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方有无伪造历史:世界三大科学巨擘之一,提到了三个问题
迪丽瓦拉
2025-09-20 09:03:28
0

所谓“历史”,其本质首先在于“历”,也就是历法,即时间的测量方式。一旦历史时间发生混乱,便会产生像“关公战秦琼”、“张飞打岳飞”这样的荒唐情景。因此,讨论历史时,“历”应当排在首位,成为理解历史的基础。

从西方的历史叙事角度来看,西方历法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使用的是巴比伦日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则采纳了古埃及的太阳历。公元前46年,罗马的恺撒根据太阳历制定了“儒略历”,而在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儒略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格里高利历”。从这个叙述来看,西方的古代历法似乎并不逊色于中国的历法体系。

然而,作为世界三大科学巨擘之一的梅文鼎,他的几段话却让人对这一西方历史叙事产生了疑问。他是清朝初年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对西方天文学的研究也有深入的了解,被誉为世界科学的杰出人物之一。在《历学疑问》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中西历法的异同,其中有三点尤为值得我们反思。

1. 西方历法的“恒星年”问题

梅文鼎提到:“天方等国以太阴年纪岁(回回法),欧洲以恒星年纪岁(西洋本法)。”所谓“恒星年纪岁”,是指从某一恒星位置出发,地球公转一圈后回到原位所需的时间,这个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通常被称为“太阳年”。恒星年是完全根据地球公转的实际周期来计算的,其12个月份与月球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将一年平均分为12个月。

与之相对,回归年则是指太阳连续经过黄道上的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恒星年要短20分24秒。中国古代通过立表和测影等方式,早已掌握了24节气的划分,而西方则可能仅仅掌握了“二分二至”四个重要的节气点,且历法在这方面的精度存在问题。

然而,采用恒星年作为基准会引发“岁差”问题。岁差指的是地球自转轴的进动现象,使得春分点沿着黄道逐渐西移,造成回归年和恒星年之间的时间差异。如果忽略这一点,使用恒星年作为基本单位会导致越来越大的误差,因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实际上是回归年。

问题在于,西方的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都是以回归年为基础的,而不是恒星年。也就是说,梅文鼎的说法是否准确,或者西方历法的历史是否存在问题,值得深思。

2. 西方历法的“立元”问题

“立元”是指历法的起始点,在制定任何历法时,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基准年份,否则就无法计算后续的时间。如今我们所使用的公元纪年,以耶稣的出生年为起点。

西方的历史叙事认为,公元525年,狄奥尼西提出了耶稣出生于罗马帝国的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七年后,教会将这一年份确立为公元元年。按照这一说法,西方自6世纪起便已经“立元”。

然而,梅文鼎在《历学疑问》中提到:“西人言,开辟至今,止六千余年,是即其所用积年也。然历书不用为元者,何也?”这意味着,梅文鼎了解到的是,西方当时并没有“立元”,而是使用“积年”的方式。换句话说,西方史书所说的将耶稣出生年作为公元元年,这一叙述与梅文鼎的观察存在出入。要么梅文鼎所掌握的资料不准确(可能是传教士误传),要么西方的历史叙事存在问题。

3. 西方历法的“岁差”问题

在西方历史的叙述中,公元前150年左右,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被认为是首次发现岁差的人,他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星表,观察到春分点沿黄道的西移现象。而中国的虞喜则在公元前330年左右也发现了岁差,并进行了精确的测量。

照理说,既然古希腊已经发现了岁差,那么在其历法的制定中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西方史书记载,儒略历已经考虑到岁差,并将一年定为365.25天,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确保历法与天文年保持同步。然而,梅文鼎却在《历学疑问》中指出:“恒星既东行,以生岁差,则其正月一日亦屡变无定。”他进一步指出,儒略历在实施过程中,正月一日的日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显著的变化,甚至曾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在冬至前后10日、20日等位置。梅文鼎质疑:“如是不定,安可以通行乎?”他还提到,徐光启在编制历书时,就完全弃用了西方的这种历法。

如果儒略历如西方史书所述,已经精确考虑了岁差,那么梅文鼎为何会对其准确性产生如此大的疑虑?这也让人怀疑,西方的历史叙事是否存在问题。

结语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三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点:首先,虽然苏美尔、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天文技术非常发达,但考古学的发现却缺乏相关的观测台和工具,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其次,制定历法需要长时间的天文观测积累,而古希腊的天文学往往缺少这种积累性的记录,为什么他们的结论如此结论性、缺乏过程性的记载?最后,西方历史叙事中的时间精准度让人难以信服,古希腊名人的历史精确到年,古罗马名人的历史精确到日,这样精细的时间叙述是否过于神奇,值得怀疑?

综上所述,虽然不能单凭梅文鼎的记载就断言西方历史的虚假,但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对西方历史叙事的深入反思,提醒我们在接受历史的叙述时,必须保持怀疑的眼光。

参考资料:《历学疑问》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三国逐渐形成。在这段乱世中,英雄辈出,三国的故事吸引了无数后人,成为大家津津乐道...
原创 中... 第一位独孤皇后,是隋朝的第一任皇后。她性格低调谦和,在外保持谦逊,但在内政上,她一直是杨坚的重要支持...
原创 炎...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源于上古传说,指代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这些部落在约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活动,奠定了华...
原创 吕...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关键的转折点,而对蜀汉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关羽失守荆州。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
原创 马... 马超和关羽到底谁更厉害?根据正史的记载,二人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你是否也好奇他们之...
原创 渡... 1949年春天,渡江战役前,我军派侦察员了解敌军布防情况。 阴差阳错之下,一个侦察员误入牛棚,他刚打...
原创 清... 晚清王朝的腐败与昏庸,注定了它的灭亡。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后,他的家族成员是如何被处置的呢?这个...
原创 被... 马隆 据说姓马的人多有勇名,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也姓马,不过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说过他。 公元251年...
原创 山... 作为山东省的一把手,袁世凯有点头大,都快成袁大头了。 他是1899年12月调任山东巡抚,谁知1899...
原创 清... 一组1902年上海街景老照片,原为黑白照。这是上色的。图一的照片能看出上年岁男人的衣着很特别,颇具江...
原创 忽... 蒙古的立储制度一直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元朝的历任皇帝继位都需要经历一番波折,元成宗铁穆耳也...
原创 曹...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大家通过《三国演义》对他应该有所了解。在小说中,每次曹操打完仗...
原创 武... 武则天在成为皇帝之前,确实杀了不少反对她掌权的大臣,尤其是那些反对她垂帘听政和当上皇帝的官员。然而,...
原创 武... 乌克兰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欧洲也开始为未来的冲突做准备。这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直接表达的意思。 与过...
原创 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经统治过许多藩属国,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与中国保...
原创 清...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距今已过去超过一百年。尽管如此,这个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
原创 生... 当日军的铁蹄踏上中国的大地时,有两类人很快脱离了普通民众的行列。第一类是抗日军人,他们无法忍受日军的...
原创 与... 1966年,国学大师钱穆在被提名为台湾“中研院”院士时曾说:“1948年第一次选举院士,当选者多到八...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的关平(历史上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非义子)跟随父亲关羽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樊城...
原创 二... 当时的日本社会,尤其是面对石油等战略资源被盟军封锁的困境,内外资源枯竭,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