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国放弃了几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为何不肯放弃1、2万的马岛?
迪丽瓦拉
2025-09-21 19:32:45
0

作为曾经的殖民强国,英国的殖民帝国一度遍布全球,近60个国家都曾在其统治之下。英国的领土面积曾一度达到355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壮丽的帝国也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然而,随着一战和二战的战争消耗,以及各殖民地兴起的独立运动,很多英属殖民地纷纷争取独立,英国也在不断的放弃中失去了约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领土。按理说,已经失去了这么多殖民地的英国,对于位于南大西洋、距离本土约13000公里,面积仅1.2万平方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即福克兰群岛),应该会选择放弃。但令人意外的是,英国不仅没有放弃这片遥远的小岛,反而在经济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与阿根廷为了马岛爆发了冲突。为何英国如此坚持马岛?

英国为何不放弃马岛?

在阿根廷,马岛被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而英国人则称其为“福克兰群岛”。该群岛位于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之间,涵盖了大马尔维纳岛、索莱达岛及其他700多个小岛。英国将大马尔维纳岛和索莱达岛分别称为西福克兰岛和东福克兰岛。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17世纪之前,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一片荒凉的土地,没有任何人类的足迹。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阿根廷学者认为葡萄牙探险家斯蒂文·戈麦斯于1520年首次发现了马岛。然而,英国人则宣称是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于1592年最早发现了马岛,甚至荷兰、法国等其他国家也曾宣称自己是最早发现者,因此马岛的具体发现时间至今无从考证。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英国航海家约翰·斯特朗于1690年首次登上了大马尔维纳岛,并将大马尔维纳岛和索莱达岛之间的海域命名为“福克兰海峡”,随后英国人用这个名字命名了整个群岛。

在英国之后,法国探险家也曾到达马岛,并将其命名为马洛伊内斯群岛,这就是后来西班牙语中的“马尔维纳斯”的由来。到了1764年,法国人开始在索莱达岛上建立港口和居民点,而英国人也随即在大马尔维纳岛上建立了自己的据点。英法两国的争夺很快引起了西班牙的注意,西班牙声称马岛属于其管辖范围,并要求两国撤出马岛。1766年,西班牙以2.4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中买下了索莱达岛,并要求英国撤离大马尔维纳岛。然而,英国自然不会轻易退让,双方时常发生摩擦,甚至在1770年6月,西班牙派兵向英国驻岛人员发射炮弹,试图通过武力将其驱逐。

英西对峙与临时妥协

作为当时“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显然在军事上不逊色于英国,这一举动迅速激怒了英国。英国随后开始大规模扩充皇家海军,威胁要与西班牙开战。最终,法国王室出面调解,两国达成协议,英国继续驻守大马尔维纳岛,而西班牙则在索莱达岛上驻守,双方各自控制一座岛屿。虽然两国达成协议,但由于地理上相隔较远,且维护成本高昂,英国在1774年选择撤出大马尔维纳岛,仅留下了一个刻有“福克兰群岛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铭牌,宣告对马岛的主权。

西班牙接管后,开始任命总督,进一步巩固对马岛的控制。然而,在随后的法国西班牙战争中,西班牙战败并向拿破仑投降,英国趁机打击西班牙的海外势力,并登陆阿根廷。西班牙在南美的势力衰退,英国的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对马岛的影响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继承了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岛屿成为了阿根廷的一部分。

马岛争端的升温

随着阿根廷的独立,马岛的争议开始显现。英国最初对此并未过多关注,阿根廷也开始向马岛派遣移民,试图发展岛上的经济和建立基础设施。然而,在阿根廷政府计划大规模发展岛屿时,英国政府却突然向阿根廷提出,马岛属于英国领土。阿根廷方面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双方的争斗开始升级。

1833年,英国通过武力占领了马岛,驱逐了阿根廷的总督,重新确立了对马岛的主权,并开始在岛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英国人社区。此后一个多世纪里,阿根廷政府虽未承认英国的统治,但由于英国的强势,其对马岛的控制几乎无人能撼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提出将马岛问题交由联合国协调解决,从1966年起,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岛主权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但始终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进展。

马岛的战略与资源价值

虽然英国和阿根廷在1980年代的经济危机背景下多次爆发摩擦,但马岛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减弱。对于英国而言,马岛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位于南大西洋的马岛紧邻阿根廷,位居南太平洋与南大西洋的交界处,是通往两大海域的航道要冲。即使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也未改变其重要性,马岛依然是南美洲的重要军事前哨。

此外,马岛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地质学家发现,马岛周围地区有着大量的铅、铁、煤、银等矿藏,更为重要的是,岛屿海域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估算,马岛的石油储量接近20亿桶,天然气资源也相当丰富。分析人士认为,仅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就能为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约1760亿美元的税收潜力,这使得英国不可能轻易放弃。

马岛问题的根本原因

除去战略和资源的考虑,英国对马岛的坚持还受到经济和国内因素的驱动。英国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依赖于外部资源支持其经济发展。虽然现代经济已经转向金融和服务行业,但英国仍然需要一个资源丰富的岛屿作为后备基地。因此,马岛对英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英国在马岛的强势控制还得益于当地居民的英国化,他们对阿根廷的认同感极低,阿根廷要想重新夺回马岛,难度可想而知。虽然阿根廷多次在联合国提出解决马岛争端的请求,但英国始终不作妥协,继续在岛屿周围开展资源开发,甚至加强了军事存在。

领土争议往往关乎国家尊严,尤其是在英国已经付出了如此多的战略、经济和政治投资的情况下,马岛问题恐怕难以通过外交谈判得到解决。阿根廷要想重新夺回马岛,必须提升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才能真正具备与英国谈判的底气。正如中国能通过综合国力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一样,阿根廷也只有在提升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收复马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那个卖香料的男人,和两个从他公... 19世纪中叶,世界闻起来……挺有味道的。城市里到处是马,马车是主流交通工具。这意味着街道上到处是马粪...
原创 末...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
蒋经国为何被称作“建丰同志” 作者 |星火·薪火 无论是前几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还是今年热播的《沉默的荣耀》,剧中都有一个相...
原创 宋... 宋朝建立不到一百年,文治武功的基础尚在巩固之中,国家的未来需要一位贤能的君主来继续传承和发展。皇位的...
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研究新成果:坑... 记者18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在国际权威科技考古期刊《考古科...
原创 美... 问一个问题:日本侵华到底图的是什么?抢土地?抢资源?不。几十年来,日本右翼不断否认自己的罪行,提出所...
毛泽东称赞“了不起的奇迹”:红...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
原创 波... 1924年夏天,波兰当局接到消息,说在布列斯特的山脉中,隐藏着一座一战时期的军需库。知情人士透露,这...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广泛认为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智慧和策略至今仍为人称道,大...
原创 关... 云长的威名震慑华夏,孟起的名字则传遍关中。马超自有吕布的勇气,曾与“万人敌”张飞激战,势均力敌,难分...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 新华社香港11月18日电(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重磅特展“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珍藏”18...
原创 项... 当你完成了一项任务,感到十分得意,甚至略带自豪地大喊“还有谁?”时,可能并不知道,这句如今广为流传的...
原创 西... 西周初期,周武王、周公和周成王通过封建制度来稳定政权,给亲戚们分封土地,以此来防守和巩固周朝的统治。...
原创 关... 这个观点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虽然黄忠已经是年纪偏大,但依然体力充沛,表现出不输年轻人的英勇。然而,庞德...
原创 有...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满洲入关并建立大清王朝的重要人物,没有他们,明朝或许还会继续存在,历史上也就没有“...
原创 诸... 一部《三国演义》里有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许多经典桥段也常成为我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作为一个三国铁粉...
原创 太...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王朝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封建社会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百姓...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贫困家庭,年少时经历了流浪和困苦的生活。他对民间经济的不平等有着深刻的了解。即位后...
原创 韩... 韩信是西汉开国的重要功臣和军事家,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战斗力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超一流猛将、一流猛将、二流武将、三流武将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