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济州岛本是中国领土?元朝用来养马,朱元璋却拱手送人,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9-22 06:01:34
0

13世纪与14世纪,可以说是蒙古民族的辉煌时代。这个源自辽阔草原的民族,在短短一百年间,横扫东西,先后征服了无数古老帝国,最终在欧亚大陆上建立起一个面积超过四千万平方公里的庞大蒙古帝国。

然而,蒙古大汗们普遍缺乏对治理的深刻理解,他们一味推崇武力和骑兵的优势,忽视了治国之道的多样性。这种单一的军事崇拜,导致各蒙古汗国在力量衰退后只能不断后撤,最终退回到他们祖先的草原故地。元朝的境况也未能幸免。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大规模的养马场,试图维持强悍的蒙古骑兵力量。其中,现今韩国境内的济州岛便是当时最大最重要的养马基地之一。然而,事实证明,蒙古人的衰退速度远快于他们的战马。随着对济州岛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这片岛屿成为元朝、明朝和高丽三方争夺的焦点。

许多人看到“高丽”这个名字时,常误以为它是高句丽的延续,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继承关系,仅仅名字相近。高句丽是由扶余族群建立的政权,因起源于西汉时期的高句丽县而得名。这个政权在严格意义上算是一个半中国性质的政权,统治区域大致位于今天的辽宁和吉林地区。

历史上,高句丽曾数次击退隋炀帝的入侵,然而这更多反映的是隋朝战略的失败,而非高句丽的强盛。唐朝建立后,高句丽迅速被打回原形。唐高宗李治时期,名将李绩、薛仁贵、契苾何力等率军合兵平壤,攻灭了高句丽,并在朝鲜半岛设立安东都护府。高句丽的贵族被迁往内地,百姓逐渐融入突厥和渤海等邻近国家,至此高句丽作为独立政权彻底消亡。

此后,唐朝扶持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然而,随着唐朝衰弱,新罗亦走向没落。各地军阀乘机起兵,打着原王国的旗号纷纷叛乱,使朝鲜半岛陷入新罗、后高句丽和后百济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这三个政权并立,但谁也未能取得最终胜利。

公元901年,军阀弓裔自称高丽王,七年后被手下将领所杀,继而立王建为新高丽王。王家的子孙们经过努力,终于在936年击败三国中的最后一国,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尽管统一了三韩地区,但高丽依然只是一个实力有限的割据小国,无法在东亚大舞台上扮演重要棋手的角色。

因此,建国后高丽一直小心翼翼地左右逢源,甚至在宋、辽、金三国之间“跳钢丝”,艰难维持国家的独立与生存。然而,蒙古人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微妙的平衡。蒙古军连连击败金国,开始将目光投向高丽土地,给高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蒙古的强势入侵,高丽内部早已乱成一锅粥。长期奉行文臣至上的政策引发武人阶层的不满,1170年爆发武人叛乱,武人军队屠戮文官,废黜国王,建立了以高丽明宗为傀儡的武臣政权。武人执政无力治理,更不懂外交妥协,多次利用蒙古人对付国内敌手,却又背弃蒙古,激怒了蒙古,招致了大规模入侵。

在蒙古军压力下,高丽被迫迁都至地形复杂的江华岛,试图利用海洋作为防御屏障,抵御蒙古骑兵的猛攻。蒙古人虽然难以攻破江华岛,但他们另辟蹊径,频繁掳掠高丽百姓,摧毁经济基础,使高丽持续流血。武臣政权无奈一再向蒙古求和,苦苦解释,但始终未执行蒙古要求的迁都内地及国王入朝条款。

1270年,高丽百姓忍无可忍,爆发大规模反叛,推翻了武臣政权。自此,高丽沦为元朝的附庸国和保护国。也正因为如此,济州岛的争夺战才变得尤为激烈。

济州岛位于今日韩国西南部,是日韩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元朝之前,济州岛长期独立于朝鲜半岛之外,并非韩国的固有领土。古时称为“耽罗”,岛上居民构成复杂,有日本人、朝鲜人及部分中国人,因此又称“州胡”。“州胡”生产水平极低,连牛耕都未普及,依旧用铁齿耙手工耕种。

蒙古人早早认识到济州岛的战略价值。作为征伐日本的跳板,耽罗位置极佳,进攻对马岛、九州乃至日本本岛都离不开它。岛上农业条件优越,潜力巨大,足以成为蒙古海上粮仓和养马基地。此外,济州岛也极适合蒙古海军设立海上基地,这对忽必烈击败南宋水军至关重要。

1273年,高丽武臣政权残余“三别抄”叛军逃往耽罗,积蓄反扑力量。高丽自身难以剿灭,遂请求元军协助。忽必烈抓住机会,联合高丽军队进军耽罗,剿灭叛军,元军遂驻扎耽罗,正式占领济州岛。

随着南宋覆灭和高丽臣服,济州岛战略地位逐渐降低。但忽必烈另有打算,将济州岛作为重要的流放地,关押重要囚犯,使他们远离中心权力,同时设为养马和屯垦之地。鼎盛时期,岛上养马数量达五万匹,规模庞大。

高丽见此情景心生嫉妒。缺马的高丽深知若拥有济州岛这个庞大的养马场,军事实力必将大增。历史上,东北的慕容家族曾凭借强大骑兵入主中原,高丽自然也希望复制这条路径。

然而,忠烈王王谌深知直接挑战元朝无异自取灭亡,遂采取“人情路线”,在为忽必烈效力多年间,努力融入蒙古文化,甚至穿着服饰与蒙古人无异,赢得忽必烈信任。原本忽必烈打算将一位非亲生公主许配给王谌,见其忠诚,竟将亲生女儿嫁给了他。

婚后不到一个月,原高丽王病逝。忽必烈趁机扶持女婿王谌登基为新高丽王。1294年,忠烈王携妻子入朝拜见已病重的忽必烈,因忽必烈无力接见,只得由儿媳阔阔真接待。王谌深知忽必烈逝世后阔阔真的儿子铁穆耳将继位,极力与阔阔真保持良好关系。

果然,忽必烈去世后,铁穆耳顺利即位,忠烈王从其处成功要回济州岛。然而,阔阔真死后,元高丽之间围绕济州岛主权的争端再度爆发,导致岛屿反复易手。岛上牧马人“牧胡”被混乱局势搅得心神不宁,多次叛乱不休,直到元朝灭亡。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南向北统一国家的皇帝,这为他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最棘手的便是缺乏优良战马。其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根本不产良马。1368年北伐时,明军几乎以步兵为主。

理应占领北方后,马匹问题得到缓解,但蒙古民族深谙马匹重要性,撤退时不仅携走了所有马匹,还摧毁关内数个大养马场。明军占领北方后几乎无马可用。蒙古人在失去北京后退回草原,建立北元政权。明军若想击败北元,必须拥有大量马匹深入草原,与蒙古骑兵决一死战。

唯一能立即供应大量战马的养马场,便是济州岛。此时,高丽再次展现“左右逢源”的政治技巧,倒向明朝。朱元璋要求高丽进贡马匹,却遭拖延。高丽以牧胡叛乱为由,多次拒绝,甚至谎称海上遭风暴、陆路被阻,明朝难以核实。数年下来,进贡马匹不足百匹。

高丽暗示若朱元璋出兵助其剿灭牧胡,方愿大量进贡。朱元璋不为所动,坚决不派兵。无奈,高丽自行出兵镇压牧胡,收复济州岛,并献上300匹马示好。这已是大明建国第六年。明军已培养出第一批战马,济州岛战马不再紧缺,朱元璋遂不再纠结主权,将济州岛让予高丽。

朱元璋放弃济州岛主权,还有更深层原因。他相信北元迟早会被消灭,届时北元王公无地可去。元朝覆灭前曾考虑迁往济州岛,岛上牧胡亲元。朱元璋重视血脉延续,信奉“灭人之国,不绝人之嗣”,希望灭北元后,蒙古王公能迁往济州岛安享余生。这份对敌人的尊重,实属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明史》《元史》《宋史》《高丽史》《廿二史札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赵姓是顶级家族吗? 编辑 | 趙英雄 赵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显赫,而且源远流长。从政治角度来看,赵姓家族中涌现出了许...
原创 辽... 在中国历史上,每逢王朝后期,必然爆发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产生的内耗甚至叛乱:汉人王朝是这样,胡人王朝也...
原创 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手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
原创 哪... 现代法律强调人人平等,但在古代情况却截然不同。 在历史上的每一个封建王朝,等级制度极为森严,权力和...
曹操背后的男人!荀彧三大神预言...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曹操以其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气魄,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政治与军事巨星。然...
原创 汉... 前言 一场决定大汉王朝此后百年国运的“朝堂对决”! 主角,不是皇帝。 一边,是权倾朝野的“托孤重臣...
原创 明...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言: 我国古代大家族普遍追求“四世同堂”这一理想。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简单,因为...
原创 亚... 亚洲现今共有48个国家,其中有47个已经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唯独剩下一颗孤独的“独苗”尚未与我国建...
原创 谁... “全军复颂满江红……”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新年档的影片《满江红》再次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激动人...
原创 南... 历史上有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便是晋朝与宋朝。我们先来仔细看看这两个王朝之间那些...
原创 现... 他的压力也很大。 主要是他股权的分配,他要顾及自己的声誉,还要顾及企业的声誉。 但他身后还有两个女人...
原创 海...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毛... 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正式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瞬间,中华大地的山河沦陷,民众陷入无尽的...
原创 清...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您与我们一起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获得不同的参与...
原创 黄...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接近统一全球的君王之一,他掀起的战争波澜壮阔,提升了兵法的高度,改变了无数民族的命...
古埙在波兰吹响的前奏——欧洲文... 一、 其他的插叙 1.新闻发布会 波兹南大学体育学院 作为主办方,我们艺术节的发布会也是在这里举行...
原创 魏...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标志着汉室的衰微与动荡,乱世的序幕正式拉开。随着各方势力的不断争斗,社会陷入...
原创 民... 当泛黄的时光被染上鲜活的色彩,这一组民国上色老照片便成了打开历史褶皱的钥匙。镜头里,每一抹色彩都在诉...
原创 一... 历史开讲 公元541年,正值中国南北朝时期。 这一年是南朝梁大同七年,南梁的武帝萧衍已经稳坐江山...
原创 漫... 引言: 如今,我们在许多古装历史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官员,站在皇帝面前,进行谏言,向皇帝报告朝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