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远征军将士回忆野人山死亡行军:吃猴子、吃蟒蛇,女兵被野狼叼走
迪丽瓦拉
2025-09-22 14:06:04
0

1942年,杜聿明中将带领中国远征军的十万将士,行军进入缅甸。在历经几个月的激烈战斗之后,伤亡惨重,最终只剩下不到四万人,远征军的死亡人数达到了五万多人。杜聿明在汇报给校长时,情感充沛,忍不住潸然泪下。作为远征军副总指挥、第五军军长的他,不仅亲历了这一段血腥的历史,也见证了太多士兵英勇牺牲的悲剧。在那次远征中,杜聿明的第五军由三个师和五个团组成,每个师的兵力约为九千至一万人,而军部则有一万五千人。戴安澜指挥的第二百师战斗中牺牲了1800人,长眠于野人山的有3200人,最终只剩下四千人通过腾冲撤回祖国。余韶指挥的第九十六师,战斗牺牲2200人,长眠于野人山的有3800人,最后三千人撤至葡萄镇。廖耀湘的新编二十二师损失两千余人,长眠于野人山的四千人,最后仅有二千余人成功撤入印度。连军部的人员因饥饿、疾病和过度劳累而死亡,人数达到四千人。整支远征军的十万人中,只有三万九千人幸存,非战斗减员的人数甚至超过了战斗牺牲的数字。

杜聿明在分析远征军失败原因时深感痛心,他在文章中提到:“远征军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战略错误,更因为中英两国之间的战略矛盾。英方在多次的中英会报中,始终坚持其错误的战略判断,强烈要求中国在车里和佛海布防,根本不愿讨论中国远征军入缅布防的战略问题。这导致了中英防御计划的严重滞后。”杜聿明认为,英国的阴谋是在利用中国军队掩护他们的安全撤退,而并非为了与日军决战,更不在乎仰光这个海口的安危。杜聿明毫不掩饰他对英军指挥失误的愤怒,认为这才是中国远征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时,英军在缅甸的表现令人失望。对于熟悉历史的读者而言,英军的糟糕指挥可谓是公认的事实。杜聿明特别提到,在远征军的指挥过程中,史迪威和亚历山大这两位外国指挥官的错误决策,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史迪威把中国远征军完全交给亚历山大调遣,甚至派遣自己的喽啰来监督中国部队,最终两人抛下大军逃往印度,造成了远征军的惨败。”

在杜聿明的回忆中,1945年他接到军统局沈醉的联系,讲述了这段痛苦的历史。沈醉受戴笠的指示前来昆明与杜聿明商讨武器运输事宜。在一场家宴后,杜聿明向沈醉愤愤不平地讲述了远征军的“死亡行军”历程。

杜聿明回忆起,当时为了配合英军打击日军,远征军派遣了第五、第六两个机械化军和第六十六军,整个队伍超过十万人。他们原本与英缅军一道,打算在缅甸共同对抗日军。但刚进入缅甸,日军即开始追击英缅联军,远征军负责挡住日军的进攻。然而,不久后英缅联军便因日军的压力四散撤退,留下远征军孤军奋战。英军的撤退让远征军陷入了包围之中,最终导致远征军不得不撤回。

“野人山死亡行军”从此开始。杜聿明记得,进入野人山后,那片原始森林充满了未知与危险。森林里没有清晰的日夜之分,只有树顶的一丝阳光能勉强指引前行。参天古木、粗大藤蔓和腐烂的树叶随处可见。士兵们走进这片死亡丛林,不仅仅要忍受敌军的追击,还要面对虫蛇猛兽的威胁,行走在泥泞不堪的湿地中,常常一步错,整个人就会陷入其中。

为了在这片密林中开路,杜聿明不得不依靠六头经过训练的大象,它们用鼻子卷起锋利的缅刀,劈开那些密集的藤蔓。然而,尽管这些象群为部队开路,远征军的重武器和电台被迫销毁,武器也逐渐损失殆尽。不到一个月,几乎所有的队伍成员都因蚂蟥、吸血蝙蝠和恶劣环境的侵袭,死伤无数。最终,杜聿明也因过度劳累生病,只能被抬着走。

杜聿明的身体一直未能恢复。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肺结核、肾结核、胃溃疡、脊椎结核等多重病症几乎要了他的命。直到他战败被俘,并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治疗,才得以恢复健康。

在这片丛林中,远征军并不惧怕猛兽和蛇类,因为他们虽然失去了重武器,但步枪和冲锋枪的弹药足以用来捕猎。一次,杜聿明和士兵们捕到一条大蟒蛇,而这成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炊烟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并很快空投了电台、粮食和医疗物资。通过这次援助,杜聿明终于接到了蒋中正的命令,开始带领残存的部队走向印度。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的旅途依旧充满艰难。在英军撤退的途中,杜聿明的队伍还捡到大量被遗弃的物资,包括英国银行的大量现金和美军的冲锋枪。远征军的士兵拿到了这些武器,但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粮草不足,甚至开始挖野菜和番薯来充饥,偶尔捕杀猴子作为肉食。

随着士兵们的体力消耗殆尽,许多战士因饥饿或疾病倒下,甚至吃掉了皮带、鞋子和手枪套以维持生存。最后,连树皮和草根都成为了他们的食物来源。杜聿明的军部原本有五位女护士兵,但随着时间推移,药品匮乏,许多战士因为误食有毒植物而痛苦不堪,生命逐渐消逝。

其中,笑春和其他几位护士兵的悲剧令人痛心。笑春先被毒蛇咬伤,又在途中被野狼叼走,最终不治身亡。而孙月霞也因高烧和瘴气跳崖,临终时大声呼喊着让队伍继续前行。在她去世后的两周,王苹也因瘴气丧命,甚至连她和男友的钱一平的尸体都未能被及时救回。

最终,刘桂英和何珊依然坚持着,尽管她们面临着严酷的环境和生死考验。何珊不愿拖累其他人,最后选择独自坐在山坡上,任由自己滑下去,最终死亡。她的最后遗言是:“你们要争取活着回到祖国,把我们在缅甸的故事讲述给所有人,我们是为国捐躯,我们是爱国青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毛泽东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作 者:田开元 在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古老的中国几乎陷入亡国...
原创 苏... 1900年,沙俄迅速集结17万大军,趁清政府处于衰弱之时,夺取了我国东北的80万平方公里土地。然而,...
原创 得...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与浪漫色彩的时代,在这三股势力中,最能让人感受到英雄浪漫主义精神的,恐怕就...
亚历山大大帝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Alex Rowson 希腊北部的发掘工作揭示了塑造未来国王的世界 (维罗妮卡·菲佛/阿拉...
原创 明... 有句话说:“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 这一观点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充分验证,...
原创 神... 国宴作为一个国家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最高规格的官方宴席。能成为国宴菜肴,无疑是该道菜肴获得的至高荣...
原创 三...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时代,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和智勇双全的俊杰。...
原创 建... 古籍中记载的建安五年,关羽的武力似乎达到了巅峰状态:他斩杀了颜良和文丑,历经五关斩六将,无论是在两军...
原创 承... 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但为了保持在远东的利益,尼古拉二世不得不与日本保持...
原创 国... 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是晋系的代表人物。他并不像阎锡山那样在山西称霸一方,实际上他的势力相对较为...
原创 李...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秦琼和程咬金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这个问题,答案毋庸置疑。根据《旧唐书·列...
原创 糜...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中,首次提到糜夫人是这样的:“原来糜竺有一妹,嫁与玄德为次妻。” 这...
原创 吴... 吴三桂,这位明末清初的军事巨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早在大顺军围困北京之时,崇祯帝急忙召他...
山西绛县发现30万平方米仰韶中... 中新网 太原7月16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7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绛县西吴壁遗址202...
原创 “...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不仅能第一时间获得我们后续推送的精彩文章,还能方便您...
原创 评... 曹操麾下有“五子良将”,刘备麾下有“五虎大将”,孙权麾下则有“江表十二虎臣”。然而,仔细研究三国历史...
原创 朱... 建文纪事 1398年6月24日,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今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
原创 诸...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六次北伐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消耗,直接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最终也间接促成了蜀汉的灭亡。...
原创 商... 商朝,总给人一种奇妙炫目的感觉,那时候的历史仿佛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近期,随着《封神》这部影视剧的热播...
原创 老... 在淮海战役还未打响时,杜聿明已深感悲观,他内心充满恐惧,甚至认为自己已注定失败,十死无生。他在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