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老冯看的经典电视剧《还珠格格》,到后来一些广为人知的剧集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如今的《如懿传》、《甄嬛传》、甚至《宫锁心玉》等等,我们常常能够见到清朝的格格、郡主等女性角色,很多人会觉得这些角色的身份地位在皇室中非常显赫。可是,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实际上《还珠格格》中的格格角色,在皇室中的地位并不像观众所想象的那样高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清代皇室女子的等级制度。
第一等级 固伦公主
固伦公主是清代公主中的最高等级,通常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子才有资格封为固伦公主。历史上,共有27位女性被封为固伦公主。固然,大部分固伦公主都是皇后亲生,但也有一些例外。如果某些女子虽然不是皇后的女儿,但却深得皇帝宠爱,那么也有可能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例如乾隆帝的第十位女儿——和孝固伦公主,她的母亲是庶妃惇妃汪氏。尽管如此,她因备受乾隆宠爱,最终被封为固伦公主。另外,还有末代清朝的固伦荣寿公主,她虽仅是恭亲王奕?的女儿,却被慈禧收为义女,照样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些特殊情况彰显了清代皇室对公主封号的独特考量。
第二等级 和硕公主
和硕公主一般是皇帝的庶妃所生的女儿。若宗女能够养育在宫中,也有可能被封为和硕公主。清代的和硕公主总数为22人,其中包括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顺治帝)、玄烨(康熙帝)等人的后代。和硕公主的封号是较为常见的,并且一般只有亲王的女子才有资格成为和硕公主。《还珠格格》中的紫薇角色,正是基于乾隆帝的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的形象改编。和嘉公主是乾隆唯一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女儿,最终嫁给了傅恒的儿子福隆安(《还珠格格》中的福尔康)。
第三等级 和硕格格
和硕格格是清朝贵族女子的爵位头衔,封号通常授予亲王的女儿。和硕一词来自满语,意思是“四方四角”,代表一种较为独立且具有高贵地位的称号。尽管具体人数没有确切资料,但和硕格格的身份地位并不容小觑。历史上,清代一位著名的和硕格格是孔四贞,她不仅是清代唯一的汉人格格,也在清代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第四等级 多罗格格
多罗格格的封号属于清代贵族女子的爵位之一,通常授予亲王的庶女、郡王或贝勒的女儿。在《还珠格格》中,小燕子(林心如饰)的封号是“还珠郡主”,这其实就相当于多罗格格的封号。从这个层级的女子来看,格格虽然仍然拥有一定地位,但她的身份地位并不像紫薇那样显赫。多罗格格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被称为“汉奸”的川岛芳子,她是清朝末代肃亲王爱新觉罗·耆善的第十四个女儿,其封号就是“多罗格格”。
第五等级 固山格格(县君)
固山格格,封号属于固山贝子之女。固山贝子的嫡女被封为“县君”,而庶女则称为“宗女”,后者没有封号和俸禄。在清代历史中,固山贝子一职较为重要,最著名的固山贝子当属清朝康熙帝的第九子——胤禟。胤禟有六位女儿,其中一位由嫡福晋所出,封为固山格格。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葛松儿(由闫妮饰演)便是固山格格的典型代表,尽管她的身份与其他高贵的格格不同,却也同样拥有属于她的地位。
第六等级 乡君
在清代,镇国公、辅国公的嫡女可封为“乡君”。这种爵位较为低级,属于较为普通的封号等级,且其地位并不高。庶女通常无法获得“格格”称号,而只能被称为宗女。乡君在清代宗室女子中属于较为低级的封号,但即便如此,她们也仍旧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第七等级 六品格格
六品格格主要是清朝奉恩镇国公、辅国公的嫡女,或者是那些未入“八分”国公的嫡女。这个等级的格格地位较为低微,通常较少为人关注,虽然她们仍然有一定的俸禄,但与其他等级的格格相比,身份地位明显低一些。
今天的这番整理,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新的认识,也让我们对清朝女性的皇室地位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