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年逾五十的裴天来竟然在53岁时选择参军,投身抗日战场?回想当年,杨门女将穆桂英在53岁时担任了大宋王朝的领兵元帅,颇为自豪。戏剧家马金凤曾唱过:“穆桂英,我53岁又要出征啊——”这句歌词便揭示了53岁对于很多人来说的临界点。普通人在这一年纪几乎难以再上战场。然而,穆桂英因在五十岁时再度大展英姿,才能获得如此传奇的地位,而裴天来也是以53岁之龄,在抗日战场上闯出一片天地,成为人们瞩目的英雄。
话题回到正题,裴天来的故事更令人难以置信。尽管年纪已大,裴天来却在53岁时被特招入伍,投身抗日战争。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凭借一手神枪功夫,单枪匹马击毙了日军一个中队,更在战斗中创造了“三枪干掉四个鬼子”的传奇,震撼了整个战场!
裴天来,原名裴德顺,出生于1890年,河北滦南县川林乡的一个普通农家。裴家的生活虽然简朴,但裴天来的父亲有一项与众不同的技艺,那就是擅长打猎。在农闲时节,他常带着裴天来走上山野,狩猎野兔等小动物,拿到集市上出售,增加一些收入以贴补家用。裴天来从小聪明机警,跟着父亲学会了射击。他那时使用的猎枪虽粗糙,却正是这种条件下,锻炼出了他那双精准的眼睛和出神入化的枪法。传说裴天来十几岁时,打猎百发百中,令人称奇。
关于裴天来神枪手的故事,流传甚广。村口那棵大树下是村民们夏日纳凉的地方,可有一年,这棵大树上却来了个巨大的马蜂窝,吓得村民们纷纷避开。裴天来得知后,轻松地说道:“有啥怕的?一枪就打掉了。”于是,他果真抬枪一击,便将马蜂窝打得粉碎,村民们纷纷啧啧称奇。
在那个时代,像裴天来这样的有些枪法的人,通常会找些零工当保镖,尤其是在农村,很多人会为富人家护院。而裴天来也不例外,早年他曾在一位叫刘财主的家里做护院。1930年,裴天来已经四十多岁,虽然不算年轻,但仍然没有什么显赫成就。一天,一伙土匪下山来到刘家,土匪头目叫朱泰来,专门为非作歹,抢劫勒索富户。这次朱泰来盯上了刘财主,直接威胁要来借粮。
土匪自然不是什么好人,但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往往没有办法抵抗,只能被迫答应。刘财主面对威胁,吓得不知所措,赶紧找裴天来商量对策。裴天来毫不犹豫地表示:“放心吧,咱有我在,钱粮可以准备好,到时候看我的。”三天后,朱泰来带着一帮喽啰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刘家,刚进门便将手中的盒子炮重重地放在桌子上:“老刘,货呢?”
刘财主还没来得及开口,裴天来已经从容走上前,笑着对土匪说:“各位好汉,我们东家早已准备好了。不过,我看你们都是枪法高手,不如咱们切磋一下?”朱泰来一听这话,不禁冷笑,“今天心情不错,来比划比划也好。”
一名土匪当即上前,想做一番“百步穿杨”的表演。他取出一块砖头,朝远处的一颗树上投去,然后拿枪瞄准一枪将砖头打碎。大家纷纷鼓掌,裴天来轻描淡写地说:“打靶谁不会,要是能打活物,那才算真本事!”
裴天来随即提出挑战,要土匪抛帽子在空中,他来打。土匪听后,哈哈一笑,便按他说的做。当一个土匪将帽子抛向空中时,裴天来迅速开枪,帽子应声落地。接着,他又一枪打飞了另一顶帽子。土匪们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竟有如此精准的枪法。最终,土匪们不敢再逗留,狼狈地逃走了。
裴天来的英雄事迹传开后,连地下工作者刘守仁都注意到了他。两人渐渐成了朋友,裴天来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1935年,刘守仁将裴天介绍到乐亭县宋仲斌家里做护院。宋仲斌是一位开明的绅士,也深知国家时局动荡。他早年跟李大钊是朋友,曾参与辛亥革命,后来又投笔从戎,参加了许多战争。宋仲斌资助革命队伍,并积极参与抗日活动,裴天来也受到了他的影响,逐渐意识到自己应为抗战贡献力量。
1938年,冀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抗日暴动,刘守仁成为区长,带领队伍投入抗日战斗。裴天来也决心为国家效力,终于在1943年春天,迎来了加入抗日队伍的机会。尽管年已53,裴天来依然充满热血,他对刘守仁说:“只要你不嫌我老,我马上就跟你上战场!”
刘守仁满怀信心地答应:“有志不在年高,你加入是必然的!”随即,裴天来被破格特招入伍,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部队为了照顾他,还为他配备了小毛驴和高端的“英七七”步枪,让他扮演着狙击手的角色。
裴天来的枪法堪称传奇,数次以一己之力击退日军的进攻,令敌人闻风丧胆。无论是在大庄河战斗,还是唐官营战斗,他都以精准的枪法击毙敌军,甚至成功将一支敌人中队几乎全歼。裴天来无畏敌人的猛烈反击,凭借一枪一弹,屡屡让日军陷入困境。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多次为八路军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神枪手”的代名词。日本军方对他恨之入骨,甚至悬赏捉拿他。然而,裴天来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家国情怀。
1945年5月,敌人终于捕获了裴天来,在经过一番酷刑折磨后,他依然坚贞不屈,最后在乐亭被日军枪杀。裴天来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人可以通过勇气、智慧和无畏改变历史,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不曾放弃。
裴天来,虽为普通士兵,却在短短两年里打击了日军130余人,展示了巨大的个人价值。他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