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美国考虑把中国切分成七个国家。” 这种话从一个中国人的嘴里说出来,简直让人无法相信。焦国标,曾经在北京大学任职的副教授,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这让人不禁质疑,这样的人还适合做教师吗?简直是良心全无。
更令人震惊的是,焦国标并非只有这一句极端言论。他不仅替美国解释美军轰炸中国大使馆的行为,竟然还公然说出“来生只当美国兵”这样的语句,简直让人感到恶心。他曾对着镜头嬉笑着说话,毫不认真,现在想起来,真的让人恼火得无以言表。
而且,他的行为远不止这些。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焦国标匿名发表了一篇名为《致美国兵》的文章,简直像一个汉奸。他对美国士兵的崇拜,简直到了亲自为他们“捧臭脚”的程度。有人甚至质疑,他是否将美国当作了自己心中的“救世主”,更荒唐的是他竟然说,“来生当兵只当美国兵”,这简直就是笑话。
接着,2004年,焦国标又写了一篇名为《讨伐中宣部》的文章,在其中言辞尖锐,恶意十足,甚至列举了中宣部的14条“罪状”。这样的言论让北大的声誉瞬间跌入谷底,大家都在问,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居然能成为北大的副教授?
一位北大副教授公开说出如此极端的言论,难道真是受了50万的诱惑,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抛弃理智?焦国标的这一变,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他的心态为何发生如此剧变?
焦国标出生在河南杞县,家境贫寒,生活在农村的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他从小非常努力,最终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继续深造,后来又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新闻学博士,最终进入北京大学成为副教授。他的奋斗经历曾是许多人眼中的“逆袭”典范,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者,在取得学术成就后,却走上了越来越偏激的路。
焦国标的亲美情结,始于80年代的中国。当时,西方文化在中国风靡一时,许多人被“自由女神”的光辉照亮,产生了对美国的崇拜。对于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来说,美国的文化和制度显得如此迷人,甚至形成了他心中对美国的崇敬之情。也许正是这一刻,他内心埋下了亲美的种子。
然而,焦国标的这些言论和行为,已经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变成了立场和意识形态上的问题。这种态度变得越来越激进,逐渐影响到他的教学工作。刚开始时,他还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认真对待教学,课堂上也敢于讨论一些敏感话题,还给学生们带来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思想。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焦国标似乎在内心做着某种博弈,开始变得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学术道路,逐渐放弃了理性思考,转而追逐一种极端的立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在2003年发表的《致美国兵》。这篇文章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不知道他到底是受了什么影响,竟然写出了如此荒谬的内容。更令人愤慨的是,他竟然在课堂上公开宣扬自己对美国的崇拜,并且为美军辩护。作为一名学术界的教授,尤其是新闻学的讲师,他本应教导学生如何理性分析新闻、客观报道,而不是在课堂上公然赞美美国的强大,抛弃了他应有的专业素养。
当他提出“让美国把中国切割成七个国家”的言论时,许多人都惊愕不已,难以理解一个教授竟能说出如此荒唐的观点,这种逻辑简直让人难以接受。此言一出,网络上一片声讨,纷纷指责他背叛祖国、失去了基本的良知,甚至认为他根本没有资格继续做教育工作。最终,北大不得不对焦国标展开调查,经过审查后,将其辞退。毕竟,作为一名中国人,尤其是北大的教授,他的言论不只是在挑战学校的底线,更是在挑战整个国家的尊严。
然而,即便是被辞退,焦国标似乎并没有感到什么后悔,相反,他借此机会更加频繁地发表不当言论,似乎想借助这些“争议”继续获得关注和热度。他从“北大教授”到“无业游民”,经历了巨大的身份变化,但这背后却隐藏着他的内心失落与自我迷失。
焦国标的失落并不止体现在身份的变化上,甚至在经济上也开始变得窘迫。有人发现,他曾尝试通过售卖书画来谋生,但似乎并没有人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甚至他的书法写作方式也显得割裂,从左到右的书写方式让人觉得极不协调,也许这就是他崇洋媚外的结局。
曾经的支持者们也渐渐远离他,焦国标终究明白,自己不过是被那些外国“金主”利用,作为名声的一部分。他所捧上天的,根本不是他个人的才华,而是他曾经的“北大教授”这一光环。可惜的是,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科技和军事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拥有像航母、歼-20这样的高端科技装备。
现在的中国,早已不同于过去的中国。像焦国标这样的言论和心态,显得愚昧而狭隘。过去他可能曾相信西方的强大,但如今,祖国的发展让每个中国人都更有自信、更加坚强。焦国标不过是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知识分子,尽管他曾在北大任教,拥有着极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但内心深处的“根”早已断裂。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像他这样的人继续执迷不悟,活在过去的影像里。