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不少军阀家中妻妾成群,身边美女如云。虽然官方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由于地方势力强大,朝廷监管不严,这些军阀们依旧随心所欲,情场风流不断。然而,在这群军阀中,有一位特别不同,他不贪恋女色,私生活极为规矩,作风严肃,而且对妻子言听计从——这位便是被称为“四川王”的刘湘。
刘湘对妻子如此顺从,并非因为她美艳动人,令人怜惜。恰恰相反,他的妻子周玉书长得五大三粗,性格刚烈泼辣,堪称一位典型的悍妇。她的凶悍名声在四川乡间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连蒋介石来了都得老老实实忍受她的严厉斥责。
1938年,刘湘率军奔赴抗日前线,誓死保卫国家,但不幸的是,他未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因病于1月20日在汉口去世。当时,周玉书赶来为丈夫送行,竟多次当面破口大骂蒋介石,凭借自己强悍的性格,为自己和孩子们争取到了一条生路。
刘湘去世后,周玉书为何对蒋介石大发雷霆?他们的孩子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刘湘的将士们都知道,军长的妻子极其凶猛,绝不是一般人能惹得起的。
周玉书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境清贫,父亲是裁缝。她幼年生活艰难,嫁给刘湘时,大家都不清楚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周,所以便称呼她为“周氏”。随着刘湘势力逐渐壮大,他觉得妻子被称“周氏”不够尊重,便亲自给她取名“周玉书”。
那时,出嫁女子要冠夫姓,因此她也被叫做“刘周玉书”。不过,因为刘湘字甫澄,身边的人多尊称他为“甫公”,久而久之,周玉书也就被称作“刘甫婆”。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贤慧的妻子。自从周玉书嫁给刘湘,刘湘便很少为家事操心了。周玉书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勤劳踏实,家中井井有条。刘湘外出征战时,她悉心照料公婆,邻里纷纷称赞她是好媳妇、好儿媳。她比刘湘年长三岁,是典型的乡村妇女。即使刘湘后来成为了“四川王”,周玉书始终保持朴素本色,从未像其他军阀夫人那样骄矜跋扈。
后来刘湘将她接到了重庆,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她依然穿着旧衣服,梳着传统发髻,完全像个淳朴的农妇。她不喜欢仆人,家务活如洗衣做饭都是亲力亲为。性格刚烈、敢作敢当的周玉书,因这份真性情赢得了不少人的敬佩。
而刘湘之所以“怕老婆”,主要还是害怕周玉书那火爆的脾气。
周玉书对刘湘没有过多要求,酒烟牌局都无所谓,唯一绝对不能容忍的是刘湘接近任何除了她以外的女人,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女子,见了就令她火冒三丈。
一次,刘湘的新任参谋长郭昌明带着新婚妻子拜访刘公馆,他们以为军长夫人必是高贵端庄、不沾家务的贵妇,当看到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周玉书时,误以为她是佣人。郭昌明上前礼貌地问:“大嫂,请问军长夫人在家吗?”周玉书停下活计,冷冷一瞥:“你看我像军长夫人吗?”然后她瞪着身后打扮花哨的女人怒吼:“哪里骗来的妖精!”几句话把郭昌明气得哑口无言。回去后,他的妻子还因此大发雷霆,质问他以前到底骗了多少姑娘。
周玉书天生体格健硕,怒气上头时脸一耷拉,令人望而生畏。刘湘的手下们都见识过她的威风。有次军中有人开玩笑说刘湘看上了一个姑娘,要给她买别墅藏娇,周玉书当场怒火中烧,冲进屋里抓起东西乱砸。那些幕僚们被她的凶猛吓得躲避开来,直到师爷甘典夔出面安抚,周玉书才勉强冷静,却依然对众人破口大骂,骂得那些见惯沙场的将领们都无计可施。
刘湘也曾考虑过纳妾,幕僚们曾为他物色过一位女学生,他一度心动,但那位女生听闻周玉书的脾气后,便断绝联系,最终此事作罢。军中将士们私下都说,刘湘有这么一位“凶婆娘”,难怪他是“耙耳朵”,在家里“怕老婆”。
尽管如此,刘湘却是位真正的男子汉。面对日本侵略,他顶着胃病亲率十万大军离开四川投身抗战。虽病逝途中,但他留下了壮烈的遗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敌军一日不退境,川军一日不归乡。”这种坚定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仰。
刘湘去世后,军中开始商议如何请周玉书前来汉口。当时担心她性格泼辣会惹事,便未告诉她实情,只说刘湘胃病复发,需要她照料。周玉书闻讯即刻收拾行李赶往汉口,途中还想着肯定是刘湘不忌口导致病情加重,打算见面后好好教训一番。殊不知,这一别竟是永诀。
抵达时,迎接她的人胸前别着白花,胳膊缠着黑纱,气氛沉重。她隐隐感到不祥,然而接待者只说是来接她。上车后,到了地方,乐声哀号,门上挂着挽联,周玉书瞬间明白了丈夫已逝的事实。她跌跌撞撞走进礼堂,眼前赫然是那口棺材,脑海一片空白,几乎无法接受。
陪同人员搀扶她劝慰,她忽然双腿一软,重重跌坐在地,现场一片沉默。随后她痛哭失声,灵堂中只剩她的哭声,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宾客。她从未想过会如此早失去丈夫,也从没预料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人们知道她难以劝解,只能让她释放悲痛。悲痛中的周玉书愤怒地将丈夫的死归咎于蒋介石,当众破口大骂,并扬言要去找蒋介石算账。
周玉书虽不通政治,但她了解丈夫与蒋介石之间的暗潮涌动。蒋介石当时力图建立全国独裁政权,不愿让刘湘这等军阀割据割让的势力坐享其成,表面和谐,背后却暗自较劲。周玉书明白这层关系,因此咒骂蒋介石是害死抗日英雄的罪魁祸首。现场无人敢反驳,只能静静听着。
此时灵堂来了一位陶姓护士,她与刘湘曾有一段绯闻。刘湘因病住院时,与这位漂亮护士结识,二人关系暧昧,护士对刘湘产生了真情,甚至希望将来与他共度余生。面对周玉书,护士坦然讲述两人往事,气氛一度紧张,众人屏息以待,生怕周玉书一怒之下失控。
出乎意料,周玉书表现出罕见的宽容。她询问刘湘的死因,陶护士透露蒋介石亲信何应钦夜夜来扰,令刘湘难以休息,医生又禁止刘湘进食,种种细节让周玉书更加痛心,将这一切归咎于蒋介石。陶护士还愿意随周玉书回四川照顾她和孩子,周玉书见她可怜,便以自己不习惯用人之名,给了她一笔银钱,了却刘湘生前的这段情债。
不久,蒋介石也亲自来吊唁。事先听闻周玉书扬言要找他算账,他只能硬着头皮前来。面对刚失夫的周玉书,蒋介石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承受她的哭骂。待周玉书哭累、骂够,蒋介石才开口保证今后会照顾好她和孩子,这才平息了风波。
之后,周玉书护送刘湘遗体回四川,沿途刘湘旧部官员恭迎十里。公祭当天,礼仪师念完祭文,周玉书突然手持哭丧棒怒砸刘湘旧部,将将领们骂得狗血淋头。见惯生死沙场的将领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周玉书提出四条条件:一、让儿子刘世英、刘世哲继承父亲职位,出任四川省主席;二、为刘湘修建宏伟陵墓;三、以刘湘字命名,创办甫澄大学;四、给予她十万元丧葬费。除第一条外,其余要求都得到同意。蒋介石虽不肯让两子继任主席,但碍于周玉书的强硬,只好授予两个孩子空头“少将军衔”,令她稍感满意。
刘湘与周玉书育有四子一女。刘湘去世时,大儿子刘世英和二儿子刘世哲还在读书,所就读的甫澄中学正是刘湘出资创办的。刘湘非常重视教育,亲自担任学校董事长,师资力量和校园设施在成都名列前茅。
两个儿子获授军衔后,经常戴着徽章在校园里炫耀,引起其他学生私下议论,称他们父亲是军阀,母亲靠国难发财。兄弟俩听闻后,怒气冲冲回家告状。周玉书得知后勃然大怒,直接跑到学校,召集全校师生停课,进行严厉训斥。
她没有文化,脾气火爆,说话直来直去,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指着学生们一顿训话,大意是批评他们无事找事,背地里说闲话。她还说:“说我发国难财?我不挣钱,哪来的甫澄学校?你们不好好读书,还骂我?我看我把学校关了,看你们还敢不敢骂!”她这一席话震慑了全校师生,虽不见得心服口服,但都开始尊敬她一家。
解决了外界的事,周玉书还要打理家务。刘湘去世,她必须独自撑起家庭。虽然性格粗犷,但在理财上极为细致。刚到重庆时,刘湘怕她花钱大手大脚,每月只给100块零花钱,但每次月底这钱几乎未动。见她如此节俭,刘湘便放宽限制,将全部收入交给她打理。
周玉书生意头脑灵活,先是用积蓄买房买田,继而经营粮食买卖和烟土贩运,凡是能赚钱的门路她都试。随着家业壮大,她成为四川知名的“女财神”。
不过,周玉书后半生并不如意。刘世英、刘世哲成了“光杆司令”,投入战场后不幸战死沙场,留下她只陪伴小儿子刘济殷和女儿刘蔚文。
四川给周玉书留下了太多苦涩回忆,1949年她带着剩下的两个孩子移居香港,后来又辗转到文莱。1971年,周玉书在文莱去世,终身依靠这两个孩子相互扶持。
刘济殷继承了母亲的商业头脑,考入四川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在南洋和美国经商,最终成为美籍华裔企业家,事业成功,还娶了郑巧雯为妻,有一女刘秀慧,三口之家生活幸福美满。
女儿刘蔚文考入成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