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季,决死二纵队五团三营刚完成了一个重要的护送任务,带着疲惫的身躯返回驻地刘庄村(现属古交市),途中经过了一夜的急行军,正准备趁黎明前休整一下。张金元副营长在老乡的院子里安排战士们稍作休息,大家准备享用一顿简单的饭菜(营长董自信在同年春天的太行山护送任务中英勇牺牲)。然而,这时侦察员田云山急匆匆跑来向张副营长报告:“对面山坡上有一支不明部队,暂时无法辨认敌我。” 张副营长立刻跟随田云山走出院子,拿起望远镜,定睛一看,发现远处山坡上果然有一支长队的日伪军,正朝三营方向接近。张副营长毫不犹豫,迅速做出决定,命令全营进行战斗准备,并打算歼灭这股敌人。他迅速指示战士们先喝点热水、吃些炒面,然后召集各连连长开会,布置作战任务。
随着集合的号令响起,三营全员迅速集结,刘守义副教导员简短而激昂的动员演讲,让士气高涨,全体战士充满必胜的信心,誓要全歼来犯之敌。
五团三营是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屡次完成护送任务,战绩斐然。在刚刚进行的四个月整军中,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战斗力可谓旺盛。此次任务时,三营虽然人数较少,团部临时调来了二营五连,这使得三营拥有了四个连,每个连大约六七十人,合计不到300人。根据敌人的来路不明、人数不清的情况,张副营长决定将九连安排在营指挥所背后制高点,防止敌人占据有利位置。五连则被指派绕道前往前方,封堵敌人,不让其逃脱,七、八连则直接投入战斗。
五连迅速赶到川口时,正好碰到敌人三个侦察兵刚刚通过,五连迅速开火,成功将敌人封堵。但敌人火力凶猛,五连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几名战士倒在血泊中。这激起了全体战士的怒火,他们发起猛烈冲锋,将敌人逼入困境。就在这时,敌人的堂膝小队上演了一个假缴枪计。那时,部分战士看到敌人似乎要投降,于是兴奋地站起身来准备缴枪,谁料敌人的机枪突然猛烈开火,几名战士再次倒下。愤怒的三营战士们立刻回击,将敌人压制住,敌军被迫后撤。
敌人此时转移目标,发现了三营指挥所所在的山坡,开始向山坡推进。营指挥所人员紧急响应,所有人迅速拿起手枪、步枪和手榴弹,与敌人展开激烈对抗。张副营长立刻命令九连支援,九连在连长王锡海的带领下,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王连长年仅二十几岁,勇敢无畏,早已声名显赫。九连的加入,成功解救了指挥所,敌人被压制下山,并且被赶至刘庄村河滩。双方展开了近距离的白刃战,激烈程度堪比生死搏斗。
九连中的王大为,是一名河南籍的壮实战士,尤其勇猛。当敌人将他的枪打掉后,他毫不犹豫扑向敌人,硬生生将敌人的刺刀夺了下来,面对敌人慌乱的反击,王大为迅速扑向敌人,抱住敌人,将他摔倒在地。在激烈的滚斗中,王大为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敌人几乎将他压在身下,企图将手枪指向他。然而,另一名战士及时赶到,插刀将敌人制服。
与此同时,另一名敌军小队长,被九连的士兵围困。这个名为堂膝的小队长,尽管四面楚歌,依然顽抗不止。他挥舞刀枪,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九连的班长李万生、副班长董士银和战士张富宝三人合力挡住了他,但这位敌人极其凶猛,奋力反抗。战士们为活捉此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张副营长赶到现场,见到牺牲的战友心中怒火中烧,毫不犹豫扣动扳机,结束了这个恶徒的生命。
这名堂膝小队长,是一个罪大恶极的日军军官,曾参与过多次残忍的战斗。抗战初期,他在山西五台山作战中受伤,回国治疗后再度归队,成为日本军中少数受到重用的极端分子。此人擅长使用九二式重机枪,携带多种武器装备,残忍成性,被日军派遣到山西草庄头据点,屡次作恶,屡屡伤害中国百姓。
当堂膝小队长被击毙后,张副营长发现远处有一名日军扛着一挺歪把子机枪正在逃窜。立刻命令王锡海连长,务必将此敌人截获。王连长不假思索地追了上去,几番交锋后,终于抓住了逃跑的敌人。可就在王连长准备带着俘虏回去时,这名敌人突然试图引爆手榴弹与王连长同归于尽。王希武快速反应,枪声响起,将敌人击毙。
战斗结束后,部队了解了这股敌人的背景:原来他们在前一夜趁夜袭击了水峪贯一带,抢夺了百姓的牲畜,遭遇了工卫旅的反击,最终带着损失向刘庄方向撤退。经过此次激战,敌军30余人和伪军四五十人全数被歼,堂膝小队长也在此战中丧命,缴获步枪18支、歪把机枪1挺、掷弹筒1个等大量战利品。
稍作休整后,五团在河西庄村的打麦场上召开了祝捷大会,纵队首长和团副政委张献奎亲自出席,表扬了三营指战员的英勇表现和顽强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