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甫啊,最近我总是难以入睡,陪我聊聊吧。”曾国藩语气显得无比沉重。
“我注意到大帅您最近似乎心事重重,难道是有什么困扰您吗?”赵烈文关切地问道。
这是同治六年六月二十夜,也就是1867年7月21日深夜,彼时担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他的重要幕僚赵烈文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清朝国运的深入探讨。
赵烈文号称惠甫,字能静居士,来自江苏常州,身为曾国藩的重要秘书,他的见解常常振聋发聩。
曾国藩忽然说道:“不久前,有些从京城归来的同僚给我转述了一些朝廷的事,令我忧心忡忡。如今京城的治安已然混乱不堪,白天公然被匪徒抢劫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在街头巷尾,乞丐成群结队,甚至连女性也赤裸裸地走在路上,身上连一条裤子都没有。如今百姓困苦至此,若不加以治理,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乱,真是令人担忧啊。”
赵烈文听了,陷入了深思,片刻后轻声回答:“天下的局势,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清自入关以来,统一近乎270年,分崩离析已是大势所趋。当然,皇帝的威望历来令人信服,中央政府还是比较团结,不至于瞬间崩坏。但未来某一天,中央政府势必会首当其冲走向垮台,之后整个国家将陷入一片无主的混乱,到处割据自立。这样的局面,我认为不会超过五十年。”
曾国藩听后,神情凝重,眉头紧皱,沉思良久才说道:“若是政府南迁,是否还有可能保住国土的半壁江山呢?”
赵烈文作出清晰的回应:“恐怕会彻底走向灭亡,未必能够像东晋或南宋那样安稳存活。”
曾国藩对此很不以为然,立刻反驳道:“如今皇朝的君主品德端正,这样的遭遇未必会发生。”
赵烈文则坚定地回答:“皇室的合法性自然无可非议,从入关至今的君主,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世,的确带来了很多辉煌,天道对于本朝也曾降予诸多恩惠。然而满人入关之初,依靠机缘创造了国家,接下来的治理却通过屠杀汉人来维持统治,这样的做法埋下了深重的祸根。后来的统治者再好的德行也无法抹去开国时的滔天罪行,而那些罪行又无法拯救已经腐朽不堪的清朝政权。”
赵烈文的分析使曾国藩陷入了沮丧的情绪,他感慨道:“我日夜盼望自己早日去世,只恐怕见不到国家灭亡的那一刻。”
历史最终准确无误地证明了赵烈文的预言,清王朝在1911年土崩瓦解,相距他在1867年所作的预言仅为四十四年之遥。紧随其后的正是赵氏所预见的“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全国陷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之中。
一位普通书生对当时局势的敏锐洞察如此精准,足见曾国藩的幕府中藏有一位独具慧眼的杰出谋士,無怪乎曾国藩能在清朝复兴的历史上留下不朽的功勋。
当然,曾国藩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去世,未能亲历国家的覆灭,也许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内心的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