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汤和退休后花天酒地,朱元璋为何放过他,还让他子孙享福三百年?
迪丽瓦拉
2025-09-20 23:04:38
0

《——【·前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杀功臣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胡惟庸案、蓝玉案里那些曾经的开国元勋,最终都难逃一死。

可汤和这位发小兄弟,不仅在朱元璋疑心病最重的时期全身而退,甚至在"退休"后还过起了花天酒地的日子,朱元璋非但不怪罪,还让他的子孙后代享福三百年。

汤和到底用了什么绝招,能在朱元璋的猜忌中全身而退?

发小情深

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得从小时候说起。这两人是地道的发小,住在同一条街上,从小就混在一起。

当时的朱元璋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早早就去世了,他只能寄人篱下,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

汤和家境虽然好一些,但也是普通百姓,谁能想到这两个街头玩耍的孩子,有一天会成为一代帝王和开国元勋呢?

年少时期的他们曾一起偷过地主家的牛,这在当时可是要吃大苦头的事。这种共患难的经历让他们的感情更加牢固。

汤和年龄比朱元璋大几岁,朱元璋一直把他当作大哥看待。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汤和先投奔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为能力出众,很快就被提拔为千户,成为红巾军中的一员大将。

这时候的朱元璋还在老家过着苦日子,后来因为瘟疫失去了所有家人,孤身一人流落他乡。

朱元璋在25岁那年,经过汤和的介绍,也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刚入军营的朱元璋身无长物,在众多新兵中并不起眼。

汤和二话不说,立刻把朱元璋引荐给郭子兴,并极力推荐这位发小的才能。

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不仅被安排了差事,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

可以说,如果没有汤和的这次拉拔,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随着战事的推进,朱元璋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他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开始独立作战。

而汤和始终追随左右,成为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汤和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酒后真言,皇帝心中结疙瘩

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推翻元朝的主力军。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派汤和镇守常州,这是个战略要地,可见朱元璋对汤和的信任。

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任期里,汤和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有一次,他在酒后对前来探访的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右为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处境很尴尬,如果朱元璋这边出了问题,他可能会另寻出路。

虽然这只是酒后的一句胡话,但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这样的言论简直就是政治自杀。

果然,这话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听到这样的话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虽然汤和是他的发小,帮过他很多,但在权力面前,朱元璋从来不会感情用事。

许多比汤和功劳更大的将领都因为朱元璋的猜忌而惨遭杀害,汤和的处境可想而知。

当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论功行赏时,汤和的表现和贡献本应该被封为公爵,但朱元璋只给了他一个侯爵,显然朱元璋这是对汤和已经有了芥蒂。

更可怕的是,朱元璋还在丹书铁券上刻下了汤和的那句失言,作为永久的警告。

“丹书铁券”是皇帝赐给功臣的一种特殊凭证,上面记载的内容往往关系到功臣的生死存亡。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会惶恐不安,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结果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

但汤和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他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功成身退有玄机

汤和深知朱元璋的性格,明白自己必须采取行动才能自保。

于是,在62岁那年,他主动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交出了手中的兵权。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朱元璋在内。

按理说,在那个时代,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担任要职是莫大的荣耀,很少有人会主动放弃。

但汤和却选择了退出权力中心,回到家乡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这一决定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不必再担心汤和会利用手中的兵权做什么不利于他的事情。

回到家乡后,汤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自保策略"。

首先,他闭门谢客,不与任何朝臣来往。通过断绝与朝臣的联系,汤和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已经完全退出了政治舞台。

再就是每当朝廷需要出兵平定叛乱时,汤和都会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再次为皇帝效力。

朱元璋当然不会让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将再上战场,但汤和的这种态度无疑会让朱元璋感到安心。

最精明的一招是,汤和每年都会进京觐见朱元璋,借机叙旧。

在这些会面中,他刻意展示自己日渐衰老的形象,让朱元璋亲眼看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

这种策略非常高明,因为它直接打消了朱元璋对他可能构成威胁的担忧。

但汤和最出人意料的举动是在退休后开始花天酒地,娶了几十个妻妾,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种行为在旁人看来可能是荒唐无度,但对汤和来说却是精心设计的一部分。

通过自毁形象,他向朱元璋和所有人展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只想在晚年享受生活。

朱元璋虽然多疑,但并不糊涂。

他派锦衣卫监视退休后的汤和,得到的报告却总是老将军又娶了新妻子,又买了新宅子,整天沉浸在酒色之中。

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威胁呢?久而久之,朱元璋对汤和的猜忌逐渐消散。

皇帝放下最后戒备

转眼间汤和已经69岁了。这一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汤和病重,命在旦夕。

消息传到朱元璋那里,这位已经统治天下多年的皇帝竟然表现出了少有的情感波动。

朱元璋立即派人召见汤和,要他进京面圣。

当时的汤和已经病得起不了床,但他还是勉强支撑着,在侍从的搀扶下前往皇宫。这一次的见面,是两位老友最后的诀别。

朱元璋见到汤和的那一刻,心中的戒备彻底消失了。

眼前的不再是那个能与他并肩作战的猛将,而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两人相对而坐,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不禁感慨万千。朱元璋亲自为汤和斟酒,就像当年他们还是无名小卒时那样。

在这次会面中,朱元璋对汤和说了很多话,表达了对这位老友的感激之情。

他承认自己曾经猜忌过汤和,但现在已经完全释怀了。

朱元璋还特别提到了汤和主动退休的决定,称赞这是明智之举,避免了不必要的猜忌和冲突。

这次见面后不久,汤和就去世了。朱元璋对汤和的去世表现出了真诚的悲痛,他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这是非常高的荣誉。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下令厚待汤和的后人,使他们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里都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

汤和的子孙因此逃过了明朝多次大规模诛杀功臣后代的灾难,一直安稳地生活到了明朝灭亡。

这在朱元璋手下的功臣中是极为罕见的,几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例子。

《——【·结语·】——》

汤和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在朱元璋的猜忌中找到了生存之道,不仅保全了自己,还让后代享福三百年。

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人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明史·汤和传》、《洪武实录》、《明朝那些事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从小升初、初升高到大学,再到步入...
原创 明...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当时明朝的具体战略...
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 新闻链接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1879年5月,琉球王尚泰的...
山东一地挖出汉代墓?回应来了 近日,有IP地址是山东泰安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据说挖出来汉代墓了”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热议。对此...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是主角,他的谋士诸葛亮以及五虎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和赵云,都得到了...
社评:“琉球学”研究为什么很有...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琉球群岛的地...
原创 古... 在多数人眼中,驸马是天上掉下的好运,娶了公主,进了皇亲,走路都能带风,但要是真认为这是一场躺赢的人生...
原创 琉... 明泽泽琉球,五百年华章 琉球这地方,本来就是个小岛链,十四世纪初还分成中山、山南、山北三家,互相...
原创 彭... 彭德怀正式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当时,彭德怀是湘军团长,...
原创 《... 刘备“五虎上将”之关羽 关羽身材高大,足有九尺之长,胡须长达二尺,面庞红润如熟枣,嘴唇仿佛涂上朱红...
1278-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 在民国币章收藏的 “价值金字塔” 顶端,两枚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如同一对 “金色权杖”—— 以 90%...
刘邦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而... 刘邦一生最著名的对手就是项羽,二人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激烈争斗,最终才分出了胜负。鸿门宴、荥阳之围等事件...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权力日益增强。...
冲绳知事访华为何要去通州祭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 2023年7月4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人墓地遗址,来了一位...
原创 诸... 记述三国历史时,我们通常依赖的史料就是《三国志》这本书。 然而,真实的三国历史有时候令人感到震惊、...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