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讲述的是南宋的历史故事,尽管这些情节都是虚构的,带有“莫须有”的成分。影片在叙述中巧妙地避开了“南宋”这一敏感词汇,仅使用“大宋”来代指。实际上,北宋早已山河破碎,皇室成员和百姓都被金人掳掠,旧朝的覆灭让人心寒。南宋建立后,身处偏安之地,国人时刻心惊胆战,生怕北方敌人的再次侵袭。为了方便后来的研究者,历史学家把大宋一分为二,北宋与南宋,然而南宋的统治者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划分,坚决自称为“大宋”。
在《满江红》的故事中,三位关键人物分别是秦桧(宰相)、岳飞(将军)和赵构(皇帝)。首先,秦桧的出场,他的每一个举动和安排都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他的策划如同编织者,操控着事件的进程。接下来是岳飞,虽然他的身影并未直接出现在影片中,但他在风波亭的悲壮结局和诸多留传至今的诗词成为了故事的核心和深意所在。最后是赵构,这位大宋皇帝的身影也未曾在屏幕上显现,但他却是决定秦桧与岳飞命运的关键。
在这三人中,岳飞作为民族英雄,命运最为惨痛。他年仅39岁便遭到赵构的冷落和秦桧的陷害,在风波亭遭遇了惨死的无情结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桧这个被历史称为千古罪人的奸臣,虽然屡屡作恶,陷忠良于绝境,却活到了65岁;而胆怯懦弱的开国皇帝赵构,直到80岁才安然去世,直到南宋建立六十年后才告别尘世。这三位人物在南宋的建立、稳定和未来的走向上,无疑各自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谈及赵构,他的南宋建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早期被金军追打而逃,成了不折不扣的惊弓之鸟,但后来他定都临安(今日的杭州),甚至短暂地奋起反击,才得以组建岳家军和韩世忠等著名抗金将领的阵营。然而,他心中存有私念,害怕北宋的正统皇帝会被岳飞带回来,使得自己在历史位置上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对岳飞“迎二帝”的提法耿耿于怀,不惜要置岳飞于死地,亦是情理之中。
岳飞是怀揣着一颗“精忠报国”之心的民族英雄,他的目标直指收复失地,毫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与生死,战斗的勇气和才能无人可比。然而,他在权谋方面却显得十分拙劣,敢于说出真相,竟因此激怒了包括秦桧在内的众多文武大臣。他在面对金人的问题时,始终与皇帝意见相左,最终以悲惨的方式死于赵构之手,这不仅令人惋惜,更俨然是对历史的一种愚弄。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在抗金战斗中,重创金军,使得北方敌人不敢轻易侵犯南宋的领土,为南宋的延续立下了赫赫战功,延续了这些年的生存。
秦桧则像是赵构手下的爪牙,完全得到了皇帝的宠信,有着左右逢源的能力,他对皇帝的每一次指示都能言听计从。与金人的角力中,他善于周旋,既满足了金人的利益诉求,也保护了南宋皇帝的统治地位,赵构当然乐见其成。面对岳飞的威胁,皇帝甚至忍不住询问:“岳飞真的有罪吗?”秦桧却轻描淡写地用“莫须有”三字,便将这位英雄推向了不归路。秦桧的卖国政策和与金人的频繁谈判,虽在短时间内帮助南宋存续,却总是埋下了日后更大隐患的种子,直到忽必烈的再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