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动时期,无论是各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还是总部的高层负责人,几乎都遭受了运动的冲击,许多人被迫退居二线或者受到严格监控。但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陈士榘的背景是战将出身,在长期的战争岁月中,他担任了多年的参谋长。在解放战争时期,尽管他在华东野战军任职参谋长,但其独立指挥多个纵队作战,并且屡次取得胜利,使他在部队中树立了威望,仿佛让人感觉他不可一世。
在他心目中,只有毛主席的领导才能令他心服口服。毛主席曾告诉他:“我们是一个‘山头’的。”作为来自井冈山的将领,陈士榘对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智慧充满了钦佩与景仰。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参谋长因越级向上级报告作战情况而惹来了麻烦。尤其是在向粟裕汇报时,他的这一做法被认为是对直属领导的不尊重。陈老总得知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尽管他反映的问题本身可能是正确的,但这种越级行为却无疑将上级的权威置于了尴尬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被调任为工程兵司令员,这一职务他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他所领导的工程兵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为导弹发射基地和核试验基地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他是一位资历深厚的上将,职务不低,但与同级别的其他将领相比,他依然显得有所不足,比如李克农、萧克、邓华、宋任穷等人均被选为中央委员。而其他如杨得志、韦国清等人则成为了候补委员,而在这些名单中却没有陈士榘的身影。
1966年,随着一场大运动的掀起,作为军兵种司令员的他坚决执行上级的指示,面对众多老将被打倒的局势,他在工作中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即使妻儿之间出现了一些麻烦,他也始终能够理智地处理,因此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陈士榘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甚至在1969年党的九大的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由于八大委员和候补委员中许多人纷纷受到冲击,迫切需要重新选举。在这次选举中,有一定的原则要求,比如明确提名各大军区、军兵种及总部的主要军事和政治负责人,因此军区的司令员、政委,以及军兵种的司令员、政委等,几乎都被选为委员。
他的党内地位不仅得到了提升,同时在军内的职务上也有所晋升,成为了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参与这个新成立的机构处理军队日常事务。这一职务可以说让他得以参与军队核心业务,获得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力。
然而到了1975年,陈士榘被迫免去职务,转任军委顾问,逐渐退居了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