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周瑜没歇着,接着为东吴的发展忙活。孙权派他去打曹仁驻守的南郡,他带头冲在最前面,被流箭射中了,这一箭成了他一辈子的病根。
虽然治了一阵子,好了些,但后来不停地操劳,旧伤没好利索,身体也越来越虚。南郡之战没打赢,周瑜心里憋着劲,没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就懈怠,照样扛着东吴的重担。
是公元210年,周瑜跟着军队去打巴丘,终于撑不住了。旧伤犯了,加上常年累月的劳累,年仅36岁就去世了。
周瑜学问深,本事大。家里是做官的,从小耳濡目染,文韬武略都通。少年时认识了孙策,两个年轻人心思投合,后来一起为江东的霸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孙策有好长一段时间到处打仗,居无定所。周瑜这期间帮了他不少,不光给钱给物,道义上也一直支持。孙策后来建立了东吴政权,直接让周瑜当中军督。俩人在战场上配合得特别好,人称“江东双璧”。
赤壁之战是周瑜打仗最厉害的时候,曹操带着百万大军压过来,东吴内部立马分成两派。一派想打,一派想投降。张昭这样的大官都劝孙权归顺曹操,周瑜却站在主战这边。
他跟孙权分析,曹军不擅长水战,还想出了火攻的主意。周瑜把计划想得细细致致,又带头去执行,这场仗最后赢了个大的。这一仗让东吴和蜀汉的联盟稳了下来,周瑜的名气也更大了。
周瑜的忠心和聪明不光在战场上看得出来,孙策死后他的表现更没话说。孙策临死前把整个东吴托付给他,让他辅佐年幼的孙权。周瑜没辜负好友的托付,果断担起稳定江东的责任。
当时局势乱,他一头扎进安定东吴的事里,为稳住内部、挡住外面的威胁做了很多事,让东吴顺顺利利地过渡过来。
专家学者对周瑜的死研究了不少,《三国演义》里说他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这故事很多人知道,可那是编的。
实际上,周瑜是常年劳累,积劳成疾才早死的。学术界一直很认可他的贡献,说他不是心胸狭隘、嫉妒人才的人,反而是对东吴特别忠诚、拼尽全力的好将领。
南郡之战也能看出周瑜的勇敢和聪明,赤壁之战刚结束,周瑜马上就去打南郡。那地方是曹操手下曹仁守着,这一仗是曹魏和东吴又一次重要的较量。
周瑜在战场上很勇猛,可不小心被敌人的流箭射中了。这一箭把他伤得很重,成了后来的病根。
当时的医术让他暂时好了些,可长时间的劳累和复杂的权力斗争,让他身体越来越差,病老反复,整个军队都知道。
周瑜处理内政也有一套,能看出他不一般的本事。不打仗的时候,他好几次去蜀汉,跟刘备的谋士们从多方面商量策略,让两家的联盟更稳固。
他不光是个厉害的军事家,还是个出色的外交家。靠着聪明和勇气,他一直巩固着东吴在东汉末年的地位。
不用多说,周瑜在东吴威望高,地位重要,他和孙权、其他东吴大臣一起面对强大的曹魏和蜀汉。他一死,孙权和整个东吴都震动了,直接影响了东吴后来的战略安排。孙权少了这么个得力助手,再也没人能挑起东吴的担子。
周瑜年纪轻轻就没了,成了历史里的悲剧人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为东吴的发展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罗贯中写的“气死周瑜”的故事虽然好看,可不能代替真正历史上那个忠心耿耿、不怕辛苦的将领。
真实的周瑜心胸宽,又忠诚可靠,真是东吴的基石和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