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田间的《山中》以传奇笔法展现贺龙将军的精神风貌〔328〕
迪丽瓦拉
2025-09-23 06:02:46
0

一、《山中—题贺龙将军》写作背景

《山中—题贺龙将军》,是田间的组诗《名将录》中的一首,取材于1939年著名的陈庄歼灭战。

田间

这场陈庄歼灭战,是贺龙指挥的一次著名的抗日歼灭战。1939年9月,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实行秋季大扫荡,守备石家庄的日军第八混成旅1100余人,纠集伪军1500多,进犯晋察冀边区重镇陈庄镇,妄图消灭边区驻军,并占领其后方基地。当时,边区驻军八路军120师和地方部队,奉命迎头阻击日寇。时任120师师长的贺龙将军,亲临前线,登上横山,察看地形,制定决策,布置兵力,指挥战斗。

结果,这场歼灭战战果辉煌,历时6天5夜,消灭日伪军1500多,击毙敌酋田中省三大佐,俘虏29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受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以及民国政府的嘉奖,被誉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的一次模范歼灭战。

《山中》这首诗就是描写陈庄歼灭战的,而诗人却酝酿很久,直到 1945年才写出来,由此可见,他创作此诗时,是颇费匠心的。

田间文集

二、《山中—题贺龙将军》原文

师长飞马上山

谁也不曾听见

那马蹄一响

他已到半山间/

枪林弹雨中

他走上山

勒马一看

人像立在马上

要扑下山

全山陡的—惊/

将军轻轻的

冷声一笑:

“一块石头

也不许他侵犯!”/

那匹马、又高

又红的骏马

不用人拴

崖前姗姗踏踏

如一轮红日

搭着一副铜鞍/

将军背倚岩石

冷笑转成欢笑

抽烟闲谈中

打完大歼灭战/

三、《山中—题贺龙将军》内容和结构〔上〕

这是一首自由体叙事新诗,诗人紧扣正副诗题,围绕“山中”与“贺龙将军”,从陈庄歼灭战中,撷取五个片断为题材,并将若断若续的题材组合成篇,展现了贺龙将军的精神风貌,全诗24行,分5节。

贺龙走马上山

第一节、4行,写“师长飞马上山”,考察战场。诗一开篇,写“师长飞马上山”, 紧扣诗题,交代故事的两个要素:主人公是“师长”、事件是他“上山”去考察战场;还特别选择“飞马”作为“上山”的状语,以浪漫的传奇手法,突出师长一轻二快的飒爽英姿,展现他豪情满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接着,再以夸张写法,具体描写“那马蹄一响,他已到半山间”,还用侧写“谁也不曾听见”来烘托,强调师长“飞马”上山,亲上前沿,出其不意,轻快敏捷。

在这一节,描写师长进行战前考察,要为战斗决策掌握第一手资料,展现师长以身作则、英勇无畏的飒爽英姿,以及身先士卒、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毋庸置疑,这是这场歼灭战取得胜利的首要原因。

第二节、6行,写师长冒着枪林弹雨,山顶勒马,考察敌情。诗人先写在“枪林弹雨中”,渲染环境的险恶,衬托师长的勇武精神,然后,突出他的三个动作行为“走、立、要扑”:以“走”字,描写他冒着枪林弹雨到山顶去考察,突出他具有履险如夷的英雄气概;以“立”字,突出他居高临下、不畏艰险的无畏英姿,展示他考察地形、侦察敌情的战斗作风;而又以“要扑”这一趋向动词组,显示他经过考察,收获很大,在知己知彼情况下,灭敌之策已订,做到成竹在胸,马上就“要扑”向敌人,大举反攻了;同时,为了展现他决策正确、指挥英明、一扑灭敌、决战必胜,诗人还采用浪漫笔法,以极度的夸张与拟人的写法,写师长只是“要扑”、而尚未扑,就已经先声夺人,震撼得全山都“陡的—惊”,更何况那色厉内荏的入侵日寇呢?真正是周密准备,知己知彼,决策得当,成竹在胸,正义扑向邪恶,惊天地而泣鬼神了。

这是诗人客观地展示师长克敌制胜、走向成功的法宝:知己知彼才能胸有成竹,而成竹在胸才能战无不胜。

四、《山中—题贺龙将军》内容和结构〔下〕

第三节、4行,写师长考察后立誓的特写镜头,表现他对敌人的轻蔑与歼敌的信心。

贺龙在部署战斗

上节是描写师长的客观行为,而这一节则是描写师长的主观意识,目的却都是为了强调师长的作战法宝是成功的。在这里,诗人只写了他的一个严肃的细节表情:“冷声一笑”;以及一句夸张的誓言:“一块石头、也不许他侵犯!”以他的音容笑貌,表达他在思想上对敌人的轻篾与仇恨,以及对自己御敌决策的必胜信心。大战在即了,胜败将如何?“冷声一笑”,彰显司令员镇静稳健;淡淡一言,表达总指挥誓言铮铮,先声已经夺人,当可预知大战结局!这是把师长的客观准备与主观誓言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加了歼灭战必胜的法码。

第四节、6行,师长战马的特写,极写指挥所外的战马,它英俊悠闲、崖前姗踏,从侧面烘托指挥所内的师长,他手提烟斗、气宇轩昂、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这一节诗人采用烘云托月法,兴起于师长的骏马,而意归于骏马的主人。诗人先直接描写那匹骏马又高又红,再打比喻,说它就像“搭着一副铜鞍”的“一轮红日”,威武雄壮,光彩夺目。它可是师长的坐骑呀 !现在,战场炮声隆,前线战火飞,可是,你看它呀,“不用人拴”,却散放在指挥所外的“崖前”,“姗姗踏踏”、悠闲自在。这里笔笔在写骏马,却字字意在烘托它的主人,侧写威武的师长正在指挥所内从容自若地指挥着一场生死大决战。这种烘云托月的弦外之音,意在言外,蕴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第五节、4行,写师长倚岩欢笑,抽烟闲谈。这最后一节,再次写师长的身姿表情:“将军背倚岩石,冷笑转成欢笑”,诗人还配上一句解说词:“抽烟闲谈中,打完大歼灭战”。这场著名的大歼灭战,诗人从战前准备写起,过程只写师长坐骑“崖前姗踏”、几乎未着一字,如今写战争结果,也只把着眼点放在师长的“一倚一笑”上,实在是妙笔生花。当年周瑜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的一场大战,苏轼就是以金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成经典的。如今诗人化用这个典故,用以彰显贺龙将军的雄才大略,展现他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帅才,又有指挥若定、一战而定乾坤之功勋。

因此,诗人写师长这一倚一笑,优美典雅,意味深长,蕴含了师长的全部工作,从走马上山、到山顶考察,从周密准备、到战略部署,从指挥自若、到歼敌全胜,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百战百胜!也就是说,师长有了战前的精心准备、周密部署,有了战时的从容不迫、指挥自若,最后,才能有战后的“抽烟闲谈”与“倚石欢笑”,前后对比,互相映衬,构成了师长的军事家形象。

闲谈中结束战斗

五、《山中—题贺龙将军》写作特点

在《山中》这首诗中,诗人以精彩的语言、独特的构思,与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贺龙将军的艺术形象,其写作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构思新颖,选材典型。全诗紧扣正副题中“山中、贺龙”两个主题意象,选择五个片断为中心题材:飞马上山、山顶勒马、冷笑立誓、战马特写与依岩抽烟欢笑,按战前、战中、战后的时间顺序,淡化了战争的过程,以细节替代事件的铺陈,以片断构建故事的框架,不求故事完整,但求细节传神,把若断若续的片断有机地地组合成篇,塑造了贺龙将军的艺术形象,他英姿飒爽、雷厉风行,他履险如夷、侦敌定策,他胸有成竹、立誓歼敌,他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他依岩抽烟、在闲谈欢笑中、打完大歼灭战,因此,他是一位叱咤风云、一战定乾坤的大将军。

田间、爱情、魏巍

第二、这首诗写法精致,正面突出,侧面烘托,虚实结合,描写人物栩栩如生。全诗用四节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音容笑貌,正面突出人物性格,如以“飞马上山、勒马山顶、要扑下山”的动作行为,展现师长英姿飒爽、英勇善谋的形象;又以音容笑貌,如“冷笑一声、冷笑转成欢笑”,与“一块石头也不许他侵犯”等,描写师长对日寇的轻蔑与爱国之心;其中,又以战马的“姗姗踏踏”、悠然闲适,用烘云托月手法,从侧面烘托师长在指挥所内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从而,共同组成电影蒙太奇式的叠现画面,形成“形散而神聚”的篇章,给人一个多彩多姿而又完整的叙事印象。

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浪漫传奇、夸张比喻、活用古典等多种手法,譬如诗中以“谁也不曾听见”、“全山陡的—惊”、“一块石头也不许他侵犯”等传奇的夸张描写,都有效的刻画了人物性格。又如篇末,化用苏轼“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古典意境,描写师长“抽烟欢笑,闲谈中打完大歼灭战”,展现了师长谈笑自若的儒将英姿,彰显了师长举重若轻的大将气度,描写精彩,文笔优雅,堪为经典。陈存选2025、07、20

参资:新课标大语文《山中—题贺龙将军》。

田间的墓与故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开元八年,唐玄宗在免去宰相宋璟职务后,面临着挑选新宰相的难题。唐玄宗突然回忆起两年前曾见过一位十分出...
原创 此...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后晋皇帝 石敬瑭) 范延光死了,张...
原创 张... 说起三国里的猛将,张飞和关羽这哥俩,那可真是绕不开的人物。你说他们俩吧,都是刘备手底下最得力的干将,...
原创 中... 公元690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大事件,一位女子武则天以强大的政治手腕和不凡的智谋登上了帝...
原创 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代的文化气象尤为鲜明,那就是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而提到民国时期的文化巨擘,胡适...
原创 安...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开... 众所周知,王近山因为未能妥善处理与小姨子的关系,导致了一些不好的后果。相比之下,另一位开国中将则显得...
原创 光... 光绪:被束缚的皇帝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光绪皇帝无疑是一个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皇帝。他作为末代皇帝之一...
郑彤:古籍中五花八门的“天气预... 古代也有天气预报?这一点都不奇怪! 大家熟知的“二十四节气”,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便堪称比较靠谱的“...
宋美龄在美国白宫住了很多天,一... 宋美龄在美国白宫住了很多天,一天要换多次床单,这是为何? 1942年抗战时期,宋美龄为了取得美国援助...
十堰党史人物 | 房县首任县委... 十堰党史人物 人 物 档 案 柳直荀(1898-1932年),又名柳克明,湖南长沙人,1924年2月...
原创 鼠... 当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在数年间夺去2500万条生命时,人类在瘟疫面前如同蝼蚁般脆弱。而191...
原创 苏... 春秋战国时期,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各种志士仁人竞相争艳,纷纷提出自己的抱负和计划。学成之后,他们的目...
原创 东... 东汉末年,天下陷入一片混乱。最初是黄巾军起义,由张角领导,掀起腥风血雨。随后,董卓凭借军权横行朝廷,...
原创 柬... 很多人以为缅甸是东南亚最乱的国家,可柬埔寨的黑暗程度远超想象。 这里的犯罪不是零星发生,而是形成了完...
原创 关... 把时间推移到三国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诞生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他们各自拥有超凡的武艺。例如被尊称为“...
家族传承: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 在贵州省的一处静谧角落,张先生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家族传承之宝 ——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长须龙版。...
原创 笑...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些故事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被遗忘,而有些则如星辰般璀璨,永远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之中。...
原创 史...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有无数英雄豪杰功成名就,留下了辉煌的足迹。然而,能够在功成名就后,果断收手,安...
原创 李... 李世民,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的明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不仅能文能武,从少年时代便投身军旅,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