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国专家:中国之可怕,不在于强大,而在于他们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迪丽瓦拉
2025-09-22 07:33:05
0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个“关注”,这样您可以随时浏览我们持续更新的优质内容,方便大家交流探讨与分享心得,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十六个民族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融合共生,形成了和平统一的泱泱大国。尽管近代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但他们始终未曾放松对中国的戒备与警惕。

我们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相较于西方还有差距,但为何西方对中华始终心存忌惮?外国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中国不拘泥于血统!

五千年的历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漫长演变的结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五次重大民族融合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这条共同的血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41年。这是中国开始有明确纪年和文字记载的时期,标志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超过2800年。考古学家通过破解商代甲骨文,向前推进了约700年,也就是说,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已有3500年。

大家一定要明白,这只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于夏朝及更早的上古时期,那时还没有文字,多靠口头传承,许多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代代相传。而中华民族对历史非常尊重且严谨,从未将这些传说视作正式历史载入文化时间轴。

即使如此,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连续2800年不间断文字记载,并且累计超过3500年有文字历史的国家!这一点独一无二,令人无比自豪。

事实上,很多古老故事都源自真实,甚至高于真实。远古传说的存在证明那些故事背后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只是当时没有文字,古人只能通过神话形式记录并传承。

西方国家同样拥有丰富神话,比如圣经故事。缺乏文字记载的历史并非虚无,从神话中也能隐约窥见当时的真实影子。因此,我非常认同《史记》中将中华文明历史起点定为黄帝时代的说法。

但若谈及中华民族的融合历程,五千年显然不够,还需追溯到约八千年前伏羲时代。

从伏羲到炎帝三黄时期,经历了长达3500年的发展。这一漫长阶段主要以部落联盟形式存在,为后续大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祖先生活的这片土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也是中华文明值得骄傲之处——我们是世界上最早迈入新石器时代的地区之一。

为何自豪于率先进入新石器时代?首先要了解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差异。

旧石器时代,人们用捡来的石头或木棍,采摘野果或狩猎野兽,生活完全靠运气。饥饿或饱食全看天命。人类在自然界中弱小,没有飞翔能力,不如猛兽迅捷,也不似猴子灵活。人口稀少,成活率低,食物不足就会死亡。

那时没有剩余物资,部落间大多和平共处,自治为主,几乎无冲突。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学会自制和改良工具,开启了“人定胜天”的时代。祖先开始种植粮食,饲养家禽家畜,农耕与畜牧业兴起。

生产力提升,生活质量飞跃,粮食充足使人口增长,部落规模壮大,数量增加。人们不再日夜奔波找食物,拥有更多闲暇时间,渴望更多资源,部落间的争夺逐渐激烈。

为加强实力和避免孤立,部落间开始结盟,形成部落联盟。

此时期,出现了五氏部落,分别为“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 有巢氏:教人造房筑巢,堪称古代“房地产商”。

-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结束靠雷击点火的日子,让祖先享受天天烧烤的美味。

- 伏羲氏:八卦创始人,擅长占卜测字和观察天象。

- 女娲氏:与伏羲氏并肩,合八字、婚姻等全套服务。

- 神农氏:中医鼻祖,尝百草,教人种植和医疗。

经过数千年繁衍生息,五氏的智慧不断传承,约2000年后,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第一个王朝。

这一时期,三大上古族群——三苗族群逐渐形成。

这三族虽非全部,但代表性极强,是汉族的主要祖源。

观察三苗族分布,发现它们并不位于水草丰美、气候温和的中原地带。

中原地区因肥沃宜居成为各部落争夺的焦点,常年战乱不断,核心族群反而多保留在边远之地,更易保持后裔传承。

相比之下,西方文明的融合远不及中华幸运,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不仅后裔稀少,文字也失传殆尽。这充分彰显了中华先祖的智慧和韧性。

大乱催生大治,为争夺中原平原,爆发激烈战争,也成就了民族大融合的契机。

从黄帝时代开始,历经五帝,约600年,华夏民族逐步形成,国家雏形渐现。

经历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后,黄帝时代开启,文字记载更加丰富。

黄帝主张文治,他认为单靠武力镇压不长久,必须统一思想,发展文化,方能世代相传。

实践证明,黄帝英明卓越,他建立了国家制度和官僚体系,推广历法,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甲子纪年制度开始,衣食住行、音乐医药等领域获得显著进步。

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黄帝敬仰有加,华夏民族意识逐渐形成,族人以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

夏、商、周三代,历时约2000年,进一步强化华夏民族概念,建立起完善的国家体制,华夏文化开始全面成型。

商代时期,民族融合达到高潮,战乱频繁,直到周代,民族融合才告圆满。

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及周礼逐步融入民族血脉,中华民族认同深入人心,民族融合完成。

自此,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始终拥有共同血统——华夏子孙,中华民族!

西方国家则极度重视血统。

他们的血统论以“净化血脉”为手段,试图促进文明发展,但此观点毫无科学依据,甚至扭曲了人类进步的本质。

所谓“净化血液”指通过优化血脉能量,创造新一代血统。

西方人对血统执着,封建制度对血统是挑战。贵族大多起源于奴隶社会,封建制度兴起后贵族制度逐渐消亡。

为了保留“纯正血统”,贵族阶层极力维护身份。

例如印度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贵族血统者享有高教育和权力,低种姓者只能从事低贱职业。

英国王室血统延续至今,甚至可追溯至古希腊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神与人类阶层分明,神永远高于人,统治者自诩“神的使者”,平民则被视为卑微生物。

这种观念长期灌输,令民众甘愿服从统治,王室继承必须保持纯正血统,拒绝血统“污染”。

近亲结婚在英国王室已成为保持血统纯洁的传统,尽管弊端明显,导致隐性遗传病频发,如血友病,且致死率高。

尽管如此,统治阶层通过严格血统观念巩固权力,防止权利旁落,类似现代商业联姻。

有人认为“平民王妃”戴安娜无王室血统,实际上她出身显赫贵族,父亲是英国伯爵并曾任女王侍卫官。

我中华也曾有过贵族制度。

孔子《论语》提到每人有其身份,“道”与血缘紧密相关,君王应由君王之子继承,平民若称帝即属逆道。

儒家思想利于封建统治,因此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和分封制,诸侯需向天子进贡,类似欧洲中世纪制度。

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削弱贵族势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质疑血统贵贱,秦朝起中华民族开始打破血统枷锁。

秦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贵族权势大减。而欧洲中世纪仍由贵族掌控土地,国王受贵族牵制。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草根皇帝,如刘邦、朱元璋,虽出身平民,却成功推翻旧秩序,开创盛世。

中西文化差异,也反映于神话体系。

西方神话脉络完整,王室自称“神使”,中国神话多以故事形式存在,无系统支撑。

中国皇帝称“真龙天子”,但此说缺乏强大神话体系,民众更关注安居乐业,一旦君主暴虐,必有推翻之势。

归根结底,血统观念的最大问题是造成分裂。

而中华民族则强调血脉共融,全国上下无论君王还是百姓,皆为炎黄子孙。

更重要的是,面对外敌,即使内部矛盾重重,也能放下分歧,团结一致抵御外侮。

中国人极善区分内外矛盾,内部纷争绝不凌驾于外部威胁之上。

这正是西方忌惮中国的原因——虽生产力、经济、军事未必优于西方,但民族团结的力量无可匹敌!

历史,就从这里开始讲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守... 天策府的高层,为了保证自己的家族和后代能够享有无尽的荣华富贵,选择了一个不容有失的赌注——他们将自己...
原创 1... 老夫少妻的婚姻自古以来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社会上普遍认为这样的婚姻往往有着某种目的。通常,人们认为年长...
原创 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连年的战争和不断的土地兼并使得...
原创 霍... 霍去病,18岁便晋升为汉朝校尉,年轻时便独自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广袤的大漠,连续两次在战场上荣获全军第一...
原创 日... 作者 | cavalier 编辑 | 阿琰、书书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方便您...
原创 五...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早在先秦时期,许多诸侯王就已感到忧虑,发现自己的精力有限,无法亲力亲为,处理所有国...
十堰党史人物 | 房县凤凰山下... 十堰党史人物 人 物 档 案 雷天明(1916-1947),湖北房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
原创 空...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大一统王朝中,汉朝和唐朝对后世的影响实在深远,尤其是唐朝。这个辉煌的朝代无论是在军...
楚商聚势 扬帆启航!曲靖市湖北... 珠江网讯 楚商聚势 扬帆启航!7月16日,曲靖市湖北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在曲湖北籍非公经济人士有了自...
原创 5... 《——【·前言·】——》 如果要选大唐三百年最幸福的诗人,非贺知章莫属。李白流放夜郎,杜甫颠沛流离,...
明清两代广州田房买卖契约文书管... 独立研究 甘于寂寞 按:若干年前,为查清广州先烈路沿线数十座公墓坟茔的地产权属、买卖经过、占地面积...
寻觅千古一僧,鸠摩罗什的河西时... 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内,有一座以东晋十六国时期高僧 鸠摩罗什的名字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 寺...
原创 草... 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中,发生过一场极其关键且影响深远的事件——草地分兵。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者张氏,凭借...
原创 中... 前言 总有人劝我们,面对美国,退一步海阔天空。 可他们忘了,如果我们是巨人,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历...
原创 《... 上回我们聊到了,甄嬛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六阿哥当皇帝。其实,这并非担心他会被后宫女人陷害...
原创 陈... 589年,南陈被隋朝所灭,陈后主及其兄弟们都沦为了“亡国之余”。按照常理,这些人的政治生涯应该已经完...
原创 秦... 文 | 编辑:潇潇 研究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变革,有助于深入理解秦汉王朝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及文...
原创 蜀... 桃园三结义,这无疑是历史上最为人称颂的一段兄弟情谊,尤其是在关羽和张飞先后殉难之后,刘备更是倾尽国力...
原创 出...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
原创 汉...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唐代诗人李白在《清平调》中,以赵飞燕来比拟杨贵妃的绝世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