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秋季,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发起战争,战火迅速蔓延到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在民国以前曾是中华民族的附属国,然而随着清朝政权逐渐衰落,这片土地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朝鲜半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日本正是借助朝鲜作为跳板,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今美国的用心也同样明显,是企图利用朝鲜作为其在亚洲的前沿阵地。
这一消息传回中国。那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多年内战,国力凋敝,一穷二白,而美国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两者力量差距悬殊。是否介入朝鲜战争,成为了一个必须慎重讨论的关键问题。
彼时中华民族的英雄们纷纷站上了历史舞台,中央政府在中南海发布了明确的政策:“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意思是说,新中国四面环敌,如果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打败美国,无疑将震慑四方敌人,赢得尊重。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气概高昂,跨过鸭绿江,战火瞬间点燃。志愿军的战略目标就是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出三八线,重新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这场战争在国际上普遍被看作是中华民族必败的局面,但中国士兵却展现出了“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刚烈气概和血性。
前三次战役中,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英勇拼搏,我军成功抵挡并击退了敌军的猛烈进攻。美国被迫临时更换指挥官,李奇微将军就在这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
李奇微自称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甚至自诩比中国人更懂中国,认为凭借自己的指挥可以轻易击败中国志愿军。他狂妄宣称:“三天内必定收复汉城!”
此时,志愿军经过连续的围追堵截,身心疲惫,终于得以稍作休整。而38军接到了阻击敌军的艰难任务。38军下辖三个师,其中113师和114师已后撤至大后方,距离前线较远,112师则担负起主攻重任。
112师果断接受任务,但为了避免大规模伤亡,先派出一小队部队前沿阻击,以探查敌军实力。执行这一艰难任务的是徐恒禄所在的5连。面对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5连以少量兵力坚守前线,武器装备远逊于敌军,如何有效阻敌成为当务之急。
徐恒禄细心挖掘战壕,借望远镜仔细观察敌军动态。忽然,他发现左前方原本荒芜的地带竟然生长出一片茂密的森林。
他问身旁的文凯:“前方以前有树林吗?”文凯见多识广,记忆清晰,断然答道:“没有,连长,树林在缓缓移动。”
这突如其来的异象令徐恒禄心生妙计。既然敌军计划偷袭,不如就利用敌人的诡计,设下瓮中捉鳖的陷阱。
他派出侦察小队,秘密侦查敌军兵力和装备情况,接着根据敌军的行军路线布置伏兵。正如孙子兵法所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徐恒禄经验丰富,先以小股部队诱敌深入,引敌误以为主力就在此处。待敌军陷入包围圈时,我军便发起突袭,一举歼灭敌军。
敌军也并非愚蠢。确认主力部队位置后,他们调动大炮、坦克和飞机,对阵地展开了疯狂轰炸,誓要将志愿军彻底消灭。当他们确信前线无人能生还时,大步向前推进。
然而我军早已撤退至两侧山林,形成合围之势。首战下来,敌军损失惨重。
经过教训,敌军变得更狡猾,决定先消耗志愿军弹药。志愿军弹药本就紧缺,待弹尽粮绝后,敌军计划发动强大炮火优势,进行全面反攻,期望一举歼灭志愿军。
徐恒禄深谙敌军套路,早已预判对方的陷阱。既然敌军设下陷阱,我军就主动跳入陷阱,借兵法诡道反制敌人。
他下令减少炮火使用,将部队分散隐蔽,诱使敌军肆意轰炸,保护人员安全,但绝不允许敌军突破阵地。
敌军炮火轰炸过后再次发动冲锋,徐恒禄命令部队向山下抛石,石头砸向敌军阵地,敌军误以为是手榴弹,纷纷卧倒。等待许久未见爆炸,他们爬起时才发现只是石头。
敌军因此判断志愿军已弹尽粮绝,接着大步前进,准备收网。却不料更大的滚石从山上滚落,犹如《三国演义》里的古老战法,冷兵器时代的技巧在现代战场上重现,令敌军猝不及防。
滚石砸伤大量敌兵,令许多人丧命,化作荒野孤魂。尽管如此,敌军依旧不退缩,继续进攻。
此时,徐恒禄一声令下,炮火齐开,射程内的敌军几乎全部被歼灭,逃回的寥寥无几。
几场激烈战斗下来,敌军损失惨重,愈发疯狂反扑。5连原本人数有限,多次阻击后,所剩无几,不足十人,但他们依旧坚守阵地,无法撤退。
距离完成上级交代的阻击任务还有半天时间,一名伤员为了节省纱布给战友使用,悲壮地说道:“我快不行了,别浪费了。”说罢,拿起一颗手榴弹,耗尽最后力气冲入敌营。
正是凭借这般无畏与牺牲,5连最终完成了上级的任务。撤退时,活着的仅剩三人,泪水滚落脸颊。
他们的战友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山头,但他们坚信,英灵将化作守护中华大地的力量,永远护佑着祖国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