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汤和退休后花天酒地,朱元璋为何放过他,还让他子孙享福三百年?
迪丽瓦拉
2025-09-20 23:04:38
0

《——【·前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杀功臣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胡惟庸案、蓝玉案里那些曾经的开国元勋,最终都难逃一死。

可汤和这位发小兄弟,不仅在朱元璋疑心病最重的时期全身而退,甚至在"退休"后还过起了花天酒地的日子,朱元璋非但不怪罪,还让他的子孙后代享福三百年。

汤和到底用了什么绝招,能在朱元璋的猜忌中全身而退?

发小情深

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得从小时候说起。这两人是地道的发小,住在同一条街上,从小就混在一起。

当时的朱元璋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早早就去世了,他只能寄人篱下,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

汤和家境虽然好一些,但也是普通百姓,谁能想到这两个街头玩耍的孩子,有一天会成为一代帝王和开国元勋呢?

年少时期的他们曾一起偷过地主家的牛,这在当时可是要吃大苦头的事。这种共患难的经历让他们的感情更加牢固。

汤和年龄比朱元璋大几岁,朱元璋一直把他当作大哥看待。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汤和先投奔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为能力出众,很快就被提拔为千户,成为红巾军中的一员大将。

这时候的朱元璋还在老家过着苦日子,后来因为瘟疫失去了所有家人,孤身一人流落他乡。

朱元璋在25岁那年,经过汤和的介绍,也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刚入军营的朱元璋身无长物,在众多新兵中并不起眼。

汤和二话不说,立刻把朱元璋引荐给郭子兴,并极力推荐这位发小的才能。

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不仅被安排了差事,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

可以说,如果没有汤和的这次拉拔,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随着战事的推进,朱元璋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他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开始独立作战。

而汤和始终追随左右,成为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汤和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酒后真言,皇帝心中结疙瘩

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推翻元朝的主力军。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派汤和镇守常州,这是个战略要地,可见朱元璋对汤和的信任。

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任期里,汤和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有一次,他在酒后对前来探访的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右为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处境很尴尬,如果朱元璋这边出了问题,他可能会另寻出路。

虽然这只是酒后的一句胡话,但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这样的言论简直就是政治自杀。

果然,这话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听到这样的话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虽然汤和是他的发小,帮过他很多,但在权力面前,朱元璋从来不会感情用事。

许多比汤和功劳更大的将领都因为朱元璋的猜忌而惨遭杀害,汤和的处境可想而知。

当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论功行赏时,汤和的表现和贡献本应该被封为公爵,但朱元璋只给了他一个侯爵,显然朱元璋这是对汤和已经有了芥蒂。

更可怕的是,朱元璋还在丹书铁券上刻下了汤和的那句失言,作为永久的警告。

“丹书铁券”是皇帝赐给功臣的一种特殊凭证,上面记载的内容往往关系到功臣的生死存亡。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会惶恐不安,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结果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

但汤和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他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功成身退有玄机

汤和深知朱元璋的性格,明白自己必须采取行动才能自保。

于是,在62岁那年,他主动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交出了手中的兵权。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朱元璋在内。

按理说,在那个时代,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担任要职是莫大的荣耀,很少有人会主动放弃。

但汤和却选择了退出权力中心,回到家乡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这一决定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不必再担心汤和会利用手中的兵权做什么不利于他的事情。

回到家乡后,汤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自保策略"。

首先,他闭门谢客,不与任何朝臣来往。通过断绝与朝臣的联系,汤和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已经完全退出了政治舞台。

再就是每当朝廷需要出兵平定叛乱时,汤和都会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再次为皇帝效力。

朱元璋当然不会让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将再上战场,但汤和的这种态度无疑会让朱元璋感到安心。

最精明的一招是,汤和每年都会进京觐见朱元璋,借机叙旧。

在这些会面中,他刻意展示自己日渐衰老的形象,让朱元璋亲眼看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

这种策略非常高明,因为它直接打消了朱元璋对他可能构成威胁的担忧。

但汤和最出人意料的举动是在退休后开始花天酒地,娶了几十个妻妾,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种行为在旁人看来可能是荒唐无度,但对汤和来说却是精心设计的一部分。

通过自毁形象,他向朱元璋和所有人展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只想在晚年享受生活。

朱元璋虽然多疑,但并不糊涂。

他派锦衣卫监视退休后的汤和,得到的报告却总是老将军又娶了新妻子,又买了新宅子,整天沉浸在酒色之中。

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威胁呢?久而久之,朱元璋对汤和的猜忌逐渐消散。

皇帝放下最后戒备

转眼间汤和已经69岁了。这一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汤和病重,命在旦夕。

消息传到朱元璋那里,这位已经统治天下多年的皇帝竟然表现出了少有的情感波动。

朱元璋立即派人召见汤和,要他进京面圣。

当时的汤和已经病得起不了床,但他还是勉强支撑着,在侍从的搀扶下前往皇宫。这一次的见面,是两位老友最后的诀别。

朱元璋见到汤和的那一刻,心中的戒备彻底消失了。

眼前的不再是那个能与他并肩作战的猛将,而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两人相对而坐,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不禁感慨万千。朱元璋亲自为汤和斟酒,就像当年他们还是无名小卒时那样。

在这次会面中,朱元璋对汤和说了很多话,表达了对这位老友的感激之情。

他承认自己曾经猜忌过汤和,但现在已经完全释怀了。

朱元璋还特别提到了汤和主动退休的决定,称赞这是明智之举,避免了不必要的猜忌和冲突。

这次见面后不久,汤和就去世了。朱元璋对汤和的去世表现出了真诚的悲痛,他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这是非常高的荣誉。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下令厚待汤和的后人,使他们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里都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

汤和的子孙因此逃过了明朝多次大规模诛杀功臣后代的灾难,一直安稳地生活到了明朝灭亡。

这在朱元璋手下的功臣中是极为罕见的,几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例子。

《——【·结语·】——》

汤和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在朱元璋的猜忌中找到了生存之道,不仅保全了自己,还让后代享福三百年。

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人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明史·汤和传》、《洪武实录》、《明朝那些事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在今天的河南鹤壁市,有一座并不显眼的小城市——淇县。它坐落在京港线与云梦大道的交汇处,因缺乏主导产业...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 01...
原创 朱... 朱元璋和沈万三,这两个人看似毫无关联,一个是开国皇帝,一个是乱世中的富商,却纠缠了多年,命运的交织令...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铭记历... 本报记者  王  洲  施  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7月8日,历经9个多月闭...
史记里的故事:文景武三代皇帝,... 在《史记》中的孝文本纪的最后,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汉文帝的,“孔子说,一定要经过三十年,然后仁政才能成功...
原创 崔... “崔庸健同志一生承载着国家重托,他不畏强权,致力于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积极投身于朝鲜社会主义...
原创 如... 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这个感慨让人动容。猘儿,谓难与争锋,孙策在历史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
和音:守护历史记忆 捍卫世界和... 原标题:守护历史记忆 捍卫世界和平(和音)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原创 北...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除巴东令。 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同中书...
中国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 中国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多国专家呼吁从全球视野重新审视二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
原创 诸...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无疑是他手下最为出色的武将之一。然而,魏延并没有被诸葛亮选为继承人,且在诸葛亮去...
《三国杀移动版》周年庆:全新武... 近日,《三国杀移动版》公布了周年庆节点的定档日期,预计将于7月12日正式上线。本次周年庆活动将围绕“...
原创 宋... 说起宋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国力相对薄弱、常常遭受外族侵扰的王朝,像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
三国杀:老司马痛点在哪?为何更...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在三国杀的对局中,老神司马懿曾经经历过一次改版,从过去的一个比较弱...
原创 太...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轰动一时的农民起义,宣告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作太平军。尽管太...
原创 商... 古公亶父迁徙至岐山之后,周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臣服于商朝。然而,在姬昌的晚年,他大胆自封为王,公然...
原创 朱... 根据史料的记载,这种物件的外形特征如下:“外形似瓦片,表面刻有诰文,上面镌刻的内容涉及免除死刑、减轻...
原创 “... 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是同母兄弟,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纽带。胤禛因个性内向而未能赢得康熙的宠爱,...
原创 戈... 在许多人眼中,俄罗斯民族被称为“战斗民族”,这一称号的背后,正是俄罗斯人历来展现出来的好斗精神。俄罗...
“薇观”|不如见一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屈晓妍 胡楚云 刘薇 孔昊 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