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唐的大敌“突厥”,现在是哪个民族?说起来你别不信
迪丽瓦拉
2025-09-21 15:05:36
0

公元626年,突厥大军直扑泾阳,剑拔弩张,兵锋直指长安。那时,突厥骑兵与长安的距离不过四十里,一旦突袭,便能直接逼近长安城。面对这样的紧迫局势,李世民不得不做出痛苦决定,亲手杀白马,并与突厥可汗缔结了著名的“渭水之盟”。我们都知道,城下之盟通常意味着屈辱,往往需要割地赔款、甚至割肉给敌方。李世民在这场和约中感受到了极大的耻辱,但他也没有沉默,而是夜以继日地筹划复仇,开始加强军备,最终发动了唐朝灭东突厥的战役。经过这场决定性的战争,突厥从此开始衰退,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唐朝后期,“突厥”这两个字几乎消失在史书中,几乎看不见任何迹象。

那么,曾经一度压倒隋唐王朝的突厥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曾经庞大的突厥民族,现在又分布在了哪些地区、成了哪些民族呢?让人意外的是,突厥至今仍在全球存在,他们的后裔如今总人口高达1.82亿,横跨欧亚大陆。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下突厥的兴衰历程。

关于突厥的起源,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漠北索国说”、“海神胤裔说”和“平凉杂胡说”等,这些理论各自带有一定争议,而且与后文讨论无关,因此这里不再一一展开。我们采纳了大多数历史学者的观点,认为突厥的起源与柔然汗国的“锻奴”有关。

公元五世纪中叶,突厥部落归顺了柔然汗国,但他们并非融入柔然,而是以“锻奴”的身份成为柔然的附属部落。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突厥部落并没有与柔然完全融合,而是在独立发展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数万人的部落。这个部落有着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拥有稳定的聚集地;第二,掌握先进的锻铁技术;第三,保持着独特的文化。这些优势使得突厥在阿尔泰山一带逐步崛起,并团结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

突厥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掌握了精湛的锻铁技术,这使得他们能够制造出更为先进的兵器,同时也强化了部落的凝聚力。相比其他四散流动的游牧民族,突厥的部落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得他们在军事上拥有了极大的优势。就像后来的女真部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靠的就是努尔哈赤所创建的八旗制度,突厥部落虽然没有八旗制度,但通过文化和职业的统一,最终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动员能力。

但任何部落的崛起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努力,外部环境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突厥崛起的外部契机正是柔然汗国的衰败和中原王朝的分裂。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忙于内斗,根本无暇顾及北方的游牧民族,这就为突厥的崛起提供了长期的空档期,直到隋朝建立之前,突厥部落借此机会扫平了北方其他游牧部落,迅速占领了大片领土。

突厥的巅峰时期,疆域辽阔,东至辽海,西至里海,北至北海,南至阿姆河南,几乎横跨了整个欧亚大陆。按照现代的坐标来划分,突厥的领土从中国东北的辽河一直延伸到阿塞拜疆的里海,从俄罗斯的贝尔加湖一直蔓延到阿富汗地区。这块庞大的版图不仅涵盖了无数资源,而且也造就了强大的人口基础。突厥在这一时期的军事力量堪称惊人,史书中记载突厥“控弦百万”,这意味着他们的骑兵队伍庞大而强悍,战斗力非同小可。与匈奴三十万骑兵的规模相比,突厥的百万大军显得更为庞大,足以压制当时的所有对手。

在南北朝、隋朝和唐朝初期,突厥几乎无敌于世。无论是隋朝还是唐朝,都与突厥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突厥一度在这些政权面前表现出极强的气焰,甚至在某些时候试图模仿北魏的做法,向中原进军、饮马黄河。然而,即便李世民也不得不在突厥面前暂避锋芒,李渊甚至为此感到恐慌,考虑过迁都的可能。

但突厥的巅峰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东西突厥的分裂,中原王朝开始逐步对游牧民族展开军事压力,突厥的衰退也随之加速。特别是东突厥可汗沙钵略和西突厥阿波可汗之间的权力斗争,使得突厥的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正如历史所示,任何没有外部敌人的王朝都容易陷入内耗,游牧民族尤其如此,像匈奴的南北分裂、突厥的东西分裂、蒙古的四大汗国等,都在历史中一再重演。

这一分裂局面在隋朝建立后愈加严重,尤其是在杨坚的挑拨下,公元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且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期。突厥的内部矛盾加剧,分裂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尽管突厥的势力在短期内依然强大,但随着隋朝的三征突厥,以及内部分裂的加深,他们的衰退也变得愈发明显。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渭水之盟后,通过扶植薛延陀可汗来削弱东突厥的力量,进一步加剧了东突厥的衰退。随着自然灾害的袭来,尤其是一场大雪覆盖了草原,导致大量牛羊冻死,人们因严寒死去,东突厥的社会经济体系几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部落反叛和唐朝的大规模军事打压,东突厥最终无法抵挡,被唐朝彻底消灭,李世民也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荣誉。

然而,突厥并未彻底消亡。李世民驾崩后,突厥余部在阿史那贺鲁的带领下逐渐恢复,并在西域建立了新的根据地,逐步强大。在唐朝为镇压西域突厥势力而不断调遣东突厥人的过程中,这些突厥余部最终决定复国,建立了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在唐朝时期一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甚至一度迫使武则天考虑与其和亲。尽管如此,曾经的“控弦百万”的突厥已不复存在,突厥势力逐渐分裂并衰退。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开元盛世,朝廷空前强大,成功镇压了突厥残余势力,并联合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彻底消除了突厥的威胁。最终,“突厥”这一词再也没有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那么,突厥的后裔如今在哪里呢?历史的演变中,突厥有一部分人融入了鲜卑,之后又与其他部落融合,最后逐步融入蒙古和女真族群,特别是在中国北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仍然可以找到突厥的后裔。但这些后裔已经不再保留突厥的语言和文化,完全融入了华夏文明,突厥的文化也随之消失。而另一部分突厥后裔则迁移至欧亚地区,继续保持着突厥语言与文化,形成了现代的突厥语系,包括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哈萨克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填海造陆:亚历山大大帝的提尔围...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高歌猛进,在广袤的亚洲大陆犹入如无人之境。无论老对手希腊人,还是...
原创 历... 最近国际外交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算账大戏。德国基民盟主席默茨拿着计算器,气势汹汹地向俄罗斯提出...
“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 新京报讯 据“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12日,“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展”在...
唐代陶瓷版“西游记”:勾勒古代... 《西游记——唐代陶瓷中的丝路文明》展12日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展出唐代陶器、瓷器近百件,其...
原创 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英雄的气概贯穿天地,历经千秋,依然激荡人心。我们总是歌颂英雄,追随他们的步伐...
八边形东方古堡,四百年岭南乡情 航拍道韵楼 身穿旗袍的游客在道韵楼屋檐下拍照 总策...
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谈... 权威访谈|生动讲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 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原创 关... 1948年10月29日,东野的第7纵队、第8纵队和第9纵队以及独立第2师怀揣着大胜的威势,迅速南下营...
大明中兴能臣:万历朝的改革孤灯... 江陵的秋雨总带着潮湿的凉意,张居正站在翰林院的廊下,看着檐角的水珠滴落青石板。那时他还是个三十岁的翰...
原创 不... 在梁山泊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个始终让人感到遗憾的缺席者——晁盖。他是聚义厅的奠基人,是带着七个兄弟劫了...
原创 庐...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这篇文章的改写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 --- 1...
原创 毛... 毛主席曾经提出过一句话,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这句话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创 溥... 皇帝,这个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位居至尊的角色,是封建社会下专制政治制度的象征。作为天子,皇帝不仅拥有至高...
原创 李... 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安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的功臣李远的儿子,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李远曾担任蔚州地区...
原创 鳌...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君主,他在位期间留下了无数辉煌的功绩。然而,在康熙亲政的初期...
原创 元...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宣告称帝,标志着明朝的正式建立。随着明朝政权的稳定,朱元璋迅速采取了北伐行动...
将星陨落彭亡山!最可惜的东汉开... 关注 岑彭,南阳郡棘阳县人,新朝末年在家乡当县长。更始元年(公元23年),起义军围攻宛城,守城的岑...
原创 野... 刘伯温,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至今依旧被广泛传颂。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很多关于他的故事都带有浓厚...
原创 河... 昨日有读者私信询问《天下长河》中靳辅与阿席熙谁的品级更高。大多数人猜测,他们可能是平级的,皆为从一品...
原创 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白善烨担任韩1师的师长,是韩国军队中的准将军官,被李承晚视为得力干将之一。白善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