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古神话里的“息壤”到底是何物?明朝才子早已道出了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9-21 15:31:29
0

说起上古神话,你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哪些画面呢?是盘古用力开天辟地的震撼场景?是愚公日复一日、不屈不挠地移山的坚韧?是牛郎织女在银河之畔鹊桥相会的温馨浪漫,还是别的什么神话故事?

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一些难以理解、超越常理的元素。即便到了今天,科技高度发达,我们依然无法准确解释这些故事背后的真实含义,甚至有人质疑,这些仅仅是古人丰富想象的产物,根本没有发生过。

然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正是出现在这些神话故事里的某种神秘事物——大禹治水时使用的“息壤”。这个“息壤”直到明朝才被揭开其真实面目,但至今仍充满谜团。

那么,这个息壤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鲧在治水过程中使用了它,却最终因此丧命?甚至连尧帝也因此大怒,究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番。

无论是东方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明,纵使相隔千里万里,却常常可以发现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关于上古大洪水的传说。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一情节几乎都能找到影子。

在西方,最著名的便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即便到了现代,提到世界末日或大灾难,许多人依然会联想到诺亚方舟的情景,认为人类借助方舟得以生还。

而在东方文化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其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

传说中,远古时期,因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发生了碰撞,导致了“擎天柱”倒塌,天地塌陷,才有了女娲补天与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洪水传说,都充满了神话的色彩。这些故事历经千年流传,但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许多细节未能得以保存,因此我们将它们归为神话传说也并不为过。

现代生活中,科技和防洪设施已经大幅提升,防洪抗洪的技术手段应有尽有,河流周边的居民生活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因此,很多现代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当时的大禹如何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面对肆虐的洪水,用简陋的木器、石器来治理九州的水患呢?

《淮南子》一书中提到,大禹治水时,使用了“息壤”来填塞洪水。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能用来修筑堤坝,还能在遇水后膨胀,吸水性极强,随着水势的变化自行增长,从而起到抗洪的作用。这听起来,简直像是神奇的魔法!

而关于息壤的来历,据说是大禹的父亲鲧从天帝那里偷得的。这一行为引发了天帝的极大愤怒,鲧最终也因此被处死。

在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被贬谪而外出游览,他听说在一座寺庙中有大禹留下的息壤,于是便亲自前往一探究竟。柳宗元发现,寺庙旁的佛堂地面不知为何发生了不自然的鼓起,地砖竟被顶了起来。寺里的僧人告诉他,这块地即使重新铲平,过一段时间也会再次鼓起。然而,柳宗元并不相信这一说法,认为这不过是迷信之谈,便没有在意。

与柳宗元的态度不同,苏东坡则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传说中,他曾在荆州城南门外亲眼见过息壤,并在旁边的石碑上读到了有关其特性的文字。石碑上提到,息壤即使被铲除后,过一段时间也会自己复生。苏东坡认为这绝非巧合,他在诗文中称其为天帝神力的体现,是人间难得一见的奇景。

女娲是神话中的伟大人物,她所做的两件事至今被传为佳话:一是补天,二是造人。在她创造人的故事中,描述是这样的:女娲来到河边,捏起一团黄土,掺水揉成泥人。奇迹发生了,泥人一落地,立刻便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类。女娲的双手有限,于是她心生一计,将树藤浸泡泥浆,甩在地上,瞬间便有了成群的“人”出现。

这个故事或许也为息壤的神奇增添了一份佐证——息壤似乎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神物,可以自我生长。

时光流转,进入了明朝。明代才子杨慎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息壤其实不过是普通的农田土壤,命名为“息壤”是因为它让百姓能休养生息,误将其视作神物,曲解了其含义。

但许多人不禁发问:既然息壤如此普通,鲧为何偷盗它会引发天帝愤怒?难道不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吗?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简单。鲧之所以激怒天帝,并非因为偷盗了息壤,而是他在治水过程中采取了错误的做法——一味堵塞,未能有效疏通水道,结果造成了更大的灾难,导致良田被淹。

而大禹之所以能够成功治理水患,并非依赖于神奇的息壤,而是因为他深知水的规律,了解如何通过疏导与筑堤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洪水,最终实现了治水的伟大成就。杨慎的这一解释,在当时的思想背景下非常先进,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也因此受到许多后人的推崇。

随着研究的深入,后人对于息壤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些少数民族的神话认为息壤是神的皮肤、死皮,甚至有的说它是神的排泄物,这些解读无疑将息壤视为神的“遗弃之物”,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宋代,有人认为息壤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若埋入地下便可防止洪灾。更有史书记载,秦武王曾“于息壤盟誓”,这让人怀疑,息壤可能仅仅是一个地名,而鲧当初治水的地点,恰好也可能位于此。

神话故事自古至今,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免会出现偏差。那些坚信神话的人,多是浪漫主义的追随者,他们相信神力与神物,视其为信仰与希望的寄托。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探索与解读也逐渐浮出水面。或许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些所谓的“神话”并非神迹,而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所体现。难道这不是一种全新的乐趣和视角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守... 诸葛亮在守卫街亭时,并没有选择赵云、魏延或姜维,而是决定派遣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这背后其实有诸葛亮自...
原创 沙... 他是最传奇的沙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深埋在地下,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九年后,他...
原创 顺... 顺治的真正死因?真的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最近关于施琅的话题很火,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而我在刷这些讨...
原创 李... 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开始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吧。如今,门神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现代住宅的大门普遍较窄,城市...
原创 陈...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人便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经济、稳定政局,并努力收复失地。1950年...
原创 央... 央视:日本忘战必危广岛和长崎原子弹65万日本人死亡只能无条件投降 1678字 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多...
原创 真... 在动荡的时代,许多传奇人物应运而生,他们凭借非凡的胆略和智慧,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英雄。像抗金名将岳飞...
原创 朱... 小编在大学时,曾经在寒假期间去了一家星级酒店做服务员。大家都知道,服务员通常学历较低,素质相对较差。...
原创 知... 作为官员,能被称为“青天”的,必定是那些刚正不阿、清廉自守、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宋代的包拯,就是...
原创 1... 1919年,张清荣出生在河北保定,家里是富农背景。小时候,他看到军阀打仗和日本人入侵,地方上混乱。 ...
那个卖香料的男人,和两个从他公... 19世纪中叶,世界闻起来……挺有味道的。城市里到处是马,马车是主流交通工具。这意味着街道上到处是马粪...
原创 末...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
蒋经国为何被称作“建丰同志” 作者 |星火·薪火 无论是前几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还是今年热播的《沉默的荣耀》,剧中都有一个相...
原创 宋... 宋朝建立不到一百年,文治武功的基础尚在巩固之中,国家的未来需要一位贤能的君主来继续传承和发展。皇位的...
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研究新成果:坑... 记者18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在国际权威科技考古期刊《考古科...
原创 美... 问一个问题:日本侵华到底图的是什么?抢土地?抢资源?不。几十年来,日本右翼不断否认自己的罪行,提出所...
毛泽东称赞“了不起的奇迹”:红...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
原创 波... 1924年夏天,波兰当局接到消息,说在布列斯特的山脉中,隐藏着一座一战时期的军需库。知情人士透露,这...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广泛认为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智慧和策略至今仍为人称道,大...
原创 关... 云长的威名震慑华夏,孟起的名字则传遍关中。马超自有吕布的勇气,曾与“万人敌”张飞激战,势均力敌,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