其他诸侯国展示自己并非为个人私利而发动战争,而是因为没有人愿意继位,才不得不自己登上君主之位。
商汤不仅是商朝的开国君主,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他也深谙权谋之道。通过“伐谋”、“伐交”、“伐兵”和“用间”等多种手段,商汤成功地推翻了夏朝,并为自己的统治打下了基础。商汤的阴谋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凭借他精明的谋略,他成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