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懿遗嘱:子孙不得为我扫墓!过了1700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迪丽瓦拉
2025-09-21 19:34:54
0

司马懿,这位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被誉为“老狐狸”,以其卓越的忍耐力和谋略著称。在他的生涯中,司马懿不仅是唯一一个能够与诸葛亮抗衡的存在,而且凭借其深思熟虑的政治手段和对家族的保护意识,成功活到了七十三岁,为后来的司马家掌控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临终之际,他却留下了一份奇特的遗嘱,特别叮嘱子孙:“吾死后,不得为我扫墓,历代子孙必须遵守!”这种不寻常的嘱托似乎隐藏着深刻的道理。对于古代有学问的人来说,他们都知道祭祀和军事是国家大事,而祭祀更是自周朝以来的传统。孔子曾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即上位者的行为举止,是百姓效仿的标杆。那么,为什么司马懿会做出这种决定呢?

答案其实藏在他一生的经历中。司马懿的生平几乎与“忍”字为伴。他一生的战略目标不仅是保全自己,更是保全家族。他深知在曹操这个铁腕人物的阴影下,如何生存和发展。他的举动在很多人眼中或许显得低调,但正是这种低调和隐忍,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日后司马家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出身于世家,少年时期便以才名闻名洛阳。随着董卓的乱政,他的家族迁往许都。在曹操扩展势力之际,曹操闻得司马懿家族的才名,决定将其召入麾下。然而,司马懿深知,曹操的多疑和不信任,注定了他难以得到重用,甚至可能会因此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面对曹操的征召,司马懿早年展现出了极为老练的心机,他不想冒险,故意将马车撞伤自己的腿,以此推辞了曹操的好意。曹操虽为当时的丞相,势力庞大,但司马懿清楚,进入曹操阵营,意味着对自己家族命运的高度不确定。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征途中,司马懿一直保持低调,既不张扬,也不激进。他所做的,便是耐心等待一个翻盘的机会。这个机会终于在赤壁之战后到来。曹操虽然写下豪情万丈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赤壁的惨败,让他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曹操开始有意选择接班人,而年轻的曹植才学过人,逐渐赢得曹操的宠爱。司马懿凭此机会选择投向曹丕阵营,帮助曹丕稳固了世子之位。这个决定,不仅为他未来的功业铺平了道路,也为司马家后来最终掌控权力提供了契机。

随着曹丕的早逝,曹睿继位。曹睿虽然年轻,但他麾下的将领众多,能够与之对抗的唯有司马懿。司马懿也不负众望,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华,尤其是在与诸葛亮的对抗中,司马懿展现出的战略眼光与沉稳的心态使他成为了曹魏政权的一根支柱。对于诸葛亮的“空城计”,虽然有人批评其过于谨慎,但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他智慧的体现。毕竟,他知道一旦杀掉诸葛亮,自己也就失去了最强劲的对手,随之而来的便是整个国家的动荡,而他的家族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宁可让自己成为笑柄,也绝不让家族陷入深渊。

随着曹睿的去世,司马懿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此时曹芳成为皇帝,而曹芳身边最信任的人——曹爽,既无谋略又愚勇,极度忌惮司马懿。为了保护自己,司马懿再次展示了他的隐忍之术。一次,曹爽派人探访司马懿,实则是试图探察他的真实意图。司马懿迅速察觉了曹爽的心思,于是装病躺在床上,表面上表现得虚弱不堪。为了增强此事的可信度,他还故意答错了话题,将“荆州”错说为“并州”,而且故意让粥洒到胸前,假装自己已经接近死亡。曹爽看到这一幕,心中彻底放下了对司马懿的戒备,放心地将所见之事汇报给了曹爽。

然而,司马懿显然没有坐以待毙,他在曹爽外出祭祀之时,迅速摆脱病态,恢复了精神状态。此时,他已经暗中准备了许多死士,这些人原本是司马家秘密培养的忠实部下。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洛阳的军械库。曹爽得知洛阳发生叛乱,惊慌失措。司马懿趁机逼迫曹爽投降,并保证如果曹爽投降,曹氏一族可以免于满门抄斩。曹爽误信了司马懿的“承诺”,结果不仅自己失去了兵权,还导致整个曹氏家族的覆灭。

这次事件成为了司马懿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他最终掌握魏国权力的关键。回想起曹操当年对自己的种种压迫与恐惧,司马懿感慨万千。曹操的影像始终深刻在他的心中,仿佛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而这次的成功似乎驱散了他心中的恐惧,但他并未彻底忘记过去的阴影。临终时,他再次将这种恐惧投射到未来,深知司马家若因权力而招致灭顶之灾。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司马昭:“千万不要到我的坟前扫墓。”

司马昭深知父亲的心思,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不仅是为了避免后代出现潜在的威胁,防止家族不必要的隐患,更有防止盗墓之意。中国自古有盗墓之风,甚至在曹操时代,他还设置了“摸金校尉”专门负责盗墓。司马懿的家族贵重的陪葬品,以及他一生树立的众多敌人,可能会引发盗墓者的觊觎。因此,他嘱咐后代绝对不能进入他的墓地,以免引发灾难。司马懿的狡猾与深思熟虑让人惊叹不已,恐怕后人再难找到一位如此精明绝伦的统治者。

司马懿的坟墓至今依然是个谜,隐藏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或许有朝一日会被人发现,也许直到世界的尽头,都不会有人揭开这个谜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末...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
蒋经国为何被称作“建丰同志” 作者 |星火·薪火 无论是前几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还是今年热播的《沉默的荣耀》,剧中都有一个相...
原创 宋... 宋朝建立不到一百年,文治武功的基础尚在巩固之中,国家的未来需要一位贤能的君主来继续传承和发展。皇位的...
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研究新成果:坑... 记者18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在国际权威科技考古期刊《考古科...
原创 美... 问一个问题:日本侵华到底图的是什么?抢土地?抢资源?不。几十年来,日本右翼不断否认自己的罪行,提出所...
毛泽东称赞“了不起的奇迹”:红...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
原创 波... 1924年夏天,波兰当局接到消息,说在布列斯特的山脉中,隐藏着一座一战时期的军需库。知情人士透露,这...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广泛认为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智慧和策略至今仍为人称道,大...
原创 关... 云长的威名震慑华夏,孟起的名字则传遍关中。马超自有吕布的勇气,曾与“万人敌”张飞激战,势均力敌,难分...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 新华社香港11月18日电(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重磅特展“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珍藏”18...
原创 项... 当你完成了一项任务,感到十分得意,甚至略带自豪地大喊“还有谁?”时,可能并不知道,这句如今广为流传的...
原创 西... 西周初期,周武王、周公和周成王通过封建制度来稳定政权,给亲戚们分封土地,以此来防守和巩固周朝的统治。...
原创 关... 这个观点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虽然黄忠已经是年纪偏大,但依然体力充沛,表现出不输年轻人的英勇。然而,庞德...
原创 有...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满洲入关并建立大清王朝的重要人物,没有他们,明朝或许还会继续存在,历史上也就没有“...
原创 诸... 一部《三国演义》里有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许多经典桥段也常成为我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作为一个三国铁粉...
原创 太...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王朝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封建社会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百姓...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贫困家庭,年少时经历了流浪和困苦的生活。他对民间经济的不平等有着深刻的了解。即位后...
原创 韩... 韩信是西汉开国的重要功臣和军事家,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战斗力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超一流猛将、一流猛将、二流武将、三流武将和不入...
原创 赵...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的深夜,公元976年11月14日,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去世。《宋史》对赵匡胤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