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出狱后下场如何?为了不连累家人,他果断学了一回武则天!
迪丽瓦拉
2025-09-21 15:32:19
0

1996 年 10 月的一天,上海提篮桥监狱的铁门 “哐当” 一声打开。65 岁的姚文元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秋日的阳光里,眯了眯眼。二十年前被带走时,他还是头发浓密的中年人,如今已是鬓发斑白,背也有些驼了。

“姚文元,出来吧。” 狱警的声音平淡无波。

他拎着一个旧帆布包,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和一本磨破了角的《现代汉语词典》。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他抬头望了望天上的云,心里反复念着一个名字:金英。他的妻子,那个等了他二十年的女人。

回家的路比想象中长。女儿来接他,坐在出租车里,谁都没说话。车窗外的上海变了样,高楼像春笋似的冒出来,街道上车水马龙,他记忆里的老弄堂被挤得只剩窄窄一条。

推开家门,一股熟悉的煤炉味扑面而来。墙上挂着三个孩子的照片,从稚气孩童长成了青壮年,可他的目光扫过客厅,却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妈呢?” 他声音沙哑地问。

女儿别过脸,眼泪掉了下来:“爸,妈她…… 一个月前走了。”

姚文元手里的帆布包 “啪” 地掉在地上。他一步步挪到客厅中央,那里挂着一张黑白照片,金英穿着蓝色卡其布上衣,眉眼还是年轻时的样子,只是眼角的皱纹深了些。照片前的香炉里,香灰还带着余温。

“怎么会……” 他伸手去摸照片,指尖抖得厉害,“她不是说好了,等我出来吗?”

金英等了他二十年。

1976 年 10 月,姚文元被带走的那天,金英正在厨房烙饼。三个孩子吓得躲在桌底,她把孩子揽进怀里,望着突然闯进家门的人,只问了一句:“他啥时候能回来?” 没人回答她。

那时候大儿子刚上初中,小女儿还在幼儿园。金英原本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当会计,丈夫出事后,她被调到车间做挡车工,每天站在机器前十二个小时,回家还要给孩子缝补衣服、熬粥。有人指着她的后背骂 “反革命家属”,她从不还嘴,只是把头埋得更低。

最难的是 1981 年,姚文元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消息传来。那天金英接小女儿放学,孩子仰着头问:“爸爸是不是不回来了?” 她蹲下来,摸着女儿的头说:“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做事,做完了就回来。” 夜里,她抱着三个孩子的睡颜,眼泪把枕巾湿了一片又一片。

为了让孩子抬起头做人,金英从不让他们提 “姚文元” 三个字。大儿子考大学时想报政法系,她劝他:“咱学工科吧,凭手艺吃饭,踏实。” 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跑回家哭,她就把孩子搂在怀里,一遍遍地说:“咱不惹事,也别怕事,日子总会好的。”

她的身体就是这样熬垮的。四十多岁时就得了严重的关节炎,阴雨天疼得直不起腰,却舍不得去医院,自己找些草药敷在膝盖上。1996 年夏天,离姚文元出狱只剩一个月,她咳得越来越厉害,去医院检查,已是肺癌晚期。弥留之际,她拉着大女儿的手说:“别告诉你爸我走得急,就说…… 就说我等他到最后了。”

处理完金英的后事,姚文元被组织安置到浙江湖州。那是一栋带院子的平房,院墙外种着两排梧桐树,叶子落下来能铺满半条街。组织上给了他每月 4000 元的生活费,还派了个老警卫员照顾他的起居。

他过上了深居简出的日子。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在院子里打一套太极,然后坐在窗前写东西。他想写本回忆录,把自己这辈子的事说清楚 —— 从上海卢湾区宣传部的小干事,到被张春桥赏识一路进京,再到 “四人帮” 垮台后的二十年牢狱,一笔一笔都写得很细。写累了,他就翻出金英的照片,看她年轻时扎着麻花辫的样子,一看就是一下午。

有次老警卫员收拾屋子,看到他写的回忆录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金英的字迹:“家里都好,勿念。” 那是 1983 年探监时,金英塞给他的,被他折成了小小的方块,磨得边角都软了。

他试着把回忆录交给组织审核,想出版。可送上去后就没了音讯。后来老警卫员带回来一句回话:“安心养老吧。” 姚文元没再提这事,只是把稿子锁进了抽屉,钥匙挂在脖子上,贴身带着。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孩子们偶尔来看他,带着孙子孙女。他话不多,只是给孩子削苹果,看着孙子在院子里跑,嘴角会偷偷翘起来。有次小孙女指着墙上的日历问:“爷爷,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呀?” 他愣了愣,说:“爷爷以前…… 是个写字的。”

2005 年冬天,湖州下了场大雪。姚文元的咳嗽越来越重,躺在床上,连抬手的力气都没了。孩子们围在床边,大儿子红着眼问:“爸,您还有啥要交代的?”

他喘了口气,示意大女儿把耳朵凑过来:“我死后,骨灰…… 跟你妈合葬。”

“墓碑上…… 别刻名字。” 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雪花落地,“就像…… 就像武则天那块碑,啥也别写。”

孩子们愣住了。他们知道武则天的无字碑,那是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的意思。可父亲这是……

“我这辈子…… 连累你们妈够多了。” 他望着窗外的雪,眼睛里泛起水光,“别让旁人知道…… 你们是我的孩子。平平安安过日子,比啥都强。”

2005 年 12 月 23 日,姚文元在湖州的平房里闭上了眼睛。

孩子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送到上海,与金英合葬在一处普通的公墓。墓碑是块青灰色的石头,没有名字,没有生卒年月,只在角落刻了一朵小小的菊花 —— 那是金英生前最喜欢的花。

有年清明,大女儿带着孩子去扫墓,看到墓碑前放着一束白菊,不知道是谁送的。孩子指着墓碑问:“奶奶旁边是谁呀?” 女儿蹲下来,轻轻抚摸着冰冷的石碑,说:“是一个…… 很想念奶奶的人。”

风吹过公墓的松柏,沙沙作响。那块没有名字的墓碑,立在密密麻麻的墓碑群里,像一个沉默的句号。它藏起了一个复杂的人生,也藏着一个男人最后的愧疚 —— 那些无法弥补的亏欠,那些想护家人周全的煞费苦心,终究都化作了这无言的石碑,立在岁月里,再也不被惊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守... 诸葛亮在守卫街亭时,并没有选择赵云、魏延或姜维,而是决定派遣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这背后其实有诸葛亮自...
原创 沙... 他是最传奇的沙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深埋在地下,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九年后,他...
原创 顺... 顺治的真正死因?真的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最近关于施琅的话题很火,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而我在刷这些讨...
原创 李... 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开始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吧。如今,门神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现代住宅的大门普遍较窄,城市...
原创 陈...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人便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经济、稳定政局,并努力收复失地。1950年...
原创 央... 央视:日本忘战必危广岛和长崎原子弹65万日本人死亡只能无条件投降 1678字 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多...
原创 真... 在动荡的时代,许多传奇人物应运而生,他们凭借非凡的胆略和智慧,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英雄。像抗金名将岳飞...
原创 朱... 小编在大学时,曾经在寒假期间去了一家星级酒店做服务员。大家都知道,服务员通常学历较低,素质相对较差。...
原创 知... 作为官员,能被称为“青天”的,必定是那些刚正不阿、清廉自守、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宋代的包拯,就是...
原创 1... 1919年,张清荣出生在河北保定,家里是富农背景。小时候,他看到军阀打仗和日本人入侵,地方上混乱。 ...
那个卖香料的男人,和两个从他公... 19世纪中叶,世界闻起来……挺有味道的。城市里到处是马,马车是主流交通工具。这意味着街道上到处是马粪...
原创 末...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
蒋经国为何被称作“建丰同志” 作者 |星火·薪火 无论是前几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还是今年热播的《沉默的荣耀》,剧中都有一个相...
原创 宋... 宋朝建立不到一百年,文治武功的基础尚在巩固之中,国家的未来需要一位贤能的君主来继续传承和发展。皇位的...
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研究新成果:坑... 记者18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在国际权威科技考古期刊《考古科...
原创 美... 问一个问题:日本侵华到底图的是什么?抢土地?抢资源?不。几十年来,日本右翼不断否认自己的罪行,提出所...
毛泽东称赞“了不起的奇迹”:红...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
原创 波... 1924年夏天,波兰当局接到消息,说在布列斯特的山脉中,隐藏着一座一战时期的军需库。知情人士透露,这...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广泛认为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智慧和策略至今仍为人称道,大...
原创 关... 云长的威名震慑华夏,孟起的名字则传遍关中。马超自有吕布的勇气,曾与“万人敌”张飞激战,势均力敌,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