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房山区霞云岭一带的堂上村外,小河边正值求雨的传统仪式,12名妇女按照习俗走进冰冷的河水中沐浴。忽然,村里传来一阵惊呼:“鬼子来了!”声声入耳,震动了整个村庄。村民们都明白“鬼子”指的是凶残的日军,有人高喊:“快穿衣服,快点!不然就来不及逃了!”听到这话,妇女们本能地向河岸游去,准备上岸穿衣服。
然而,当她们上岸寻找自己的衣服时,却发现所有衣物竟然不翼而飞!这一年,京西地区遭遇了罕见的百年大旱,从前一年的腊月起直到四月,天上滴水未曾落下。干裂的土地布满龟裂,庄稼大片枯萎。对农民来说,粮食是命根子,眼看旱情继续恶化,乡亲们只能空口无食,大家焦急万分。
各个村落绞尽脑汁,纷纷想方设法抗旱。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他们能做的无非是仰赖天意,借助祈雨的迷信活动求得降雨。不同村子的祈雨仪式各有差异,有的是唱戏,有的则上供祭祀。堂上村的做法则独特——他们从附近村寨请来了12名寡妇,让她们先在河里沐浴,然后将祭品送至河中心,传说那是龙王的居所。
有人或许会疑惑,河里还有水,怎么会大旱呢?实际上,当时没有抽水设备,农田离河流较远,而河水也大幅度减少。靠一桶一桶挑水浇田几乎不现实,农民们只能祈求天降甘霖。正当12名寡妇按照习俗下河沐浴时,忽然传来日军即将进村的紧急消息,村民们顿时丢下祭事,扶老携幼仓皇逃命,惊呼“鬼子来了”声此起彼伏。
这群寡妇闻声赶紧游上岸,却发现衣服全部不见了,惊慌失措,哭声满河岸。此时,草丛中悄悄传来窃笑声,正是村里的伪保长安小根。安小根年过半百,是个地主,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投靠蒋军,二儿子是伪军小队长。安小根则巧妙地游走在八路军、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担任“三面村长”,左右逢源。
他深谙世道,故意这么做,坚信无论战争结果如何,他都能保全自己。这被他称为“狡兔三窟”,相当于现代人说的“不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1940年是抗战最艰难的阶段,安小根更倾向于支持日本,认为中国快亡国了,抗战无望。他一边继续假意服务三方,一边极力讨好日军,希望自己多出力气,促使三儿子升官。
听说日军小队长渡边村夫喜欢已婚妇女,安小根便心生一计,编造神秘说法,鼓动乡亲们准备12名寡妇河中沐浴祭龙王求雨。那天,他花重金招募12名寡妇下水,同时让三儿子安中勋通知渡边,准备“抢人”。为了防止寡妇们逃跑,他偷偷收走了她们的衣服,令她们无助地哭喊。
正当危急时刻,村里民兵李万荣和李广生出现了。他们刚将几十名村民安排到山坡上的草堡避难,返回时发现了这些无助的寡妇,急切地催促她们赶快跟随乡亲撤离。“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忌什么,快捂脸跑!”他们提醒说。大家一听,赶紧用布蒙住脸,跟着逃命,好心人还拿出衣服给她们穿上。
安小根气得跺脚,担心日军来问责自己完不成任务会被砍头。渡边到达后见河边空无一人,怒问:“女人呢?”安小根谎称寡妇已被八路军救走,渡边拔刀怒斥:“你们再哄我,全部死!”三儿子连忙跪求饶命,许诺三天内找到寡妇。渡边冷笑着带队返回据点。
紧接着,2000多名日伪军从宛平赶来支援,准备进涞水县白涧。此军团忙于赶路,并未进村作乱。意外的是,一名翻译官陈某起了色心,对小队长小野说:“山沟里姑娘风姿绰约,味道十足。”小野一听兴趣大增,便带几名士兵跟随陈某绕路上山,打算寻觅“花姑娘”。
此时,李万荣和李广生爬上山坡树上侦察日军动向,计划向八路军传报。正专注观察时,突然枪声震耳:“不许动,快下来!”数名日军和翻译官将枪口对准他们。李万荣沉着应对:“你先走,我掩护!”李广生机灵跳下树,灵巧躲避子弹成功逃脱。李万荣则被捕。
翻译官威胁李万荣要他交代“花姑娘”所在,李万荣矢口否认。翻译官狡猾用望远镜观察周围,怀疑两个草堡中有人。李万荣硬撑说那是荒地不可能有人。翻译官见状,决定亲自带队检查草堡。李万荣灵机一动,提出用十块大洋带路,意在拖延时间让村民有机会转移。
他们沿远山小道缓慢前行,直至中午抵达草堡,却惊见村民未撤离,草堡里多是妇女。小野兴奋命令士兵驱赶年长妇女,只留下一个年轻姑娘。此女性格坚强,当小野意图行恶时,奋力一拳打中他腹部,疼得他嗷嗷叫。姑娘趁机逃入林中。
陈翻译怕小野发怒,又抓出另一名年轻女子,女子更为勇猛,咬破翻译官手掌,血流如注。正当混乱时,李万荣挥拳击倒翻译官,抢回掉落的枪械。突然,一个声音喝道:“不许动,举起手来!”出现的是房山区公安局长李福荣。
原来,李福荣上午10点多到堂上村工作,听说鬼子来袭便带人追上山,发现草堡并看到李万荣带路。李局长赶到时,小野正行凶,立令战士冲入草堡,迅速将日军击杀。因为用刀战斗,未开枪,村民和李万荣未闻枪声。
李局长一时误认李万荣为汉奸,举枪对准,李万荣急忙解释,村民为其作证。陈翻译被捕,押回村庄公审,群众要求严惩,但李局长决定释放他,故意让其去报信。伪村长安小根后来被八路军处死。
陈翻译回到白涧据点,谎称堂上村仅有二十多名八路军。日军次日黎明报复,结果中了埋伏,遭受惨败。李局长的智慧和八路军的英勇,让装备落后的抗日武装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摘自《房山人民抗日战争史》(顾梦志,台海出版社)及《京西烽火》(王洪钟,大众文艺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