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榕城暑气蒸腾,福州船政文化博物馆前的“爱国、创业、创新、图强”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7月10日上午,“医路寻迹,影践榕城”实践队的10名队员共同走进这座承载着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的精神殿堂,在百年船政的红色印记中,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步入展馆,一艘按 1:10 比例复原的“万年清”号兵舰模型气势恢宏,船身的铜制炮管虽经岁月打磨仍透着寒光。在舰船展区,泛黄的设计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先辈们 “无师自通” 的智慧;锈迹斑斑的罗盘指针,仿佛仍在指引着近代中国向海洋探索的方向。
图为观船政文化展品
在马江海战展区,一组动态复原场景让时间定格在 1884 年那个悲壮的午后。“扬武”舰主炮旁,炮手周玉泉的蜡像眼神如炬,手中的引信即将点燃。“当时法军突然袭击,这位年仅 21 岁的炮手在舰体倾斜 40 度的情况下,依然瞄准敌舰开炮,直至被炮弹击中。”这些年轻的生命用热血告诉我们,爱国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实践队员在了解船政文化相关知识
最让队员们动容的是船政学堂的“学霸墙”。严复、詹天佑等名字旁,整齐排列着他们当年的成绩单和毕业评语。“‘以图强国’‘志存高远’,这些评语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该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从“求学”展区里先辈们海外求知的坚定,到“报国”板块中归国奉献的热忱,再到“缅怀”区域里对英烈的追思,同学们一步步走过,一次次心灵触动。
实践队员在展区前参观学习
夕阳西沉,博物馆的轮廓被染成金黄。同学们的身影与船政历史的光影交融,恰似一场青春与先辈的接力。此次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之行,让船政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化作心中滚烫的火种。同学们深知,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以先辈为镜,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日常的奋斗,在新时代征程中,续写属于青春的报国华章!
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