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国放弃了几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为何不肯放弃1、2万的马岛?
迪丽瓦拉
2025-09-21 19:32:45
0

作为曾经的殖民强国,英国的殖民帝国一度遍布全球,近60个国家都曾在其统治之下。英国的领土面积曾一度达到355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壮丽的帝国也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然而,随着一战和二战的战争消耗,以及各殖民地兴起的独立运动,很多英属殖民地纷纷争取独立,英国也在不断的放弃中失去了约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领土。按理说,已经失去了这么多殖民地的英国,对于位于南大西洋、距离本土约13000公里,面积仅1.2万平方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即福克兰群岛),应该会选择放弃。但令人意外的是,英国不仅没有放弃这片遥远的小岛,反而在经济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与阿根廷为了马岛爆发了冲突。为何英国如此坚持马岛?

英国为何不放弃马岛?

在阿根廷,马岛被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而英国人则称其为“福克兰群岛”。该群岛位于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之间,涵盖了大马尔维纳岛、索莱达岛及其他700多个小岛。英国将大马尔维纳岛和索莱达岛分别称为西福克兰岛和东福克兰岛。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17世纪之前,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一片荒凉的土地,没有任何人类的足迹。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阿根廷学者认为葡萄牙探险家斯蒂文·戈麦斯于1520年首次发现了马岛。然而,英国人则宣称是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于1592年最早发现了马岛,甚至荷兰、法国等其他国家也曾宣称自己是最早发现者,因此马岛的具体发现时间至今无从考证。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英国航海家约翰·斯特朗于1690年首次登上了大马尔维纳岛,并将大马尔维纳岛和索莱达岛之间的海域命名为“福克兰海峡”,随后英国人用这个名字命名了整个群岛。

在英国之后,法国探险家也曾到达马岛,并将其命名为马洛伊内斯群岛,这就是后来西班牙语中的“马尔维纳斯”的由来。到了1764年,法国人开始在索莱达岛上建立港口和居民点,而英国人也随即在大马尔维纳岛上建立了自己的据点。英法两国的争夺很快引起了西班牙的注意,西班牙声称马岛属于其管辖范围,并要求两国撤出马岛。1766年,西班牙以2.4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中买下了索莱达岛,并要求英国撤离大马尔维纳岛。然而,英国自然不会轻易退让,双方时常发生摩擦,甚至在1770年6月,西班牙派兵向英国驻岛人员发射炮弹,试图通过武力将其驱逐。

英西对峙与临时妥协

作为当时“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显然在军事上不逊色于英国,这一举动迅速激怒了英国。英国随后开始大规模扩充皇家海军,威胁要与西班牙开战。最终,法国王室出面调解,两国达成协议,英国继续驻守大马尔维纳岛,而西班牙则在索莱达岛上驻守,双方各自控制一座岛屿。虽然两国达成协议,但由于地理上相隔较远,且维护成本高昂,英国在1774年选择撤出大马尔维纳岛,仅留下了一个刻有“福克兰群岛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铭牌,宣告对马岛的主权。

西班牙接管后,开始任命总督,进一步巩固对马岛的控制。然而,在随后的法国西班牙战争中,西班牙战败并向拿破仑投降,英国趁机打击西班牙的海外势力,并登陆阿根廷。西班牙在南美的势力衰退,英国的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对马岛的影响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继承了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岛屿成为了阿根廷的一部分。

马岛争端的升温

随着阿根廷的独立,马岛的争议开始显现。英国最初对此并未过多关注,阿根廷也开始向马岛派遣移民,试图发展岛上的经济和建立基础设施。然而,在阿根廷政府计划大规模发展岛屿时,英国政府却突然向阿根廷提出,马岛属于英国领土。阿根廷方面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双方的争斗开始升级。

1833年,英国通过武力占领了马岛,驱逐了阿根廷的总督,重新确立了对马岛的主权,并开始在岛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英国人社区。此后一个多世纪里,阿根廷政府虽未承认英国的统治,但由于英国的强势,其对马岛的控制几乎无人能撼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提出将马岛问题交由联合国协调解决,从1966年起,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岛主权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但始终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进展。

马岛的战略与资源价值

虽然英国和阿根廷在1980年代的经济危机背景下多次爆发摩擦,但马岛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减弱。对于英国而言,马岛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位于南大西洋的马岛紧邻阿根廷,位居南太平洋与南大西洋的交界处,是通往两大海域的航道要冲。即使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也未改变其重要性,马岛依然是南美洲的重要军事前哨。

此外,马岛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地质学家发现,马岛周围地区有着大量的铅、铁、煤、银等矿藏,更为重要的是,岛屿海域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估算,马岛的石油储量接近20亿桶,天然气资源也相当丰富。分析人士认为,仅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就能为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约1760亿美元的税收潜力,这使得英国不可能轻易放弃。

马岛问题的根本原因

除去战略和资源的考虑,英国对马岛的坚持还受到经济和国内因素的驱动。英国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依赖于外部资源支持其经济发展。虽然现代经济已经转向金融和服务行业,但英国仍然需要一个资源丰富的岛屿作为后备基地。因此,马岛对英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英国在马岛的强势控制还得益于当地居民的英国化,他们对阿根廷的认同感极低,阿根廷要想重新夺回马岛,难度可想而知。虽然阿根廷多次在联合国提出解决马岛争端的请求,但英国始终不作妥协,继续在岛屿周围开展资源开发,甚至加强了军事存在。

领土争议往往关乎国家尊严,尤其是在英国已经付出了如此多的战略、经济和政治投资的情况下,马岛问题恐怕难以通过外交谈判得到解决。阿根廷要想重新夺回马岛,必须提升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才能真正具备与英国谈判的底气。正如中国能通过综合国力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一样,阿根廷也只有在提升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收复马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因胃血管破裂而病重,最终于九月二十七日(11月7日)在北京辞世,享...
原创 我... 1941年3月,陕北高原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王震站在南泥湾荒凉的坡地上,脚下的荆棘纠缠交织,仿佛每一...
原创 明... “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谣在明朝传唱数百年,湖北平原沃野千里,稻浪翻涌,是帝国粮仓的象征。然而就在这片...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深... 柯棣华(左)在中国。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供图 博卡在家中阅读柯棣华传记。 受访者供图 赫留金娜。...
陶俑诗文探秦史 棉絮传艺扬才思... 7月13日,长安与唐人街“相聚长安 侨见未来”2025夏令营的海内外营员们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时空共振...
《清明上河图》给我们展示的宋代...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描述北宋的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原创 吴... 提起明宣宗朱瞻基的后宫,许多人自然会联想到那个被废除的皇后胡善祥和与他青梅竹马的第二任皇后孙氏。然而...
原创 盘... 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卓越的领袖,他们不仅影响了本国的命运,还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格局。这些领袖...
原创 1... (一) 金朝和蒙古帝国曾处于各自的巅峰时期,但要比较两者谁的战斗力更强,答案是无法确定的。毕竟,完颜...
原创 吕... 公元219年7月,刘备在汉中打败了曹操,自立为汉中王,实力和地盘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原创 “... 李广,这位被誉为“龙城飞将”的古代名将,似乎给人留下了一个极具英雄色彩的印象。历史中的李广,常被称作...
原创 第... 班布拉指出,殖民地的出口对英国战后迫切需要的美元收入至关重要。战后,美元短缺成为所有西欧国家普遍面临...
原创 南... 《满江红》和《狂飙》是近期在电影和电视剧圈引发热潮的两部作品,各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不同于大众...
村里老人不愿提:当年投日的普通... 日本投降了,天亮了。可对咱们这片土地来说,麻烦远没结束。你猜猜看,当时收拾了多少给日本人办事的人?说...
原创 一... 一旦战争爆发,美国军事力量暴露出一个致命弱点,这个缺陷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运乃至国家存亡。 本文首...
原创 姜... 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防御策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姜维对汉中防线的调整,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 “...
原创 张... 头条创作挑战赛 张瑄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官员,出生于江浦,今南京浦口,他于正统七年顺利考中进士,随后被任...
原创 揭... 继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民国政权历经了37年的风雨飘摇。在这段期间,中...
原创 历... 我点燃了一根烟,目光投向地图上标记的“大公鸡”,心里想了想:作为一个汉族人,咱们自古以来就崇尚“和为...
原创 满... 公元1644年,满清政权踏入中国,使得封建时代的延续达到了268年之久。这一过程令中国在历史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