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存在15年,一个存在29年,秦隋为何这么短命?
迪丽瓦拉
2025-09-23 13:03:48
0

秦朝和隋朝的短命,虽然极为悲剧,但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一统大业却为后来的汉朝和唐朝铺设了基础,几乎可视为对大一统王朝的开创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两个朝代功勋卓著,历史上普遍关注的却是它们之后的汉、唐两朝。或许因为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隋朝也仅仅存在了29年,时间之短,使得它们未能有机会在历史上充分修饰自己的业绩。若将这些朝代比作人的生命,秦朝宛如未成年夭折,而隋朝则是年华未满三十便匆匆离世。

这两个朝代的迅速灭亡,成为了历史学家和政治学者研究的经典课题,大家纷纷探讨,为什么这样强大的政权,竟会迅速走向灭亡。时至今日,前人已经从各个角度给出了不少分析。对于秦朝的灭亡,汉代学者陆贾认为,秦朝亡于法治过度,过于依赖严刑峻法,而不注重德治。贾谊的观点与之相近,认为秦朝未施仁政,导致社会失衡。清代学者王夫之则更为尖锐地指出,秦朝亡是因为秦始皇的用人错误,未能选拔合适的接班人。

对于隋朝的灭亡,唐朝的统治者则更为直接地分析,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深知隋朝灭亡的教训,因此在唐朝初期,力图避免隋朝的悲剧重演。他认为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源,在于隋文帝杨坚事事亲力亲为,未能合理分配权力。而魏征则更多地批评隋炀帝的暴政,认为他荒淫无道,最终使隋朝走向灭亡。

我曾提出一个理论来解释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更替的规律:即一个朝代的第二代接班人往往直接关系到这个朝代的兴衰,甚至其重要性往往超过了创立朝代的帝王。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能够有所作为,能够稳固大业,那么这个朝代的国祚将大大延长;若接班人选错了,无法继承父业,反而乱作为或者扶不起,朝代的灭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秦朝和隋朝,恰恰都是在二世的掌权下迅速灭亡。如果要追溯责任,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无疑是导致这两个朝代灭亡的直接责任人。然而,这种短命的悲剧,最终责任还是要归咎于秦始皇和隋文帝。接班人是他们亲自选定的,尽管选错人,他们依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夫之的批评尤为犀利,他直言不讳地说,秦朝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秦始皇没选对接班人。他简洁而有力的一句话道出了事关秦朝灭亡的关键:“秦始皇没选对人,秦朝就亡了。”

让我们如果从历史的“如果”角度去思考,假如秦始皇选择扶苏作为接班人,而非胡亥,秦朝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历史记载中,扶苏曾多次向秦始皇进谏,反对过一些极端的政策,比如焚书坑儒等,他认为这种做法会导致天下动荡不安。如果扶苏继位,他可能会适度调整父亲的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和修正,而不像胡亥那样继续疯狂推行严酷的法律。秦朝的体制并没有彻底破裂,若扶苏接位,秦朝的命运有可能会因此得到延续。

隋文帝杨坚同样犯了选错接班人的错误,他废除了贤能的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继承人。杨坚初期施政有道,轻徭薄赋,开创了隋朝的盛世,但他晚年却开始暴政,无法容忍异见,对大臣和百姓实行极端措施,最终酿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杨勇是一个明智且具备治国才能的接班人,而杨广则为奢侈、好大喜功的人物,完全不适合担负国家重任。隋文帝过于轻信杨广,被其虚伪的孝顺所迷惑,最终选错了继承人,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如果我们再对比那些长寿的王朝,其二代接班人往往是那些有能力、能稳定政权的领袖。例如汉朝的文帝刘恒,唐朝的李世民,甚至明朝的朱棣,这些二代皇帝都在继位后通过各自的能力,使得他们的朝代进入了盛世。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等,都是二传手的成功证明。

反观秦朝和隋朝,两者的改革虽然具有开创性,但他们未能有效抵挡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波。秦朝和隋朝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崩溃。反而是这些改革成果,在后来的汉唐得以承接和发扬,最终为中国历史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改革,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而隋朝实施的科举制、完善的兵制等,也为后来的唐朝所继承。虽然秦隋两朝都没能享受这些改革带来的成果,但它们为后来的汉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制度基础,正如高大明亮的灯塔,虽无法照亮当时,却指引了后人的方向。

秦隋两代的短命,正是因为未能承受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它们的伟大,正源于它们敢于冒险,进行开创性的改革。没有这些改革,后来的汉唐也许并不会如此繁荣。历史的车轮,最终将它们的贡献转化成了后人的财富,虽然他们自己并未活见成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浓雾弥漫,东直门外挤满了人,呼吸里都是尘土味。清晨的北京,天没亮透,外国使节、清朝遗老、洋记者和满城...
原创 三... 每当战乱爆发时,总会有许多名将崭露头角,建功立业。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许多曾经威风凛凛的名将也早早...
原创 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的王朝兴衰都与中央集权的封建体制息息相关。每一个王朝的壮大,往往依赖于开国帝...
原创 朱... 凤阳这个地方,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小岗村的农民们在1978年实行大包干政策,取得了...
原创 娶... 众所周知,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非常宠爱比他大了十七岁的万贵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万贵妃...
原创 长... 636年6月21日,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自此,唐太宗失去了他心目中的“贤内助”和“良佐”,他的内心...
原创 三... 每个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都会有一位强大的保镖随身保护,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战乱时期的...
原创 《... 在观看《唐朝诡事录》这部剧的时候,剧情中旗亭画壁这个故事中,冷籍、高达以及王幼伯三伟大诗人斗诗的场景...
原创 三... 第五档:阚泽、徐庶、李儒、逢纪、田丰(5位) 阚泽在东吴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赤壁之战时,他机...
江苏溧阳考古发现“最早的江南”... 原题:溧阳考古发现“最早的江南” 距今8100年,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提供关键实证 经过近3年考古发掘...
原创 明...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正如唐朝以文化的繁荣著称,隋朝以经济的富庶为人所知,宋朝则因商业的发达而广...
原创 崇...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曾被外族侵占,有些朝代甚至连皇帝也被外族俘虏。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软...
著名清史专家冯佐哲病逝 冯佐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发布讣告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原清史研...
原创 杀...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发生在公元219年。故事讲述了东吴将领吕蒙带领军队...
原创 上... 上海街头,转角就是一家拉面店,招牌写着日文,服务员讲着日语,老板是地道的东京人。可这不是旅游区,而是...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杨光远贪利噬人,契丹改元号大辽 杨光远益加专恣,随时上表,尚指斥宰辅不已。晋主见他跋扈恐...
串联简牍文化发展史 观众参观“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战国曾侯乙墓竹简。 本报记者 田豆...
原创 西... 陈敏(?—307年),字令通,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西晋官吏。陈敏少有才干,初以郡吏之职补任尚书仓...
原创 日... 近日,国际社会对历史文件的关注再度升温,1943年签署的《开罗宣言》成为焦点。该宣言以国际法形式明确...
135件(套)18至19世纪中... 原标题: 中国制造 欧洲风尚 135件(套)18—19世纪中国纹章瓷亮相副中心 11月17日,“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