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鄞县共出了6个状元,为何南宋就有4人,他们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9-21 03:02:26
0

鄞县(现鄞州区)位于浙江东部沿海,历史上这个地方经历了多个变迁。先秦时期,它是越国的一部分,秦代设立了鄞县。到隋唐时期,鄞县的区域曾分别并入“大句章”和“大鄮县”。五代时期,鄮县更名为鄞县,直到北宋初期,鄞县的行政区划才趋于稳定,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理边界。

在989年,即北宋端拱二年,鄞县迎来了历史上首位进士——杨说的诞生。自此,鄞县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科举大县。从这一年开始,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鄞县共计出了1205位进士,其中1174人是文进士,31人是武进士。按朝代划分:宋代730人(其中北宋129人,南宋601人),元代7人,明代306人(其中297人文进士,9人武进士),清代162人(其中150人文进士,12人武进士)。

根据清雍正《浙江通志》和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统计,北宋至清代,宁波市境内出过2478位进士,其中鄞县有1030人,占了宁波进士总数的40%。与全省14126人相比,鄞县的进士人数约占全省的七分之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鄞县的进士数量在宋代尤为突出,尤其是南宋时期,进士人数高达601人,占鄞县历代进士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引人深思,为什么在北宋时期,鄞县没有进士问世,而南宋之后却迎来如此激增的进士数量?分析后,我们发现这其中有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北宋之前,鄞县一直处于吴越国的治理之下,且行政区域不断调整。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明州及其辖下的鄞县才正式归入宋朝,县域才得以稳定。尽管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已经有374年的历史,但鄞县直至南宋才迎来首位进士。

其次,鄞县地处长江流域的下游,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地方,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宋代之前,这里几乎可以称得上“文化荒漠”,并未产生什么杰出的文化人物。例如,《全唐诗》共收录了近五万首诗,但其中几乎找不到鄞县籍的诗人。两晋的“永嘉之乱”和唐末的“安史之乱”,以及北宋“靖康之乱”后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使得鄞县逐渐接纳了大量来自中原的知识精英,成为了浙东地区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不过,鄞县的教育事业真正起飞是在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1044年,王安石开始在鄞县推行全民教育,创立了官方学校,改变了当地文化的面貌。他将一座破庙改建为县学,吸引了200多名学生。著名的“庆历五先生”——杜醇、杨适、王致、王说和楼郁,也在王安石的邀请下,为县学授课,从而推动了鄞县文化的复兴。北宋时期,鄞县便诞生了129位进士。

王安石提倡的“田家有子皆习书,士儒无人不织麻”的教育理念,也深刻影响了鄞县的文化传统,形成了鄞县人重文尚礼、崇信重义的地方精神。

进入南宋后,随着临安(今杭州)成为都城,鄞县迎来了历史上的文化高峰。大量来自北方的士族、望族及其他知识分子迁移至浙东,鄞县成为文化和教育的繁荣地。由此,鄞县逐渐积淀了“读书做官、治国安民”的文化传统,成为了科举盛地。

在南宋时期,鄞县涌现出大量人才,进士数量激增,几乎占了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分之一。鄞县因此被誉为“东南邹鲁”,成为中国历史上进士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个时期,鄞县不仅产生了6位状元,还涌现出了众多大臣,其中包括史浩、史弥远、史嵩之、魏杞、楼钥和郑清之等重要人物。

在我国1300年的科举历史中,共有592位状元,浙江省出过60位状元,鄞县便占了其中的6位。下面简要介绍几位南宋时期的状元: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虽然出生在安徽和县,但因父亲随赵构南迁至鄞县,张孝祥也在鄞县度过了少年时光。张孝祥才气过人,早年便与陆游、秦埙等人共同参加省试,最终在殿试中被高宗钦点为状元。张孝祥后来在政府担任多个重要职务,直至去世。任职期间,他关注民生,勤政爱民,广受百姓爱戴。

姚颖(1149—1183),字洪卿,号苍辰,鄞县姚家浦(今鄞州区云龙镇)人,天赋极高,5岁便能识字,10岁便能作文。姚颖在1178年中状元,成为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姚颖为人低调,身世显赫的他在担任官职期间,致力于政务,处理案件公正,但可惜英年早逝,享年34岁。

傅行简(1168年—不详),字居敬,鄞县西河街人,因父丧未满三年而未参加殿试,成为首位因特殊原因直接中状元的进士。傅行简大部分时间担任文职工作,担任过秘书省的多个职务。虽官职不高,但他为鄞县的文风增光添彩,留下了两首诗。

袁甫(1174年—1240年),字广微,号蒙斋,鄞县鉴桥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袁甫在任职期间,屡屡建功立业。特别是在湖州任职时,设立婴儿局收养孤儿,致力于水利建设、灾民救济等,深受百姓爱戴。

鄞县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其历史与文化成就一直备受后人推崇。这片土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积淀,成就了众多伟大的文化人物,并留下了璀璨的历史遗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
原创 他... 历史上,关羽以“刚而自矜”著称,甚至连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都曾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老卒”罢了。但...
原创 中...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中国共有五千多种姓氏,这些姓氏经过...
原创 嘉... 在皇帝的眼中,严世藩和海瑞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两者之间不可能进行比较。并且,也不是因为某人冒犯了皇帝...
原创 刘... 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
原创 自... 自古以来,山东和山西就有着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汉书》早有记载,这句话不仅总结了两地的文化特点...
原创 一...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决定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的四大野战军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野...
原创 原... 在古代,一个朝代走向灭亡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比较尴尬的原因是皇帝不能生育,导致了继承人问...
原创 周... 在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女性人物,如貂蝉、...
原创 摆...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幕。在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追兵,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