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的深夜,公元976年11月14日,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去世。《宋史》对赵匡胤的死因只做了简短的记录:“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但是,赵匡胤的死因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疑团,特别是“烛影斧声”这一说法,成为历史学者们未解的谜团。许多人认为赵光义可能通过斧头将赵匡胤致死。
“烛影斧声”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仁宗年间的僧人文莹和尚的回忆中,他描述到,“……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赵匡胤的死亡似乎并非自然发生,而是伴随着一些令人不解的细节。
在赵匡胤去世后,尸体发生了异常的现象,尸体的颜色变得“玉色莹然如出汤沐”,一些专家推测,赵匡胤可能是中毒身亡,而赵光义则用斧头将他杀害。这一推测是否成立呢?由于古代的官方史书对皇帝的死因往往讳莫如深,很多历史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相。
赵匡胤暴毙的那一夜,有一人的行为极为可疑,他就是赵光义的亲信程德玄。程德玄不仅精通医术,还擅长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因此他完全有能力提供毒药。史书记载,赵匡胤去世的那年,程德玄整夜未眠,他出现在赵光义的府邸外,并且一直待到从三更到五更。这一切发生在寒冷的冬季,而程德玄的行为并非简单的过路,他的动作似乎预示着他在等待某个结果。史书中记载道:“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如果这不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后人很难相信程德玄能够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是否意味着他早已知道赵光义将封他为官?
种种迹象表明,程德玄可能是赵光义的帮凶,他可能提供了毒药,二人已经在一个圈子里,携手合作。赵匡胤的死和他生前未明确选立太子的决定有密切关系,毕竟皇位的诱惑是巨大的。
除了程德玄的异常行为,另一名关键人物——太监王继恩的行为也十分可疑。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立刻指示王继恩去召赵德芳进宫,然而王继恩却径直带着遗诏去找赵光义,“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继恩中夜驰诣府邸,请太宗入。”王继恩的这一举动,表明了赵匡胤去世的当晚,北宋皇宫里发生了极为特殊的事件。历史往往充满了难以解答的谜团,赵匡胤的死亡真相,也许永远无法揭晓。
参考资料:《宋史》、《续湘山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