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新中国时期享有崇高道德品质的将领,你心中是否有一个具体人选?有人认为这位将领是许光达大将,他曾多次请求降低自己的军衔,因此被毛主席称誉为“共产党员的镜子”。然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位将军,广受赞誉为学习的典范,他就是徐立清中将。
在红军时期,徐立清担任军政治部主任,随后在抗日战争中任旅政委,解放战争期间更是担任纵队政委和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任总干部部,担任副部长一职。徐立清出身于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干部管理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他为人正派、深受人们信赖。毛主席曾指出,总干部的工作事务,可以交给徐立清负责。他在总干部部负责干部的任免和组织建设,这些都是干部部门的核心任务。
徐立清的优点在于他为人真诚厚道,善于团结身边的同事。例如,当他的搭档王震给罗荣桓打电话时,徐立清毫不犹豫地把电话让给他,毫无顾虑。从这一细节中可以看出,与他共事的人都非常安心,他不仅能尊重他人,同时也能坚守自己的原则。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的任免工作十分繁重,同时军队的级别评定和军衔评定也在同步进行。1950年,徐立清满40岁时进入总干部部工作,那时他一头乌黑的头发,到了1955年军衔评定工作结束时,他的头发已然变白。过度的劳累导致他的心脏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
徐立清性情谦逊、待人温和,他不愿意让组织因为他的病情操心。住院期间,他曾主动要求退出现役,或转任地方工作,甚至希望将自己的职务降至省军区副职。尽管徐立清被评定为正兵团级,如果不是他的谦虚态度,或许早已是上将。即便在担任总干部部副部长这一职位时,他本可作为大军区副职享有更高的职务,但他仍然认为自己不该去担任省军区的副职,因为省军区的正职一般都为正军职。
徐立清工作卓越,一心为公,咋能因病而失去晋升的机会呢?组织上对此并未同意,劝他安心养病,不必再为工作操心。于是,上级决定让宋任穷来分管他的工作。
徐立清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对身边的家庭成员和工作人员也是如此。他的妻子在抗日战争时期便投身革命,按规矩理应获得晋升,但徐立清从未考虑她的职务升迁问题。对于自己身边的秘书,他虽然拥有上级多次提升的机会,却一再推拒,认为:“我的秘书不应该被提拔,那些机会应该留给其他人。”
俗话说,“无欲则刚”,一位作风正派的干部,若对名利没有私欲、不追求地位或派系,便能在军队中自然而然树立起威信。老战友宋任穷由衷敬佩徐立清:“他有功不骄,面对委屈能求全,我十分尊重他!”而张爱萍则为他写下悼诗:“源本立清去自清,路遥风霜不计程,惜君征途重谨慎,后继有人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