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人看西方历史:别再迷信西方怎么说,应遵循最朴素的原则
迪丽瓦拉
2025-09-23 03:02:55
0

中国历史的传统强调的是“董狐直笔”的写作原则,追求“不虚美、不隐恶”,每一段历史都力求真实,详细记录每一细节。这种历史叙述方式,力求客观,没有对美好的过度渲染,也不隐瞒历史中的恶行。当然,在史书编写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主观倾向和对某些事件的美化或者隐瞒,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历史大体上还是值得信赖的,尤其是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时,几乎没有虚构的情况。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大规模进入中国,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带来古希腊等西方的经典历史书籍,而是充当“文化使者”,带来大量的科技著作。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才真正接触到西方的史学成果。这个过程中,中国一方面根据自己的传统历史观念推测西方历史的写作方式,认为西方史学也应当与中国类似;另一方面,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接连遭遇战争失败,心态发生变化,因此对西方历史表现出极大的信任,甚至几乎盲目接受西方历史叙事。这种盲目崇信西方史学的态度,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盲目信任西方的史书显然不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即使如今西方在全球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依然需要了解其历史文化。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西方历史呢?我认为,我们不应盲目迷信西方的叙述,而应遵循最基本的原则。除了常规的考古验证之外,我认为还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审视西方历史。

首先,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西方历史需要我们“观其行”的原因在于,历史叙述可以被解释、包装、甚至美化,真实的历史往往与表面呈现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本身出发,结合实际行动进行判断。例如,西方过去500年的殖民扩张中,奴役黑奴、屠杀印第安人、摧毁多种文明等暴行不断发生,许多民族因此消失。西方历史中常常描述这一切为“文明战胜野蛮”,并提出所谓的“文明扩散论”,似乎西方的行为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然而,毫无疑问,肆意奴役和屠杀他民族的行为绝非文明之举,这种暴行与野兽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

再如,启蒙运动时期,西方高举“天赋人权”的旗帜,这是许多学者津津乐道的历史高光。然而,启蒙运动期间,西方一方面宣扬“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继续对其他民族进行血腥屠戮,甚至在现代,西方国家仍然以“天赋人权”为口号进行干涉,但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加沙地区,这种“天赋人权”又在哪里呢?因此,历史上的西方常常言辞漂亮,但其实际行动却相互矛盾,习惯性地采取“按我说的去做,不要按我做的去做”的策略。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西方文化中的虚伪、排他、残忍等一面,打破了过去我们对其美好形象的幻想。

其次,历史是否符合普遍规律。

大多数情况下,尽管社会发展可能会出现某些异常现象,但整体上社会的演进都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就无法称之为科学。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待西方历史。举个例子,中国的砖块演变历程就符合历史的客观规律。最早期的夯土、烧制土房、红陶土块、烧结砖、空心砖,每一步都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产物。西方的砖块史则不同,早期的西方城市,如耶利哥城,已经大量使用砖块,而这种技术并没有经历逐步演变的过程。西方古城普遍直接使用板砖,而没有像中国那样的演化过程。

再看中国的石材使用,先秦时期,除了少数石刻,石材的使用并不广泛,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工具的限制,青铜的硬度不足以加工坚硬的石材。然而,随着铁器的发展,尤其是钢铁的出现,石材加工技术才逐渐得到突破,汉代开始广泛使用石材进行雕刻和建筑。与此相对的是,西方(包括古埃及和巴比伦)早期就大量使用石材、石雕等建筑材料,虽然缺乏足够的铁器工具,但仍能大量建造石结构建筑。西方的这种历史叙述显然大量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什么他们在没有充分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能做到如此高水平的石材应用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第三,历史叙述的标准是否统一。

在西方历史叙述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双标”。西方常常对待不同的历史事件采用不同的标准,尤其在考古和历史研究领域,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例如,特洛伊遗址的发现,西方宣称它验证了荷马史诗中的历史真实性。然而,西方对于夏朝的考证却要求严格的“字证”,而特洛伊遗址并没有这样的证据,除了与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城位置大致相符外,几乎没有其他实质性的一致性。即便如此,西方仍然将该遗址命名为“特洛伊遗址”。同样,古希腊文献的传承在中世纪一度中断了千年,但西方仍然视其为可信的历史来源,而对于中国夏朝的史料,却表示怀疑,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后人所编撰的。

更进一步,西方对于历史的双重标准时常出现在对待中西方历史时。西方对自己的历史评价较高,而对于其他文明往往采取不同的标准。即使目前的考古研究标准多由西方主导,但其双重标准仍然频繁出现,目的无非是维护其“辉煌历史”的形象。如果我们用中国传统的历史标准来衡量西方历史,西方的许多历史叙述是否还能站得住脚呢?

因此,缺乏独立思考地盲目接受西方历史叙述,显然并不是明智之举。通过上述三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历史的叙述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历史观点仍需重新考证。对于这样的历史,我们不能轻易相信“西方怎么写就怎么信”。同样,我们也不应将质疑西方历史的行为视为“反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宫廷总是充斥着尔虞我诈与权力斗争,而这一次的宫廷事件,却引发了整个朝廷和百姓的广...
原创 1... 兵法有云:久而国强者,未曾见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任何规模庞大且持久的战争,无论是发生在大国还是...
春秋和田玉籽料糖玉满雕龙凤玉猪... 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玉雕艺术以其神秘瑰丽的纹饰和精湛的琢玉工艺...
原创 埃... 尼罗河游览的经典路线是从阿斯旺乘船出发,最终在卢克索下船。卢克索,作为古埃及古都底比斯的遗址,是埃及...
原创 李... 1947年6月,罗通在晋绥军区吕梁军区第9分区工作了整整10个月,这时他收到了来自原部队领导的两封电...
原创 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您在阅读中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原创 开... 1943年11月,正在参加开罗会议的蒋介石突然收到一份报纸,里面刊登了几张照片,照片中中国士兵在常德...
原创 美... 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的历史虽然不到250年,但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被战争所笼罩。实际上,美国的和平...
原创 李... 在深入阅读本篇文章之前,请花一点时间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随时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
原创 6... 二战结束后,非洲陆续迎来了多个国家的独立。在这个重要时刻,中国决定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决定派遣...
原创 4... 我们在观看有关隐蔽战线的影视作品时,常常为那些成功潜入敌人内部的同志们的高超技巧和胆识感到由衷敬佩,...
原创 朱... 中国有句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告诫我们,长辈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
原创 斯... 1953年7月10日,莫斯科的各大报刊上刊登了一篇令苏联民众震惊不已的文章。这篇题为《党、政府、苏联...
原创 长... 老覃曾在数月前撰写过一篇文章《刘伯承带病作检讨是彭德怀要求的?多少年了,这件事应该讲清楚了》,文章回...
原创 东... 文 / 子玉 东吴的创建依靠的是孙策的军事力量,但要在江东真正扎根并实现江东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孙权...
原创 杨... 1945年11月18日,杜聿明因五华山事件被解除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务,黯然返回重庆。...
原创 志... 1953年7月19日的清晨,志愿军第46军137师的营地内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胜利庆功会的欢愉气氛中。...
原创 台... 1948年末至1949年初,中国内战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数次战略决战,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
原创 1... 1953年6月的一天,陈赓在哈尔滨街头被一名交警拦下,哈尔滨顿时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打行动。这个事...
为什么刘邦可以失败多次,而项羽... 灭秦之战时的失败就不说了。 看一下楚汉之争中刘邦失败的具体情况。 汉二年三月,刘邦从临晋渡过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