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瓦吉里之战:8000突厥骑兵吊打数万印度大军
迪丽瓦拉
2025-09-22 13:31:58
0

公元1296年,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称霸北印度,成为左右次大陆局势的关键性力量。尤其是在成功击败蒙古入侵者后,立即重启对南方异教徒的征伐行动。

甚至以一次大胆突袭,短暂占领老对手的都城德瓦吉里,从而促成目标政权迅速瓦解。

早期德里苏丹国版图

早在1204年,盛极一时的古尔王朝遭遇突然早衰。由于安德胡伊之战的惨败,最高统治者默罕默德-古尔险些沦为俘虏,被迫向西辽缴纳巨额赎金。那些原本依附于他的地方总督,纷纷选择自立门户,其中就包括执掌印度腹地的库特布丁-艾巴克。这位具有库曼-钦察血统的奴隶军头子,几乎毫不费力的取缔前朝影响,成为德里苏丹国的创始人。

此后的百多年内,这个穆斯林征服者政权始终面临两大问题:

1 如何向南扩大次大陆地盘?

2 如何向北抵御其他中亚入侵者?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德里苏丹精锐骑兵

幸运的是,蒙古帝国异军突起,摧毁掉刚刚膨胀起来的花剌子模势力。于是,德里当局不仅很少需要提防同族抢底盘,甚至能坐在原地接收广大难民。无论是具备军事素养的小贵族,还是携款奔逃的商贾家庭,都为崭新政权带去活力和资源。他们云集于白沙瓦、拉哈尔、木尔坦等重要城市,也为后来抵御察合台汗国的入侵奠定基础。

公元1292年,中亚地区的蒙古后裔开始频繁南下。但在防御严密、战力颇高的突厥奴隶军面前屡遭挫折,不得不暂时返回河中老家休整。老苏丹贾拉鲁丁则将注意力完全聚焦于北方,疏于管理其他地方长官行动。于是,他的女婿阿拉丁就有机会暗中培植势力,顺便靠进攻印度教邻国攫取更多财富。

后来篡位上台的阿拉丁

次年,阿拉丁就从位于恒河沿岸的驻地出发,洗劫德干高原的名城比尔萨。不仅对土著供奉的神庙一阵打砸抢,还搜集起更多关于南方城市的情报。比如山城德瓦吉里内藏有巨额财富,而且已经因多年和平而属于防范。故而用三年时间进行准备,期望进行一场瞒天过海式偷袭。既要麻痹印度教势力,也是担心自己的壮大被岳父提前知晓。

与此同时,信奉印度教的塞纳王朝,仍在南方浑浑噩噩。他们的疆域可从德干高原延伸到马拉巴尔海岸,却是迫于压力形成的临时同盟。只要 北方的穆斯林威胁尚存,就愿意向顶在前沿的君主效忠。若双方关系缓和,则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分离主义倾向,自动演变为听调不听宣的独立强藩。甚至于冲突规模较小,似乎保持在某种可控状态,也会自然而然的疏于防备。

以德干高原为中心的 印度塞纳王朝

讽刺的是,中亚蒙古人不仅牵制住德里苏丹关注,同样给印度教世界带去某种安逸假象。当阿拉丁亲率8000精锐南下,经比尔萨后翻越温迪亚山脉,沿途的地方王公皆选择避让。因此,突厥人能忙里偷闲的抽出2天时间休息。直至更南方的拉萨乌拉山口,才遇到印度人站出来予以阻拦。

根据14世纪的编年史记录,入侵者在第一轮交锋中被迫后撤,重新发起第二轮冲锋后才获胜。显然,这是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故意吸引对手发动追击,再突然返身予以重击。

装备精良的德里苏丹国军队

即便如此,阿拉丁仍对外释放各类烟雾弹。他宣称自己只是遭苏丹迫害的贵族,准备率手下向国王罗摩挲陀罗投诚。继而一路狂奔,高歌猛进至塞纳王朝的都城德瓦吉里。这座理论上严密设法的堡垒,建立在一座约200米高的圆锥形山丘上。工程师削去大部分低洼结构,只留下50米高的垂直山壁,以及一座仅能容纳2人通过的石头窄桥。所以,在有充足人手防御的情况下相当坚固。

然而,1296年春季的德瓦吉里早已是一座空城。由于印度人过于自信,原本的防御工事已长期缺乏维护,内部储存的物资也相当匮乏。唯有王室宝库相当充盈,成为入侵者垂涎不已的香饽饽。更加要命的是,彼时的王国内部还有地方诸侯叛乱,迫使王子率军前去弹压。以至于突厥骑兵能轻松策马入城,对山脚下的商业区和普通住宅区大肆劫掠。罗摩挲陀罗则协同少数人躲入顶层要塞,任由敌方从自己的马厩中拖走1000匹马和30-40头大象。

今日的德瓦吉里城堡遗址

当然,阿拉丁的胃口远不止于此。他不断散布谣言,声称自己只是20000主力军的先锋分队。这让躲在要塞里的印度贵族都惊恐不已,派遣使者去媾和,表示愿意出钱换取对方两周内滚蛋。同时不忘警告突厥人,己方的主力部队也在赶回都城的半路上。后者自知夜长梦多,便非常爽快的答应全部条件。

岂料双方刚刚开始履行协定,王储辛哈纳就带着军队提前返回德瓦吉里。尽管收到老爹送信,劝说他不要轻举妄动,仍然要求阿拉丁归还所有战利品。此举让突厥人愤怒不已,将信使扣起来涂黑脸部,并在占领区游街示众。随后留下1000老弱病残断后,只以7000骑兵主动发起挑战。

正在冲锋的德里苏丹国士兵

另一方面,辛哈纳的数万主力早就在城下严阵以待。作为典型南印度武装,塞纳王朝的军队实际核心并非战象,而是众多大小不一的地方步兵团。这些人的数量规模、武器级别和训练水准,完全取决于首领能从国王手中分得多少土地。

由于气候炎热、地位卑微,许多成员没有盔甲防身,只有粗制滥造的盾牌和头盔。他们的弓箭同样射程较短,连适合对抗骑兵的长武器都非常缺乏。即便是地位较高的骑兵,仅仅是穿戴铁盔和单层锁子甲,

德干地区的印度教武装普遍装备水平较差

不过,在双方的第一轮交锋中,印度人还是凭借数量优势获胜。阿拉丁的突厥精英们空有武力,却无法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周旋。盲目硬拼的结果,就是被协同作战的大象、步行弓箭手和轻骑兵不断压迫,连再度重组的机会都近乎丧失。

关键时刻,留在营地看守的努斯拉-汗看不下去,将最后1000骑兵调出来发动冲锋。此举让稳步推进的印度人措手不及,还以为是真正的突厥主力已经抵达,当即出现大规模溃散。许多分队不明所以,便被友军裹挟着逃出战场,只留下空荡荡的都城任凭穆斯林继续蹂躏。

突厥人的胜利迫使印度王公们加价议和

随后,阿拉丁迅速返回德瓦吉里。不仅下令处死数名婆罗门俘虏,还将罗国王的近亲和其他贵族都拉出来游街示众。罗摩挲陀罗本想继续坚持,却苦于粮仓即将耗尽,只能另外掏钱向落难商人们购买。结果,发现本应装载粮食的袋子里竟全是食盐,只能沮丧的恳求突厥人重新签订和平条约。为此,他不得不将赔偿数额增加到600万金币、1000万银币、4000件丝绸品,以及名贵的珍珠宝石。

事实上,这次突袭不过是阿拉丁一系列军事行动的预演。此后,他将至少三次重返德干高原,不断压榨、蚕食塞纳王朝,直至对方彻底崩溃。同时,返回北方迎战蒙古入侵者,乃至将岳父的宝座据为己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疆拾光H5|沙海寻珍 破译1... 罗布泊的沙海深处,一封尘封千年的密信正等待你去探索,它是前凉唯一有史书可印证的重要人物的文书遗迹和名...
沉没的历史 黑石号出水八棱金杯 长沙窑“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铭文彩绘纹碗 ...
金华“婺城好人帮帮团”看望慰问... “老班长,您辛苦了,我们要向你学习。”7月14日,在金华市中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正上演着温馨的一幕。8...
历史上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一... 公元1650年冬月,凛冽寒风扫过塞外草原。清王朝实际掌舵者、权倾天下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率王公亲贵于...
学习手记|以历史的纵深感做好今...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意味深长:“我是很喜欢研究历史的。作为从政者,不熟...
原创 看... 1959年,特赦名单公布,读者朋友们看到其中的杜聿明和王耀武,不禁会有两个问题:首先,杜聿明与王耀武...
原创 朱...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与我们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更深刻地感受到参...
原创 中... 自秦朝首次使用半两钱以来,直到民国时期正式转用机制币为止,中国的铜钱作为货币的历史延续了超过两千年。...
中国历史上极具血性的王朝,亡国... 说到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最有血性,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汉朝的开疆拓土,或者明朝的抗倭卫国。但要我说,唐朝绝...
原创 敦...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显赫的一次宫廷政变,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疑惑的事件。这场政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
原创 浅... 雍正帝创立了养廉银制度,通过从火耗归公中提取部分资金,分发给各级官员。通过提升官员的收入,他希望能够...
原创 秦...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五千多年的洗礼,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也诞生了不少具有矛盾性格...
原创 新... 1942年12月16日,日伪军调动了超过1万人的兵力,悍然袭击了大悟山根据地新四军5师司令部驻地。幸...
原创 元... 历史讲解:元代宗王与中央的关系 关于元代宗王与中央的关系,学术界通常从较为宏观的视角讨论宗王的封地和...
青釉描金三足双耳炉鉴赏与研究 一、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 青釉描金三足双耳炉是中国古代香具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在明清时...
原创 隋...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人物。 罗成,字公然(有说法为志敬),是北平王罗艺和罗彦超的儿子,名列天下第...
原创 为... 沙俄与苏联:中国近代版图之殇与战略抉择 一、19世纪的伤口:沙俄的领土饕餮 19世纪中叶,当大清帝...
原创 “... 历史开讲 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侠客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一家客栈。这...
原创 秦...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统一六国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封建...
原创 红... 红军时期,最大的叛徒是谁?答案毫无疑问是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 1934年10月,红军踏上了漫长而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