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赓病重赴上海休养,遇到3件事加剧病情,59岁早逝
迪丽瓦拉
2025-09-22 14:32:23
0

“老陈,上海的老朋友们又给你写信了,他们希望你能去那边休息一段时间,怎么想?”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子推开书房的门,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老陈”放下手中的书本,捂着胸口轻咳了几声,抬头露出一丝笑意:“他们的一片心意我感激,但现在工作实在太忙,真的是抽不开身啊。”

“你又拿工作作为借口了吧?我看他们这次是真的着急了,已经向上级汇报了,看你还怎么推脱。”女子语气中带着些许嗔怪,却不失温柔,她走到老陈身边,轻轻捏住了他的肩膀。

这位“老陈”,正是开国大将陈赓,而那位关心他的女子,则是他的夫人——傅涯。此时的陈赓身体状况极差,已到了需要休养的地步。于是,上海的老朋友和曾经的部下纷纷写信,邀请陈赓前往上海养病,这才有了这段对话。

事情的进展果然如傅涯所料,得知陈赓依旧推辞养病后,许多老部下向上级反映了这一情况。上级十分关心陈赓的健康状况,迅速指示他暂停工作,前往上海进行休养。

那是1961年1月,北方的寒冷几乎让人无法忍受,而南下上海则能得到一些温暖。加之上海的医疗资源较为先进,因此组织和陈赓的老部下都希望他去上海调养,恢复健康。然而,谁也没料到,这一去竟成了陈赓与北京的永别。

陈赓大将早在1957年和1960年曾两度因心肌梗塞险些丧命,虽然经过及时抢救挺了过来,但身体的虚弱已显而易见。再加上日夜操劳的工作,胸口剧痛、气喘等症状时常困扰着他,如果不及时休息,后果不堪设想。最终,经过反复权衡,陈赓还是决定听从组织的安排,完成手头的工作后,前往上海住进了一家招待所。

当时,上海的第一书记陈丕显与陈赓关系非常密切,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的政治委员,特意叮嘱要改善陈赓的饮食条件,每餐都要有肉。然而,陈赓每次用餐时,总是把肉挑出来,让工作人员送给那些有需要的同志。有一次,陈赓眼中泛红,语气颇为沉痛地说:“现在正值国家困难时期,老百姓的温饱都尚未解决,许多基层工作同志的营养状况堪忧,作为一个无功之人,我怎么能安然享受这些呢?”

陈赓认为自己已经因为身体问题给组织添了麻烦,不愿再因为个人的饮食问题得到特殊待遇。多年后,傅涯回忆起丈夫的坚决:“陈赓是大事上十分清楚的人,小事上却总是装作糊涂。他身体差,工作繁重,吃得也不好,脸色常常发黄,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憔悴。”

除了饮食上的坚持,陈赓到上海后的三件事,最终对他的健康造成了更严重的影响。

第一件事发生在他到上海几天后。

许多干部得知陈赓到了上海,都希望前去探望他。由于病情原因,医生建议陈赓尽量少说话、少见客人,但他心地仁厚,不愿拒绝大家的好意。于是,每当有客人来访,他总是强打精神接待。傅涯看在眼里,心疼丈夫的身体,便暗地里拒绝了一些人的拜访请求。外界因此传出了些许闲言碎语,说陈赓升职了、架子大了。陈赓听后,既抱怨傅涯没有提前商量,又派人去请那些干部拜访他。如此一来,陈赓的身体负担加重了,反而没有得到休息。

第二件事与傅涯有关。

当初陈赓决定到上海休养时,傅涯觉得自己不能离开丈夫,便向组织申请陪伴在侧。陈赓却极力反对:“现在国家需要人,我四肢健全,为什么让你跟着我去?你就安心留在北京工作吧。”傅涯一直顺从丈夫,但这次她坚决不同意独自让陈赓离开。最终,中组部有任务安排,让傅涯到上海市委工作。陈赓见状,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到上海后,傅涯全心全意照顾陈赓的日常起居,希望能帮助丈夫早日康复。然而,陈赓却绕过了她,直接打电话给陈丕显,真诚地说:“丕显,我一生都在忙碌工作,组织让我放下工作来上海调养,我心里一直不安。如果你真心为我好,就应该给傅涯安排一些工作,让她也能为人民做点贡献。”

陈丕显无奈,只能按照陈赓的意思,安排了傅涯的工作。傅涯的工作量因此增多,每天早出晚归,虽然她依然尽心照料丈夫,但因为精力有限,陈赓的病情发展却始终未能被及时察觉。直到陈赓去世,傅涯才深感懊悔,觉得自己未能更好地关注丈夫的身体。

第三件事,则消耗了陈赓最后的精力。

在陈赓离开北京后不久,组织要求军中高级将领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写一篇总结,用于培养年轻军官。陈赓作为大将,理应参与其中,但因身体原因,他并未收到相关通知。然而,上海的几位将领在与他聊天时提到了这件事。陈赓听后,立刻给组织写信,要求自己也能写一篇。组织了解陈赓的性格,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但规定条件是:必须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由他人代笔。

最初,陈赓确实按照规定,由秘书代笔进行口述。然而,当初稿完成后,陈赓总觉得不够完善,便决定亲自修改。作战总结不仅要详细记录战争的每一环节,而且需要非常细致的推敲,这无疑耗费了大量的心力。陈赓一旦投入工作,就极度认真,几乎废寝忘食,最终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1961年3月15日下午,经过几天的疲劳工作,陈赓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口剧痛。虽然他曾经有过类似的症状,并且每次都能自行缓解,但这一次,他并未及时向医生报告,也没有告诉回家的傅涯。直到3月16日凌晨,陈赓突发心脏病,医生赶到后尽力抢救,仍未能挽回他宝贵的生命。

那一天,陈赓大将与世长辞,享年59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毛泽东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作 者:田开元 在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古老的中国几乎陷入亡国...
原创 苏... 1900年,沙俄迅速集结17万大军,趁清政府处于衰弱之时,夺取了我国东北的80万平方公里土地。然而,...
原创 得...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与浪漫色彩的时代,在这三股势力中,最能让人感受到英雄浪漫主义精神的,恐怕就...
亚历山大大帝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Alex Rowson 希腊北部的发掘工作揭示了塑造未来国王的世界 (维罗妮卡·菲佛/阿拉...
原创 明... 有句话说:“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 这一观点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充分验证,...
原创 神... 国宴作为一个国家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最高规格的官方宴席。能成为国宴菜肴,无疑是该道菜肴获得的至高荣...
原创 三...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时代,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和智勇双全的俊杰。...
原创 建... 古籍中记载的建安五年,关羽的武力似乎达到了巅峰状态:他斩杀了颜良和文丑,历经五关斩六将,无论是在两军...
原创 承... 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但为了保持在远东的利益,尼古拉二世不得不与日本保持...
原创 国... 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是晋系的代表人物。他并不像阎锡山那样在山西称霸一方,实际上他的势力相对较为...
原创 李...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秦琼和程咬金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这个问题,答案毋庸置疑。根据《旧唐书·列...
原创 糜...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中,首次提到糜夫人是这样的:“原来糜竺有一妹,嫁与玄德为次妻。” 这...
原创 吴... 吴三桂,这位明末清初的军事巨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早在大顺军围困北京之时,崇祯帝急忙召他...
山西绛县发现30万平方米仰韶中... 中新网 太原7月16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7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绛县西吴壁遗址202...
原创 “...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不仅能第一时间获得我们后续推送的精彩文章,还能方便您...
原创 评... 曹操麾下有“五子良将”,刘备麾下有“五虎大将”,孙权麾下则有“江表十二虎臣”。然而,仔细研究三国历史...
原创 朱... 建文纪事 1398年6月24日,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今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
原创 诸...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六次北伐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消耗,直接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最终也间接促成了蜀汉的灭亡。...
原创 商... 商朝,总给人一种奇妙炫目的感觉,那时候的历史仿佛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近期,随着《封神》这部影视剧的热播...
原创 老... 在淮海战役还未打响时,杜聿明已深感悲观,他内心充满恐惧,甚至认为自己已注定失败,十死无生。他在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